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利诱砸钱砸人也有技巧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指责邓一峰说话不讲团结。以前,谢墨白可不会轻易这样不给邓一峰面子。
但此一时彼一时了。
郭、邓二人与谢墨白相比,双方在集团内部的影响力,此消彼长。就比如,邓一峰,他现在已经不敢再公然直接挑衅谢墨白的权威。他只是脾气暴躁,又不是真的傻,哪里会看不清楚形势。
谢墨白刚刚成功地为国昌芯片打开海外市场的大门,为后续后续半导体行业进军O洲,拿下了一个开门红。
这是国昌集团近几年汲汲以求的目标。就这样在谢墨白的手上达成了。
对此,无论是郭正还是邓一峰,心情都十分复杂。高兴,必然是高兴的。然而,他们对视一眼,也各自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忧虑。
谢墨白站稳脚跟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由于谢立言这位上一任掌门人的偏好。上行下效,国昌集团里一直都流行读一些国学和历史类的书籍。不然,上司随口说一个典故,打一个比方,你都听不懂,还怎么进步?
邓一峰和郭正二人也不例外。他们各自想到了某些历史掌故。新主登基,往往不能立即稳固根基。史书一般将这个原因,归结于德行浅薄。
而什么又是德呢?上位者的德,绝不是仅仅指美好的道德品行,而是指他做出的功绩和贡献啊。
谢墨白展现出来的能力和手腕,让他们二人倍感压力。而更大的压力还在后面。
因为此前,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主动发难,已经站在了谢墨白的对立面上。就算他们现在愿意偃旗息鼓,难道谢墨白就会答应吗?如果现在立即收手,恐怕立时就是兵败如山倒。
无论是郭正、邓一峰,还是他们的心腹马关等人,心中都不约而同地浮现了一个词,负隅顽抗!这个想法,更让他们灰心丧气。
谢墨白已经座位了集团CEO的宝座。而且,他还这么年轻,有能力、有手段。
时间是站在他那边的!而他们却是骑虎难下。
今天,工业板块8个子公司,管理层人员全部与会。黄文静自然是坐得稳稳当当、毫不担心。
国昌钢铁的总裁唐平,也自觉不曾小谢总有半点失敬,他又不属于邓一峰一派,还收到过参加谢家婚宴的邀请。所以,也没有过分担忧。
但其他不少人,飞快地交换了眼色,开始思考自己的应对和后路。
可想而知散会之后,李昂市率先开先放开限制,小谢总带领集团打开海外市场的消息,一定会以最快速度,在集团上内部流传开来。
到时候,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
谢墨白与何若琳的会面,并没有大张旗鼓。地点就在后者的别墅里。何若琳和家人,平时并不住在这里。可以说,这套位置安静、布置豪华的别墅,主要就是为了招待一些生意场上的朋友。
潘玉荣早早就到了。他虽然算不上何若琳的心腹,但也作为何若琳的重要下属,也是来过这里的。
别墅里的下人们,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和服务后,都留在休息室,关门不出。只有潘玉荣提前在别墅的门口,迎候谢墨白。
谢墨白也是轻车简从。他亲自开车,只带着林曦过来。一行人直接就到了会客室,分主宾坐下。
何若琳已经等在会课室,见谢墨白进来,起身打招呼,伸手示意谢墨白请坐。
潘玉荣亲自倒茶。林曦连忙起身,就要接手。她笑着道:“怎么能劳烦潘总亲自动手呢?这些事情应该我来呀。”
潘玉荣却侧身避让了一下,道:“林助理快坐下吧。都是给小谢总和何董效劳,谁做都一样。”
他笑呵呵道:“林助理是陪着小谢总来的。您二位与何董有事情要谈。至于打打下手,做做服务,这种事情自然我来。”
潘玉荣身材微微发福,但动作却利索得很,轻手轻脚地倒了四杯茶,摆在对应的位置上。然后,他自己才跟着坐下。
林曦心想,潘玉荣这座次安排的,可真有意思。
这是一张不大的长条型的会客桌,摆了几把椅子。何若琳坐t于长桌一侧,谢墨白、林曦和他相对而落座。他们三人都坐在桌子的长边。唯有潘玉荣,坐在了桌子的短边,正好是何若琳与谢墨白之间。
作为国昌基建的总裁,潘玉荣虽然是何若琳分管,但在这种场合,他却并没有直接坐到何若琳的身旁。当然,他也不便坐到谢墨白这边来。于是,就折中地在中间的短边位置落座。
真是处处接有学问。这样看似不偏不倚,实则已经暗藏立场。毕竟,如果换了是邓一峰,肯定想也不想地,坐在郭正的身边。
