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危机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应天府,处于同盟义务明帝国应该在外交上站在德国这边,但郑清璿立马叫停了礼部尚书孔帆的做法。
“我们还不能给德国人站台,最起码现在不能。”郑清璿这么说着,“英法都在等,等我们入场。”
对此孔帆虽然不理解却还是没有在第一时间给德国人站台,毕竟自己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话不得不听不是?
于是在1911年7月13日这天德国人还是憋不住向远东的明帝国发来了电报要求明帝国在国际社会上谴责法国人在摩洛哥的殖民行为。
郑清璿拿着德国人的电报,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他走到窗前,望着应天府繁华的街景,脑海中已经在盘算着各方势力的博弈。首先,不能将北伐的希望都放在德国的身上,其次摩洛哥危机是德国人自己为了获得更大的殖民地而与英法引发的争端,这与大明一点关系也没有,大明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惹怒英法,除非德国人愿意在这方面做出让步。
但是也不能让德国对大明做出任何的不满,所以站队也是要站的。
于是乎郑清璿想到了一个好方法。
7月14日,明国外务部发表声明:在摩洛哥地区的流血事件大明深表遗憾,并对法国和苏丹对摩洛哥地区的统治发出质疑。这其中只谈到了法国和苏丹,全然没有一个字提到德国。
这一招可谓是打得妙极。德国人看到明国外务部的声明,虽然没有直接支持德国,但是对法国的谴责已经表明了态度。而法国人看到这份声明,虽然心中不快,但也不好发作,毕竟明国并没有直接支持德国。
英国人倒是看出了些门道。他们派驻明国的大使立刻向郑清璿递交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照会,质问明国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发表这样的声明。郑清璿只是笑着说:“我国向来是支持民族自决的。”
这番话说得英国大使哑口无言。
就在明国外务部发出声明的一周后,巴黎的法国媒体尽数欢呼\"明国将在未来的法德战争中保持中立\"!
德国人虽有不满,但协议上白纸黑字写着:在遭受侵略时互相支援。而这并不是侵略,德国人自知理亏自是识趣地没来找明帝国的麻烦,毕竟大家都心知肚明。
于是在1911年的11月3日,法、德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摩洛哥受法国保护,法国则将部分法属刚果领土给予德国作为补偿,1912年3月,法、摩签订《非斯条约》,摩洛哥正式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和史上大差不差,恐怕唯一的变量就是德国派遣“齐柏林伯爵”航母在北海演习了。而这或许刚好触动了英国那脆弱的海权神经,一切正如郑清璿计划的那样发展。
他不想阻止欧洲列强的疯狗乱咬,也不想为了欧洲人而流光大明的血,德国人想要大明做什么,那他们就必须先问问自己给大明带来了什么。
所以巴尔干同盟,郑清璿也没有理由阻止。
1912年10月9日的巴尔干战争爆发得令人措手不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黑山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插奥斯曼帝国的心脏。郑清璿坐在国家议会大楼的办公室里,手中把玩着一份来自柏林方面的密电和来自大阪方面的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