更重要的是立刻思考朱政提出的惊人论断——土地承载人口的极限!
这很容易理解,毕竟耕地面积固定,粮食产量有限,养活的人口自然有限。
如果无法破解这个难题,那么大明岂不是也会陷入那种怪圈,重蹈覆辙?
想到这里,朱标再也坐不住,内心焦虑不已。
但很快,他想起土豆那令人震惊的亩产五十石的产量!
(注:原文未出现数字,此处为补充说明)
朱标忽而精神一振,随即急切地问道:
“麟儿啊,如今我大明已有土豆,这东西岂非能破解那不可预知的困境?因土地不足而引发的循环,或许就能由此避免?”
望着朱标满怀期待的眼神,朱政却毫无波澜地摇了摇头,断然否定:
“遗憾得很,不能。尽管土豆产量惊人,大大提升了土地承载人口的能力,然而更多粮食意味着更多人,最终仍逃不开那个循环,至多不过是将结局推迟百余年罢了。”
此言一出,朱标宛如被雷霆击中,脸色瞬间惨白。
难道连土豆也无济于事?最多只能多维系百年时光,大明依旧难逃厄运……这让他难以承受。
他的志向,与先祖并无二致,期望大明繁盛兴隆,百姓安逸富足,江山稳固,国运长久。
然而此刻,这希望仿佛被狠狠敲碎。
若大明终究无法突破这个困局,那么自己多年来兢兢业业、勤勉为民的努力,岂非全成泡影?
一时间,朱标感到深深的无力,甚至隐约有种信念动摇的危机。
然而就在这一刹那,
朱政忽然缓缓说道:
“虽则土豆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却另有途径可循。”
此话一出,朱标顿时目光灼灼,犹如溺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急切追问:
“有何妙策?”
朱政唇角微扬,笑意淡然,缓缓答道:
“其实很简单,当土地资源耗尽时,只需找到足够的新土地便可。”
朱标听罢,一时不明所以。
朱政莞尔一笑,继续说道:
“适才我所言,周朝享祚八百年,其中缘由甚多,但我以为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周初占有了中原已开发的肥沃之地,然而人口渐增,土地承载力即将达到极限,危险迫近。
但当时君主极为明智,开创性地实行了分封制,派遣大量精英及百姓前往周境之外,去开垦那些荒蛮之地,并加以利用。
这般一来,就避开了因土地不足而导致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