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杨招娣的头垂下去,“妈妈已经很久没回来过了。爸爸只有过年的时候回来。奶奶说妈妈不要我们了。我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爸爸也说只让弟弟读书就可以。说女孩读书没用。”
“这不是胡说吗!”宁昭有些生气,拉起杨招娣,说,“走,我带你去找我爸爸妈妈。”
她知道爸爸妈妈会资助很多小孩上学。
“谢谢你。”杨招娣鼻尖一酸,眼泪就噼里啪啦掉下来。
她其实想忍住的。
在家里,她是不被允许哭的,被爷爷奶奶瞧见了会骂她是扫把星,没出息,把福气都哭光了。
可是知道自己有机会能继续上学,她真的忍不住不哭。
她想读书。
很想很想。
宁昭牵着杨招娣的手,朝教学楼走去,问:“你的名字怎么写?是朝阳的朝,并蒂莲的蒂吗?真好听。”
杨招娣愣了一下。
从来没有人夸过她的名字好听。她的名字也根本不是那两个字。
“不是。”杨招娣小幅度地摇了摇头,说,“是招手的招,娣是一个女字旁,一个弟弟的弟。是爸爸妈妈希望有个弟弟的意思。”
这回轮到宁昭愣住。
怎么会有人给孩子起这种名字?
她还想再问,已经到了教学楼,刚好碰上迎面出来的一群人。
苏冷和宁致儒被簇拥在中间,周围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
见到宁昭和杨招娣,苏冷蹲下身,温和地问她们:“玩得开心吗?”
宁昭点点头,说:“妈妈,你能不能让她继续读书?”
她指了指杨招娣。
苏冷显然没想到宁昭会这么说,问:“我们昭昭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个小朋友不是已经在读书了吗?”
宁昭一五一十地把杨招娣告诉她的话又转告给苏冷。
恰好杨招娣的老师也在现场,和苏冷说明了她的情况。
杨招娣是班里读书最用功的一个小姑娘,成绩也很好,只是家里人三番五次不允许她再上学,老师和校长多次上门,减免了她全部的学杂费,这才让对方松口答应先让杨招娣念完小学。
然而初中在镇上,难免会有开销,杨招娣的家人说什么都不允许她再读下去。
苏冷和宁致儒当即表示,会资助杨招娣一直念完大学。
分别的时候,杨招娣特地从教室跑出来,对着宁昭认真地说:“宁昭,我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我会永远记得你的。”
宁昭和她拥抱了一下,又把身上的羽绒服脱下来,递给杨招娣:“我相信你。”
“我要走了,再见,招娣。”
宁昭坐进汽车,和杨招娣告别。
车窗升起,汽车轰鸣而去。
宁昭看着杨招娣小小一个站在原地,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再也看不见。
后来,苏冷和宁致儒以宁昭的名义设立了一个爱心慈善基金会,专门用来资助贫困女孩读书,所需费用完全由宁昭的钱来支付。
十八岁以前,基金会在苏冷和宁致儒的手下,十八岁后,才交给宁昭打理。
这些年基金会资助过谁,宁昭其实并不能每个人都记住。尤其是刚设立的时候,她不过才十岁。
……
“看来您还记得我。”
耳边响起杨筝的声音。
宁昭回过神来,这次发现不知何时,眼泪已经落了下来。
傅尧礼抽了张纸巾递给她,无声握住她的手。
“原来你是招娣。”宁昭由衷地笑道,“我很高兴,你现在叫杨筝。”
再谈起过去,杨筝已经能带着笑;“嗯,我读初中后一直寄宿,那时候没有电话,也就慢慢和家里断了联系,后来一直到上大学,我考到了外省,自己去改了名字。今年我刚毕业,看到这所小学在招老师,就回来了。”
“说真的,我从来没想过我有一天会回来。我曾经发誓,要逃出这片大山,再也不回来。”
“那为什么还选择回来?”宁昭的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坐在对面的杨筝眼睛亮亮的,闪着坚定的光:“因为想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去。这个世界太大了。”
“可是这里的山也太高了。如果没有人带着他们,很难走出去的。”
宁昭想举杯,为面前这个优秀的姑娘庆祝,可惜没有酒,她只好举起矿泉水瓶:“恭喜你!”
“谢谢。”杨筝和她碰了一下,说,“我一直想感谢您,又怕打扰到您,看到这次到访资助人的名单里有您的时候,我激动地确认了三遍,整整一晚没有睡着。您当年送给我的那件羽绒服,我没舍得穿,一直到现在都留着。”
那个冬天很冷,她却小心翼翼地把那件沾了泥水的羽绒服洗干净,叠得整整齐齐,用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一个没有破洞的塑料袋装起来,藏在学校宿舍的柜子里,不肯拿回家。
她知道,拿回家就会被爷爷奶奶抢走给弟弟穿。
没事干的时候,她就会打开柜子,隔着一层塑料袋,凝望着那件粉色的羽绒服,记起宁昭。
宁昭不想让自己的恩情成为聊天的主题,便换了个轻松一些的话题,问杨筝:“为什么会想到把名字改成杨筝?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