何若琳并不喜欢绕圈子,他直接就开门见山地道,“小谢总。国昌建材启动智能化升级、两家子公司转到基建板块。这两件事情,玉荣已经按照你的吩咐,和我报告了。”
林曦一听,这何若琳还真是先声夺人。
谢墨白神态自若地道:“正是如此。但潘总毕竟一直管理基建板块,对于冶金、建材两家子公司的运营情况,也未必全盘了解。何董若是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问我。”
何若琳也不客气,直接就说:“两家子公司利润率不佳,整个集团都是知道的。郭正和邓一峰他俩,更是想着盼着,要卖掉这两家子公司。如果集团把这两家,转到我们基建板块……”他皱皱眉道:“可是会拖累基建板块的表现。”
他又找了个理由搪塞:“我本人,是很想支持小谢总的工作部署的。但我毕竟,还要考虑到基建板块上下下的想法。如果整个板块的业绩表现下行,对于所有员工的绩效考核,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何若琳真地认为,此事弊大于利,完全不想答应,他就根本不必特意和谢墨白私下见面。就像做生意,挑剔地才是买家,压价而已。
林曦看得清楚,她委婉地反驳道:“冶金、建材两家,长期向集团内部供货。基建板块拿着大头。而且一直享受的是内部价。如果按照市场价计算,那两家子公司实际产生的利润,其实不止现在展现出来的数据。”
她又转头看向潘玉荣道:“这一点,潘总也再清楚不过。”林曦真心实意地道:“再说,如果真地卖掉两家子公司,工业板块回笼资金,肯定拿去扩大产能了。”
林曦挑明道:“他们倒是提高了资金回报率,对集团也未必无利。但这对于基建板块,又有什么好处呢?”
她笑着道:“归根结底,咱们小谢总,也是出于大局考虑,想要照顾到方方面面、每一个板块的利益,才迟迟不同意工业板块的盘算。”
谢墨白向后微微靠在椅背上,双手随意交叠,搭在大腿上,意态悠闲,端坐不动。
林曦的小臂放在桌面上,脊背挺直,身体微微前倾,显得极为认真,“您也别总盯着利润率。”
“说到底,利润率也不过是业绩表现的一项数据而已。两家子公司又不是不赚钱,他们在各自行业内,也是优质资产。划归基建板块,相当于给基建增加了营业总额和利润总额。”
她开了个玩笑道:“天上掉下两个大白馒头。虽然不如包子吃着有味、不如面包吃着香甜,但到底是白得来的,不要白不要嘛。”
何若琳看了一眼谢墨白,见他不动声色,只是任由林曦发挥。心里感慨地想,真是儿子肖父。
几位集团总裁,也包括何若琳,都已经明里暗里,和谢墨白过招了好几回。郭正自恃把控着工业板块,直接站了出来,想要挑战和打压谢墨白的权威。
何若琳不似郭正那样强势,但也不如卓锦城那样偏于安逸,更不像安逸轩那样圆滑。他一般很少主动向谢墨白发难,但他也同样希望,趁着集团权力交接的时机,扩大自己手中的实力,从中分一杯羹。
于是,每每在郭正对谢墨白出手的时候,何若琳总是不弃前嫌地视情况从旁相助。哪怕,他和郭正过去长期不和。
只不过,何若琳没有郭正做得那这么明显。他也不是和谢墨白过招的主力,只是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微微偏向郭正一些。
无论是最开始,在几位总裁的抵触下,谢墨白依然成功推行员工福利保障计划;还是后来,邓一峰为了卖掉两家子公,而闹上总裁办公会;亦或是之前土拍首开失利,郭正直接问责万宁。
这几件事情,何若琳都是亲身经历参与。
他是亲眼看着,谢墨白是如何的沉稳镇定、意志坚定,抓准时机、扭转局势。他也亲眼看着,郭正和邓一峰这对强势组合,是如何气尽力竭、步步后退。
再加上,谢墨白接手集团后,短短时间内纵横捭阖,屡次为基建板块拿下重大项目,带着地产板块转败为胜,为工业板块扫清政策壁垒。
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雨,名实双收、揽尽人心。
何若琳早就不敢小瞧这个后生晚辈。明知道这是一头幼虎,现在就已经能够逼退群狼,撕咬群兽,更遑论将来?
有些事情,既然已经看出来了,就不能再去自讨苦吃、埋下后患!
现在,谢墨白想要把冶金、建材两家子公司,从工业板块剥离,转到基建板块来,还特意为此事,找自己私下商谈。这可是谢墨白入主集团之后的第一回。
他打压工业板块的态度,极其明显。
何若琳心想,谢墨白还真是会把握分寸。对待工业板块,就好像驯兽,一会儿给个甜枣,一会儿打个棒子,套在脖子上的缰绳,时松时紧,还真是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