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璐到李欠家时,大门是关着的,她擡手敲了敲,等了几分钟仍然没有人开门。
以为家里没人正要走,这时候从里跑出来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
女孩嗓音羞怯,“你找谁?”
“你是李欠?”
“嗯。”
梁璐俯下身尽量和她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线上,“我是新来的语文老师,我能进去坐坐吗?”
女孩点了点头,把她领进门。
梁璐这才发现,外婆是个盲人,她坐在床上,不知在缝着什么,听到门口传来动静,手上的动作停了停,“欠丫头,谁来了?”
女孩明显比刚才活泼一些,“新来的语文老师”
外婆连忙往里挪了挪,“先生快上来坐。”
“我站着就好。”
“那怎么行,快上来坐。”
梁璐没再客气。
和外婆聊天的时候,她发现女孩一直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安安静静的看书。
梁璐拿过来她旁边的本子,发现她笔记娟秀、工整,不懂得生词还用拼音特别标注了下。
梁璐翻了翻,随口问道:“喜欢念书吗?”
女孩点了点头。
梁璐:“那为什么总不去学校?”
不等女孩开口,外婆先把话接了过去。
“女孩子念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嫁人生孩子。与其浪费那个时间,不如多学一点缝缝补补的营生,你看她妈,就是因为生不出儿子,才会遭婆家人白眼。”
梁璐还想说什么,发现女孩对着她做了个摇头的动作。于是只好闭了口。
那之后,她偶尔会找一些由头去女孩家,有时候会提着些吃食,有时候会送些药品,每一次她总会有意无意的说起外面的世界。只是没有正面劝过让李欠好好上学的事情。
直到开学一个星期后,梁璐发现女孩仍没来学校报道。
班里的一位同学说,“她呀,被她那个瞎外婆扣着学绣花呢。”
“……”
梁璐终于没忍住。放学后饭也没吃,直接去了女孩家。
外婆见她来,笑眯眯的拉着她的手,“你上次给的那个药真是神了,我半辈子腿疼的老毛病就这样给治好了。”她叹了口气,不可置信的说:“我拿屋檐水洗了那么久也不见效果,奇怪了……”
“是吗?”梁璐说,“那下次我再帮您买一些。”
“那怎么好意思……”
“没多少钱的,不用客气。”
外婆禁不住好奇的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个东西治这个毛病的?”
梁璐想了想,“我周围的人好像都知道。”
因为她的这句话,外婆第一次眼里有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外面的世界真有你说的那么好?”
“嗯。”
梁璐和她闲聊了一会儿,“您上次不是问我到底因为什么来这里?”梁璐苦笑了下,“男朋友的妈妈嫌我既没有背景也没有学历所以看不上我。”
外婆有些不信,“你这么优秀的孩子还会被嫌弃?”
“是啊”梁璐说,“我理解您作为亲人肯定是为了李欠的未来着想,但是时代不同了,女孩子会缝缝补补这些活远没有学习知识文化重要的多,您也不想让她一辈子窝在大山里,嫁人,重复您和她妈妈的生活,不是吗?”
外婆听她这样说态度终于有所缓和,“行吗?”她说,“可是即使将来考出去,听说也会花很大一笔钱,我们这个家怎么负担的起?”
梁璐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初高中早就免费了将来她上了大学,也可以半工半读。”
“真的?”
“真的。”
李欠就这样重新回到学校,云江知道后,不禁佩服起她来,也因此重新让他对这个村子充满了希望。
过年前,云江邀请自己做了知名博主的大学同学来了一趟松山,回去后他便发了一篇关于松山的报道。
报道很快引起广泛讨论,直言这个年代竟然还有这么落后贫穷的村落。
上面顶不住压力,过完年开春没多久便把村里通往镇上的路给修通了。
看着孩子们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村子越来越好,梁璐打心底觉的满足。
也终于明白过来,正在的富足是精神上的,从来就不是沈君彦口中所说的家境和学历。
她也从自卑的深渊中慢慢走了出来。
她把自己一大部分的工资用来给孩子们买书买笔,也在背后默默的帮助村里的贫困家庭。
云江提过要将这些告知给村民,被她强烈的拒绝了。她说,自己也曾淋过雨,知道那种感觉,所以想为别人也撑把伞。
云江尊重她的决定,同时,也下定决心改变村民贫困的局面。
梁璐擡头看了眼正在漏雨的教室,打趣道,“你可以先把改造学校的事提上日程。”
“……”
云江开始到处拉赞助,做宣传,终于在春末迎来一个好消息。
有人提出要给学校捐一笔钱,还说要一直资助松山的学生到大学毕业。
起初云江怎么也不敢信,觉的是有人恶作剧故意骗他玩儿,毕竟这个人连个姓名都不肯透露。
直到他开车把钱送到学校来,云江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他连忙跑进办公室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梁璐,正在批改作业的梁璐起身随他走出办公室,下一刻在看到对面站着的男人后,梁璐心脏倏的跳漏了几拍。
陆昱晨慵懒的立在深色越野旁,插在兜里的手掌渐渐握成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