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地图上广袤的北方:“至于沙俄……我承认他们的战争潜力很大......但是也只局限于很大,现在的俄国就像一个破木屋只需要轻轻一脚便能轻松踹翻。”
“我说这么多,只是想表达一件事——世界大战近在眼前,而这是我们收复北方最好的时机!”
戚云川沉默着,眼神在地图上那片猩红的“汉城”和更北方的广袤土地间游移。他抬起手,手指不断在“汉城”二字上不断敲击着,力道却仿佛千钧,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比先前更加嘶哑:“郑大人,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我们怎么才能保证瀛人不会临阵脱逃,心甘情愿的接受死亡的命运来给我们拖延半年的时间呢?”
郑清璿的嘴角勾起一抹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胸有成竹,“戚总司令,这就是我为什么引入俄国社会主义者进入我大明瀛洲的原因:政委制度。”
“政委制度?”戚云川眉头紧锁,显然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尤其是从郑清璿口中说出,用在瀛人身上,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异。他印象中的瀛人,要么是卑躬屈膝的顺民,要么是冥顽不化的武士,何曾听说过什么“政委”?
郑清璿看出了他的疑惑,他深吸一口气后解释道:“政委制度,不同于军队中的军纪官与督战队,他们是二者的结合体,同时又负责教导底层士兵他们为何而战。而政委的牺牲志愿通常要高于普通士兵,只有这样士兵才会相信他们是为了正义而战,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国家而战,是为了一个所有人都能幸福的社会而战。”
戚云川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他没想到郑清璿竟会提出如此大胆的构想。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沉声道:\"你是说,要在瀛人军队中植入这些...带着革命思想的政委?\"
\"正是。\"郑清璿站起身,走到戚云川身旁,\"我们要让瀛人相信,他们不是在为大明而战,而是在为了自己的解放而战。政委会告诉他们,他们不再是皇帝和资本家的奴隶,而是在为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新社会而战。\"
戚云川转过身,目光如炬:\"这是在玩火,郑大人。你可知道,一旦这种思想真正扎根,不仅是瀛洲,就连我大明......\"
“只要能收复故土,即便是和恶魔交易又有什么不可以的?”郑清璿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而且这样的社会也算不上最糟不是吗?”
戚云川眯起眼睛,目光在郑清璿脸上停留许久。窗外的雪花依旧在飘落,倒是显得有些凄惨。
\"你说得对,\"戚云川忽然笑了,笑容里带着几分苦涩,\"为了收复故土,和恶魔交易又如何?只是......这些思想太过于危险......是在把整个国家放在火上烤。\"
清璿毫不避讳地承认,“我们必须要承认一点那就是:国家并不是属于皇帝或者资本家的,而是人民的。历史也不是由王侯将相创造的而是由人民创造的。戚总司令,昭宗时主动向百姓承认大明在崇祯时的错误到现在陛下与百姓利益的绑定不都说明这个道理吗?”
戚云川的目光闪烁了一下,他想起了当年昭宗皇帝跪在民众面前的那一幕。皇权天授被彻底打破,也是那天开始“礼法”被彻底撕碎,也是因为这个才从旧帝国的废墟中诞生了现在的帝国。
“你说的对。”戚云川的目光放在了更远处,“但是在那之前我们还是要来讨论一下陆军军费的问题。”
就这样两个人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只不过戚云川不再像刚进来时那样火药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