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我去吧?”肖萌主动请缨。
“不用,还是让安然去联系。这事儿你不知道。”陈夏直接拒绝了肖萌的提议。
“好吧好吧,那我联系谁?”安然无奈地问道。
陈夏做了个手势,让安然凑近一些,然后低声告诉了她要联系的人。这一幕让肖萌和白铁军看得目瞪口呆,心里暗自嘀咕:“这两个人怎么这么亲密?”
其实,陈夏的人脉并不广,除了那个大大咧咧的栾和平之外,也没几个能靠得住的。而栾和平正好是部队的直接领导人,于是陈夏就让安然找了个借口,把栾和平约出来吃饭。席间,陈夏便提起了这个遥控撞击毁伤概念无人机的事情,想探探部队那边有没有兴趣。
没想到,栾和平一听这事儿,眼睛立刻就亮了。他倒不是对这个概念无人机有多看好,而是他本身就对无人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几年,他靠着腾飞厂的无人机一路高升,现在已经是军内的无人机专家之一了。特别是为星洲部队专门打造的无侦—8“普拉斯”高空气象探测机,更是让他在空军内部名声大噪。
然而,栾和平其实对无人机的研究并不深入。他高二就辍学了,对于无人机的技术原理更是一知半解。在机关里,他拿着航空概论的书,却套着武侠小说的皮看了快半年。眼看着自己都快能写武侠小说了,却还是没弄明白飞机是怎么飞上天的。
今年的研究任务眼看就要完不成了,栾和平也是愁得不行。正想着是不是找老子把自己从机关里调走算了,陈夏就找到了他,给他带来了这个遥控撞击毁伤概念无人机的新思路。
栾和平一听,简直是喜出望外。这正是他愁眉不展时想要的东西啊!于是,他与陈夏连干了三杯白酒,就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陈夏原本以为栾和平也只是做做研究、攒两篇论文在军内发表而已,并没想着会这么快有进展。毕竟,遥控撞击毁伤概念无人机在很多方面都不成熟,想要引起部队的真正重视,怎么也得熬上两年。
然而,没过多久,栾和平突然打来电话,让他们赶紧按照他说的基础型号造几架概念机过来,说要用,而且还是越快越好。
陈夏得知情况后,也没多问老栾要干什么用。只要部队感兴趣就比什么都好。于是,他立刻找来肖萌等人,先做了两架原型机送了过去。
半个月之后,栾和平就以传真的形式反馈了二十多处改进意见。陈夏一看,立刻就知道这事儿有戏了。于是,他让肖萌等人根据栾和平的意见重新设计了图纸。
“主要还是成本问题。”陈夏看着新图纸和几个针对性的改进指标,最后强调道,“这是老栾意见中最重要的。”
“确实,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白铁军附和道。
肖萌笑了笑,自信地说:“这个你放心。这次我们整个无尾三角翼的布局就是为了降低加工成本。这么多年我导师的三角翼研究也算有了些成果,这次全都用上了。而且,在材料上我们大量使用了木材,整个造价算下来比之前的两架原型机要低了三分之一。”
陈夏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那行,如果可以的话就抓紧生产吧。数量就定在……六架吧!”
“好的,我一定尽力去完成。”肖萌坚定地回答道。
“小白,你去配合他的工作。”陈夏对白铁军说道。
“好的,收到。”白铁军爽快地应道。
在华中地区的大别山深处,一支身着军绿的队伍正整齐有序地行进,嘹亮的军歌与天空中不时掠过的直升机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
杨晓英透过车窗,望着这令人心潮澎湃的场景,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终于能够重返一线部队,她感到无比的舒畅。就在这时,一名通讯兵手持电台靠近,低声说道:“团长,03首长找您!”
杨晓英闻言立刻正襟危坐,03是他们军首长的代号。她迅速接过通话器,回应道:“03,我是森林!”
军首长的声音坚定有力:“到这个节骨眼上,我就不多说了。记住,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手,你都要展现出我们空降兵的雄风!”
杨晓英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会打出空降兵的气势!”
“好!”军首长简短有力地回应后,便挂断了通话。
与此同时,在大别山南麓的导演部内,一个巨大的演习沙盘赫然在目。参谋们不时地在沙盘上标记着红蓝双方的布局,而导演部的负责人则在一旁为前来观摩的总部首长详细介绍演习情况。
这是一场真刀真枪的红蓝对抗演习。N军区某师的主力团担任红军,负责守卫假想的S市要地。而杨晓英指挥的空降兵某团则作为蓝军,承担进攻任务。
虽然导演部按照总部的意图,名义上没有为这次演习设定预案,让红蓝双方在广阔的演习区域内自由发挥。但实际上,从双方的兵种配置来看,红军显然占据优势。红军作为N军区的精锐部队,接到任务后便得到了军、师两级单位的大力支持。
他们不仅配备了装甲车,还拥有两个连的坦克。炮兵力量更是强大,不仅有24门从师里调来的54式122毫米榴弹炮,还得到了军属12门152毫米66式加榴炮的加强。此外,N军区直属的一个高炮连也被编入该团,增加了12门37毫米高炮。再加上团内原有的各种口径迫击炮,火炮总数超过120门。
在坦克和装甲车的加持下,这个主力团的规模已经堪比一个旅。
相比之下,杨晓英的蓝军虽然也得到了空降部队的加强,但受限于自身条件,他们既没有硬核的装甲部队,也缺乏大口径火炮等火力支援。空降部队只能尽力为杨晓英的部队补充一些107毫米火箭炮和82毫米迫击炮,同时增加56式班用机枪和40火箭筒以加强班组火力。
然而,这样的配置与红军相比显然相形见绌。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尽管总部允许红蓝双方自由发挥,但一方是装备精良的重装甲集群,另一方则是装备简陋的轻步兵。即使规则偏向蓝方,蓝军也难以取胜。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了!
按理说,导演部应该对这种实力悬殊的情况进行调整。然而,出于红军必胜的传统理念,导演部不仅没有做出调整,就连负责审批演习的总部也没有过多干预。
这让空降部队的军首长感到十分不满。他们被当作陪练就算了,还要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最后还要被踩上几脚。都是当兵的,有本事就真刀真枪地干一场,何必拉那么多外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