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长久无人居住,看上去破旧了一些,墙角的葡萄藤蔓稍稍枯黄,屋里散发着一股霉味,桌上堆积着厚厚的一层浮灰,一室寂静。
“这房子怎么老的这么快?”秦宁轻轻咳嗽一声,语气疼惜。
“没人住,小动物来的多了就破了。”沈新把带的东西放在了桌子上。
“先去看阿婆吧。”
沈新拎着给阿婆带的吃的和用的,和秦宁去了来福家,路上刚好碰到了匆匆赶来的王守义和王承业。
“沈秀才,您回来了。”
沈新打了声招呼,秦宁拿过包袱,“相公,你去忙吧,我自己去就行了。”
“好。”
王承业掸了掸凳子上的浮灰,扶着王守义坐了下去,王守义咳嗽了一声,笑着问:“秀才公这次回来打算呆几天?村里打算办个流水席庆祝庆祝,沾沾喜气。”
几月不见,村长倒是愈发削瘦,面上堆积的皱纹也变多了,沈新婉拒道,“书院学院繁忙,这次回来时间有限,怕是不行。”
王守义面上的笑容不变,“秀才公天赋卓绝,中举之日指日可待,到时再大办一番也是不晚的。”
“借守义叔吉言。”沈新轻笑一声,“这次回村还有一事和大家商量。”
“我长时间在外求学,家后边的碳窑也闲置了好几个月,我想让村里人制作木炭,也让大家赚些铜钱贴补家用,不知村长意下如何?”
王承德和王三柱会制作木炭,但两人没有私自建造碳窑赚私钱,遵守了协议文书,可见二人品格。
“这当然好。”王守义朗声一笑,“这可是大大的好事,南溪村出了你这位秀才公,是大家的福气。”
去岁他也计算过,一窑木炭就能净赚几百文,即使卖不出去,冬天也不会冷了。
王守义攥了攥拳,“不然把各家各户都召集起来,让大家一起听听?”
也得让村里人知道沈新的恩德。
“守义叔考虑周到。”沈新痛快地答应下来。
不过须臾,村里几十户人家都推出了一个人来了村长家,村长家小院不大,几十个人或站或坐,不大的空间愈发紧促逼仄。
沈新坐在几个族老下首,朗声道:“有几点我必须得提前跟大家说清楚。”
“第一,为南溪村百年计,碳窑里所用的干柴须是大山里自然掉落的,砍下来的树木优先选取活不长,要枯死的树木,不得过度开采砍伐成型树木。每年砍伐的树木不得超过二百棵,而且每年春天必须种活至少和去岁砍伐数量同等的树苗。”
“第二,每年碳窑烧炭不得超过四千斤。”
“第三,碳窑每年一成的利要交到公中,供村里孩子上私塾使用,第一年若是钱财不足就先建村学。”
四千斤木炭能卖至少60两,一成就是6两银子,请一个普通的夫子绰绰有余了。
无视村里老人眼里的动容和院里的喧哗,沈新继续说:“第四点,制作木炭权为我和南溪村所有,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义私下制作木炭,即使是透露给亲戚也不行。”
“村里的每家每户都要签订两份文书,一份是木炭制作使用权,一份是保密协议,诸位可同意?”
“这可是能惠泽无数子孙的好事,秀才公大义。”村长和几位族老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朝沈新郑重一拜。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弯腰一拜,“多谢秀才公。”
沈新微微一笑,承了众人这一拜。
来福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他也参加了这次商议,他看着被大家真心实意感激的沈新,心里激动又崇拜,原来真的有人可以以一己之力托举整个村落,他是不是也能成为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