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软语小谢总,答应我好不好?
临近年底,可能是一家集团最为忙碌的时间段之一。国昌集团也不例外。有的部门和子公司,还在抓紧最后节点,再冲一冲KPI。有的则已经开始年终业绩盘点和总结。
随即就要开始年度财务闭环结算。资产盘点、负债清理、会计报表编制……无一不是要紧工作。
但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最最重要的,莫过于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要进行目标任务考核,要对照本年度的目标任务,总结盘点考核完成情况。
这既包括对部门子公司的考核,又包括对人员的考核,将直接关系到后续人员升降、部门调整、表彰与奖励、绩效奖金发放等。是集团上下无人不关心、无人不在乎的头等大事。
不接受部门考核的,或者说、不统一接受部门考核的,只有三家。一是内监部,二是总裁办,三是人事部。
内监部向集团监事会负责,并接受其考核。总裁办则是向集团CEO负责,所以总裁办和全体人员的打分,由CEO进行。
据林曦了解,以前其他部门及人员的考核,都是由人事部门牵头,内监部配合。在所有考核工作完成后,人事部再统一向总裁办公会、董事会汇报,接受这两者的考核。
原则上如此,总裁办公会、董事会考核,就是走个国昌。最终决定权,一直被抓在谢董手上,一般都是由他一言而决。
到了去年,集团的部门和人事考核略,有一些小小的变动。当时,还是谢董当家,他决定让总裁办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不过,那时林曦还是一名刚进入国昌的普通助理。当时的总助是张扬,他正在为升职转任子公司做准备。参与集团考核是一项大权,但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如果张扬能再做几年总助,他肯定要牢牢抓住这项到手的权利,至少要充分彰显总裁办的参与感,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博取更大的筹码。
但他马上就要走人了。去了子公司,还需要总部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以他的圆滑,怎么肯深入搅和进这种难办的工作?
再说,总裁办参与集团考核,又是新出来的一项章程,过去也没有案例借鉴,做到什么程度也没有标准可言。
所以,张扬便认认真真地走完了过场。他不拿主意,也不轻易发表意见,一切以内监部和人事部的商量结果为主。
但是到了今年,林曦升任总助,情况又不同了。她不像当时的张扬,即将成为“过路神仙”。
如无特殊情况,林曦还要在总裁办待很多年。当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最大限度地扩大总裁办的职权边界。
而且,谢墨白接掌国昌。他的一贯主张便是,要以总裁办为抓手,将其作为自己权力和掌控力的延伸,加大对集团上下的影响和控制。他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在为总裁办“擡咖”。
再说,林曦的能力也得到了他的充分认可。谢墨白对林曦非常信任。因此,他一直在默许暗示,甚至鼓励明示林曦,让她带着总裁办,在集团内部抓权争权。
只能说,林曦赶上了好时候。她的靠山比张扬更硬。所以,送上门的机会,她不可能放过。
但考虑到,这也是林曦接任总助的第一年。集团考核既重要又敏感。这就非常考验林曦拿捏火候的功夫。既要充分彰显总裁办的参与感,在考核中有所表现。又不能过于强势,引起人事部和内监部的不满和抵触。
她最近简直忙到起飞。谢墨白都忍不住开玩笑,说林曦比他更忙几倍。
林曦匆匆忙忙汇报完工作,等一下还要回去加班。忍不住嗔怪他一句:“当然了。如果管家比主人还闲,那还要请管家做什么?”
