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4月11日
这段时间有两个好消息:一个是皇商出手了,与郑氏资本同为明帝国资本领头羊的朱氏资本宣布再将三成股份添入国库。部分人觉得这是郑清璿背后的朱仲渊发力了,却没有人觉得这些股份原本是属于朱简棠的。二是德国愿意借款给明帝国。
和以前的二十年无息贷款一样,这笔资金一样是无息的。与之一样带来的消息是:明帝国必须在公开场合拒绝法国和英国的友谊坚定的与德意志站在一边。
虽然没有改变威老二“阳光下的土地”的想法,但是能做到现在这一步逼迫德国让步也算是达到了一部分目的。郑清璿看着德国柏林方面发来的电报,他实在不敢想象威老二是以什么样的表情签下的这份文件。
虽然站队法国,法国人也能提供给明帝国一笔比德国更多的钱财,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威胁英法不得不支持明帝国,并不断地提供钱财。
但是现在已经是德国最大的让步了,再逼迫怕是德国也要放弃明帝国了。
这么想着郑清璿在文件的右下角签下了一个许字。
电报发出,墨迹未干,郑清璿便感到一阵疲惫。他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这两件事,无论是皇商股份的注入,还是与德国友谊的加厚,都像是在钢丝上跳舞,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前者牵动国内保守派势力的神经后者则是彻底站到了法国的对立面。
而这不是拍卖价高者得,是一个国家的抉择。
******
郑清璿终究还是回到了他的老本行——画图纸。只不过这次的图纸相较于之前要更加抽象。
因为这款发动机的名字为AN6V40\/46四冲程柴油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本质上与现在现在“鱼鹰”俯冲轰炸机正在使用的航空发动机没什么不同,但是这次郑清璿要尝试的是小胡子时期威名远扬的VII型潜艇。
“缸径400毫米,冲程460毫米……”他喃喃自语,指尖划过活塞的示意图,“这功率密度,现有的材料根本撑不住,除非……”除非能找到替代的合金配方,或者,从德国人那里弄到更先进的冶炼技术。但德国人会那么好心吗?他们刚刚才被自己摆了一道,虽然表面上是“友谊加厚”,但威廉老二那张臭脸,他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
就在他为一个关键的喷油嘴设计愁眉不展时,书房的门被叩响了。
“进。”郑清璿头也没抬,语气有些不善。
“大人。”
听到这声音郑清璿才抬起头,面前之人正是郑清璿让锦衣卫去找来的明帝国江南商会会长——沈宗濂。
“沈宗濂。”郑清璿放下手中的炭笔,揉了揉眉心,声音里带着一丝被打断的不耐烦,“让你来,是想问问你,这图纸上的东西,我大明造得出来么?”他指了指那复杂的发动机结构图。“图纸的事,我想有了‘鱼鹰’的航空发动机,你们已经有办法解决了。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解决高强度钢鱼装甲钢。”
沈宗濂的目光在图纸上游移,眉头越锁越紧。他先是仔细看了看发动机的整体布局,又凑近了端详那些标注着特种钢材的部分,尤其是潜艇耐压壳体的示意图。他沉默了半晌,办公室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大人,”沈宗濂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干涩,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发动机……若是仿制‘鱼鹰’的经验还在,造出来问题不大...但若想造出实体所需的高强度钢与装甲钢,您别说大明就是德国人他也搓不出来啊!”
“搓不出来?”郑清璿冷笑一声,将手中的炭笔“啪”地一声扔在桌上,发出刺耳的声响。那双因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眼睛,此刻锐利得像要穿透沈宗濂的心脏。“沈老板,你这话是在糊弄本官,还是在咒我大明永无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