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攻势受挫,他们肯定会加以防范,但他们绝对想不到,我军会趁着夜色发起突袭,这就是我们的好机会。”
伍建章振振有词,他描述着自己的计划,白天单进大显神威,取得了胜利,让朝廷一方士气受挫。
就算没有彻底溃败,但影响肯定是有的。
要知道,之前在潼关时,杨林率领大军,面对关东联军的进攻,处境何其艰难,那些守军已然是自顾不暇。
如果不是李元霸横空出世,恐怕潼关已经被关东联军所攻破。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所以在这些将士心中,李元霸就是无敌的存在,他们相信只要有李元霸在此,那他们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无惧任何对手。
但是现实却是那么的残酷,虽然李元霸实力很强,可面对单进,终究是败下阵来,这对他们的打击,可谓是非同小可。
恐怕这些将士,已然是心中忐忑,他们根本无法维持先前高亢的斗志。
虽然说,这并不代表朝廷大军会一败涂地,但士气的影响,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这意味着双方作战之时,朝廷大军会天然处于下风,他们对单进的恐惧,将会影响战斗的最终结局。
在伍建章说完之后,单进顿时面露思索之色,这件事情很重要,他当然不能懈怠。
短暂考虑之后,单进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伍建章作为大隋老将经验丰富,他提出的计划,确实有可行之处。
恐怕杨林也想不到,义军的进攻会来的如此突然。可以说,义军行动的越快,朝廷一方就越难以提防。
但是,单进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他继续看着众人,询问着他们的意见。
王伯当考虑再三,他认真答道:
“启禀盟主,末将也觉得忠孝王说的没错,敌军方才受挫,肯定想不到我军会这么快动手,此计值得一试。”
这个时候,摆在义军面前的选择,无非是两个。
要么就按照伍建章的办法,趁着敌军疏于防范,出其不意,一举杀出,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要么就是等到白天,双方兵马准备就绪,义军正面强攻,彻底将朝廷大军击溃。
这两个计划各有优劣,如果伍建章的计划能够成功,那义军无疑能够取得绝对的优势,伤亡也会小很多。
要是正面强攻,杨林率领大军坚守迎战,拖延时间并不是什么难题。
想要将之攻破,那义军一方必然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毕竟两军交战,怎么会没有死伤呢?
也就是单进才会在意这些,对于其他人来说,如果付出一些士卒的性命,就能取得胜利,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很快,其他众人也是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每个人的想法多少有些不同,但大多数人都觉得,伍建章的计划值得一试。
他们都跃跃欲试,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能够一战定乾坤,那朝廷一方将会败得一塌涂地,义军将取得绝对的优势。
他们就可乘胜追击,杀到潼关之外,甚至是进入关中,彻底覆灭大隋。
不管曾经的大隋有多强盛,如今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到了前所未有的绝境。
就连伍建章父子,他们回想起来,都觉得匪夷所思。
如果不是亲自经历过这一切,他们同样无法想象,往日强大的大隋,会突然落得这般境地,这多少有些难以理解。
不过,将大隋逼到这等境地的始作俑者,就是他们面前的单进。
要不是单进在岭南起兵,牵制了朝廷大军主力,让朝廷一方付出巨大伤亡,关东各路义军,也不可能发展如此迅速。
当初伍建章甚至想过,如果有朝一日,伍云召要与单进为敌,必须考虑清楚,他多半不是单进的对手。
最明智的选择,无疑是加入单进,哪怕是成为单进的部下,一样能够拥有广阔前程,未来也是值得期待的。
反之,如果选择与单进为敌,恐怕就会如朝廷一般,被逼到绝境之中,直至再无反抗之力。
按照以往的惯例,现在的单进可以说是天命所归。只要不发生什么变故,他必然能够横扫天下,成为这片土地新的主宰。
在听完众人的建议之后,单进加以斟酌,最终做出决定。
他没有迟疑,便是正色说道:
“诸位所言都有道理,但本侯也觉得,忠孝王方才所言非虚。
既然我军已经取得优势,那就没必要拖延时间,还是要速战速决,将敌军击溃。
那就这样定下了,传本侯命令,立刻挑选精锐兵马,等到子时,随本侯出关突袭敌军,此战我义军必胜。”
单进的目光平静扫过,但语气却充满了自信。
经过今日一战之后,他对自己的实力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
或许李元霸还会不断变强,等他达到巅峰,单进未必能够占到什么便宜,但就目前来说,单进还是天下第一。
他当然无需畏惧任何对手。
“末将遵命!”
在单进说完之后,在场众将纷纷拱手称是。
白天唯一的主角就是单进,他们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像李元霸这等猛将,如果是寻常战将,在他面前根本不是一合之敌。
恐怕一锤子下去,就要被砸得血肉模糊,横死当场。
但接下来这场战斗就不一样了,两军全面开战,单进压制李元霸,其他人也能有用武之地,他们必然全力以赴将敌军击溃。
虽然说,朝廷一方也有众多精兵悍将,但他们面对的可是单进,以及姜松、伍云召、雄阔海等猛将。
这场战斗的结局已经注定。
伍建章父子表现得颇为配合。
他们既然认单进为盟主,那就不会阳奉阴违,毕竟他们想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当然要做点什么,而不是嘴上说说就行。
想成为单进的盟友,想让伍家拥有更多选择的余地,那就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