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宁是想去司农寺报名吗?”
唐清宁没想瞒着他,便承认了。
“想去便去吧,这是好事。”宋宴礼语气充满鼓励。
“可……”唐清宁迟疑,“你不会觉得丢脸吗?”
“不会啊,你怎会这样想?”
若她能去当第一批吏员,他可太骄傲了。
“我今日看了,上面许多职位,都是要下地接触庄稼的,你在翰林院……”
宋宴礼瞬间明白她的顾虑,看着她的眼睛道:
“是个人就要吃粮食,大虞人口数目庞大,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吃饱饭。若是能研究出更高产的法子,让天下不再有饿殍,那将是名垂青史的壮举。
若夫人有幸名垂青史,为夫也会跟着沾光,后世的史书,想来是写着‘唐清宁之夫,宋宴礼。’想一想就觉得有面子。”
唐清宁可从没想过名垂青史,只是想找点有意义的事做罢了。
不过,宋宴礼的话,给了她勇气。
第二日,她便又去了司农寺,郑重地报了名。
司农寺的官员得知她的身份还很诧异。
官眷来报名的,她还是第一个。
不过,他很快就打消疑虑了。
因为,宋宴礼是陪着唐清宁来的。
人家探花郎都没有异议,看起来还很支持,他个外人还有什么好说道的。
当即让唐清月填好报名表,看她选的是育种相关的职位,那官吏让她三日后再去参加考核。
她才知道,原来每个职位的考核方式和时间都不一样。
育种这个职位,是最先考核的,也是对学问要求相对最高的。
三日后,唐清宁顺利通过考核,也得知了自己的工作内容。
司农寺的官员给通过考核的人每人发了一本册子,里面有图形有文字,她看到了“杂交”、“嫁接”等陌生的字眼。
每个字都认识,可连在一起就不会了。
“你们要负责的,便是按照书本上的,对作物进行授粉育种,然后观察新种的产量……放心,会有夫子,对你们进行初步传授……”
……
唐清宁已经听了三天课,夏为仪才得知她居然通过了司农寺的考核。
她是录取人员中,唯一一位官眷。
对世家大族来说,让一个闺阁女子去接触田地,还是难以接受了点,甚至说是看不起这些职位。
因此去司农寺报名的,多是农民和工匠,连商人都少得很。
唐清宁却坚定地去了,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
因此,第二日她便在朝堂上将唐清宁当做代表大加赞赏。
那些偷偷给自家女儿在别的衙门报了名的官员暗自窃喜。
还好下手早,现在有些地方已经截止报名了,连后悔都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