何况,总裁办诞生之初,就是为了给CEO服务,将其从繁重的各项琐碎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决策重大事务。助理比总裁还忙,这才是正常情况。
另外一件大事,则是要进行年度预算编制。如果说部门和人员考核,牵动所有人的心,那么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
林曦心里默默吐槽。什么叫预算编制?说白了,应该叫预算争夺。抢钱嘛,手快有、手慢无,谁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t。
集团的内部竞争和微妙的势力派系关系,在这种时候,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这和林曦反而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时候,集团各部门子公司的准高层们,都会各出手段。甚至分管各个板块的集团总裁们,也会亲自下场。
反而是总裁办,既无需争抢,也没有表现的空间。总裁办从来都不是经费消耗大头部门,他们只有日常的行政办公开支。
就是这些,还有人代为买单。物品消耗是由后勤部门直接提供。人员加班工资,只需直接填单子,总助在系统流程中签字,然后流转给人事部审核,最后再由财务部发放。
其实,总部各部门的行政开支和人员工资发放,大体类似。前者被列入后勤部门的经费,后者单列一项,名义上归属财务部门管理。
而各部门真正要争取的经费,主要用于业务拓展。
比如,市场部要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宣传;商务部组织举办各项活动、宴请;研发中心的科研投入经费……等等等等都要花钱吧?这些才是兵家必争之处。
更不用说四大板块。谁拿得多,谁拿得少,直接关乎下一年度的项目上马和发展速度。这个时候,往往分管各板块的集团总裁,都会赤膊上阵,你争我夺。
这些林曦反而不必太过操心。要劳神、要烦心,也是谢墨白的事情。林曦只需要提前为他准备好各项资料,供他参考决策。
至多……再做做解语花。但这其实也看林曦心情,至少她忙起来的时候,是顾不上的。
再说集团预算争夺,还要放在后面进行。部门和人员考核才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作为CEO,谢墨白要听取各部门的汇报。考核这种大事,显然不可能开一次会、听一次汇报,就搞定了。
就比如说今天,这只是一个非正式的汇报。相当于各部门先和CEO通通气,先让他了解了解这一年大体的任务完成情况。
子公司当然也需要提前向老板表功。但他们甚至都不必再单独开一次会。四个板块总裁,都兼任集团副总裁。他们有资格私下找谢墨白汇报。
但与之相比,总部的部门,有十几家之多。如果一个个都要单独找谢墨白汇报,谢墨白怎么见得过来?
再说,如同后勤、安保、工会、妇联这些,从职能上,固然必不可少。但许多都是日常工作,年度总结,往往乏善可陈。谢墨白也没有必要,逐一私下单独听他们汇报。
所以,按照管理,干脆就开一次简会,大家一起在会上说。
这个发言顺序很有意思,乃是倒序。不重要的部门、内容少的部门先发言,快速走完流程。反而是重要职能部门,排在后面详尽汇报。
现在已经发言到了财务部。副总监照例先总结汇报了一年的的部门工作。而后,他还要向谢墨白汇报、向各部门通报,这一年的集团业绩情况。
就听财务部副总监曹安国汇报道:“在营业额方面,预计本年度比上一年度增长约8%,已实现本年度既定目标。在利润方面……”
虽然,准确数字要等到年底扎账之后,才会计算得到。而且要经过审计部、法规部、内监部等重重审核之后,才会被列入财报,向外发布。
但到了现在,一年的大体情况,差不多也能预估出来了,和最后的实际结果相差不会太大。
这些汇报内容都是应有之义,林曦也不以为奇。但曹安国接下来的汇报内容,却让她有些惊讶了。林曦本坐在谢墨白左下手第一位。此时,她都忍不住擡眼,向斜对面看了过去。
但曹安国依然继续淡定地发言:“……本年度后三个季度,比起上年同期同比增长约10%,成果喜人。后三季度平均业绩,比起第一季度,环比增长更是达到将近15%……”
这是个什么计算口径?林曦莫名其妙。她也是学金融出身的。从来还不知道,需要把后三个季度单独拎出来,和去年同期、和第一季度进行比较。
曹安国这是耍什么把戏?她心里正疑惑间,就听见谢墨白屈指敲敲桌面。面容清俊的年轻总裁,笑骂一句:“行了,这一段跳过。”
虽然如此说,但他语气却十分温和。显然并没有责怪曹安国表现失当的意思。
曹安国立马笑着道:“小谢总接掌集团以来,带领集团取得的成绩,咱们大家都有目共睹。到了年终,拿出来在大家伙面前,晾一晾、晒一晒,也是鼓舞人心。”
我去!原来是这么个统计口径。后三季度正好算得上是谢墨白的成果。林曦简直大跌眼镜。
曹安国平时不声不响,闷头做他的财务工作。没想到这个浓眉大眼的,也会挖空心思奉承老板,而且角度还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