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林斐济找人在这建值夜的草房,沈新独自一人登上了远处的高山,他要给带回来的橡树找个风水宝地种上,让它们顺顺利利的长大。
争取早日实现乳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作为启蒙书院的实际掌权人,秦宁每隔五日都会过来察看书院的情况。
之前秦宁找过昭平县一些小有名气的手艺师傅,但大多碍于名声不敢来书院教书,只有一个寡居多年的绣郎,莲郎君同意了。
所以书院的夫子大多是熟面孔,厨艺夫子是家里的阿秀、刺绣夫子是莲郎君,记账算数是阿谷,通识课则由秦宁亲自来教。
这一个多月,书院都在不停招生,但反响平平,目前书院学生女子只有七人,哥儿只有五人,一共十二人。
秦宁准备的斋舍大多空置,因为这十二人中只有一个十六岁的小哥儿是周边乡村人,剩下的都是昭平县里人,且不愁吃穿,大多数人来这就是凑凑热闹。
他轻叹一口气,秦宁心里有点着急,长此以往这样下去,书院肯定得黄。
秦宁踏进讲堂,跟诸位学生见礼后,步入正题:“今日给大家讲一讲,名声于女子、哥儿、父母、亲族各为何物…”
看守农田一事交给了袁捕快暂代,沈新一行人坐着驴车回了县城,和众人作别,他揣着红宝石去了金筱阁。
专门销售女子和哥儿首饰头面的铺子。
“你们这里最好看的金银首饰都拿出来我看看。”沈新直奔柜台,沉声道。
店小二悄悄瞄了沈新好几眼,才确定了沈新的身份,他磕磕巴巴道:“草民…”
“不必多礼。”沈新擡手制止,“东西赶紧拿出来,本官还有要事。”
“是是。”小二点头哈腰,手脚利落一股脑把往日珍藏的饰品都拿了出来。
沈新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择了两条手链,付了钱施施然离去,到时辰了,他得去书院接阿宁了。
小二心中激动,生等着沈新走远才咚咚咚跑到楼上,和东家分享消息。
沈新到时,秦宁正讲到关键处,
秦宁的脸迎着阳光,透亮又充满光辉,明珠上的蒙尘缓缓拭去,正在绽放出闪耀的光芒。
他家阿宁就是这么厉害,沈新压下心里的骄傲又自豪,悄无声息后退了几步,靠在柱子后面听秦宁讲课。
日头高升,沈新在庭院的花园里扒了一块地,勤勤恳恳地挖坑埋土,这地里专门种他从海外带回来的绿色植株,也包括一些成活的辣椒和番茄。
希望不久以后他就能吃上麻辣美食。
晚间会议,沈新说着今日在城外的发现,“昭平空旷田野、可种植粮食的土地甚多,空着实在可惜,诸位可有物尽其用的法子?”
见众人齐齐摇头,沈新继续说:“本官倒是有个想法,不如让百姓开荒,百姓们每开荒一亩,县衙就给他们半两银子,而且这一亩地将由县衙免费给百姓租用十年到期可续,诸位觉得如何?”
每日两会的日子又开始了,冯典史表情麻木听着沈新在首位上声音滔滔不绝。
涛声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