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眼了秦国君臣不由得一连三问:?……
又是始料未及的结果。
而且这个操作......嗯,好狠一女的。
韩信没忍住,又暗自嘶了一声。
感觉这彭越“死”得比自己还惨。
但不知道为什么,仿佛得到了某种安慰一样......
【吕雉这话算是提醒了刘邦,有些人是必须要斩草除根的,于是在吕雉让彭越的舍人告发他再次阴谋造反,以及廷尉王恬开呈报请诛灭彭越家族后,刘邦就批准了,不仅诛杀了彭越,还夷三族,至此,彭越这个异姓诸侯王也彻底被解决了。】
【如果说,对付韩信的时候,吕雉清楚的知道她需要先找什么人商议,第一时间就将萧何叫到了眼前,干脆又果断,那么后面对彭越的处理上,则更能体现吕雉对于□□势的理解和认知。】
【这个时候,吕雉的政治素养,以及在其上的智慧和心性等,已经初见一斑。】
【不过话再说回来,彭越的死也并没有为这一系列事情画上一个句号,因为他死了也不安生——刘邦把他的尸体剁成了肉酱,又把肉酱装好分别赐给了各诸侯,毕竟“灭楚三杰”死了两个,可还剩下一个,就是淮南王英布。】
【大概刘邦是想要借此警告这些诸侯王,尤其是想要警告英布,明摆着让英布安分点,不然他就可能是下一个彭越。】
【但就跟把韩王信派去挡着匈奴一样,这么做,刘邦就不怕适得其反?】
【而事实证明,原本英布就因为韩信被杀而心生恐惧,现在又看到了肉酱,就更害怕了。
但怎么死还不是个死,与其活在恐惧里,那还不如孤注一掷,干脆直接反了算了,所以英布反倒下定了决心准备造反,并暗中使人部署起来,同时集结军队,守候并侦察邻郡的意外警报。】
【不过异姓王造反大概都需要走同样的流程,不管本身究竟有没有这个心思,消息肯定是要走漏出去的,告密的人肯定是要有的,而且这个人一定是要被追杀的,然后还要能顺利逃到长安的......而一旦走了这个流程,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
这话说得......倒是也反驳不了。
不过不管有多少人准备造反,天幕口中的“刘邦”都应该是最后的赢家。
再对比眼下的境况......
刘邦不由得深吸口气,别说其他人,单是这三个“灭楚三杰”估计都要谨记和他“保持距离”了。
——只保持距离都还算好的,哪怕现在天幕说的这些事还不曾发生,可也难保这些人心里不会有任何芥蒂,怕是听到他的名字就会想起天幕说的这些......刘邦都有些后悔改成天幕说的这个名字了,要不然他再改回来?
不过办不出来这种事。
太丢面子了!
而且更让刘邦在意的是,这些人就算因为天幕说的这些而警惕他,甚至“仇视”他,其实也无所谓,毕竟他们现在也并不相识,左右除了可惜可叹等等这些复杂思绪外,也不至于太过揪心,但天幕提到的卢绾就不一样了,这让刘邦不得不去在意。
只是天幕到现在也没有说清楚卢绾和他之间究竟如何。
所以刘邦这心,也一直在提着。
再有就是吕雉......
刘邦也不得不承认,越听天幕说起吕雉,他心情也越是复杂。
这种心理大概就是,天幕口中的吕雉“很厉害”,但和他现在也没什么关系,他们彼此也不相识,只是吕雉和韩信,彭越以及英布等人还不同,她在天幕口中是他的发妻,他们原本毫无疑问是同一阵营的。
可现在......
真是越想,刘邦越是难受。
啧。
【消息是传到刘邦那里去了,按理说,应该就准备去抓人才对,但告密的人是一路被追杀着逃到了长安,英布那里知道自己可能会被告密,另一方面,刘邦这时候年纪着实是不小了,所以并没有立即动作,而是和萧何商量,准备先去试探一下英布。】
【但派出去的汉使到了英布那里,直接更让英布“应激”,怀疑自己这边暗中部署的情况已经都被刘邦知悉,于是英布不仅干脆杀了告密者全家,也不准备继续暗中部署了,正式开始起兵造反。】
【而且英布那边同样觉得刘邦已经老了,也应当厌烦打仗了,一定不能再亲自带兵前来了,只会派遣将领过来平反,而这么多将领之中,英布只害怕淮阴侯韩信以及梁王彭越,可如今他们也都死了,其余将领没什么可怕的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英布所想的那样——
在他造反之时,刘邦已经病重,曾卧床十几天不想会见群臣,他本意是想让太子刘盈带兵去平乱,然而商山四皓,也就是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这四位为了保全太子刘盈,便建议吕雉的兄长吕释之,让吕雉去说服刘邦改变主意。】
【吕雉清醒的头脑又在这里发挥了作用,而且事关儿子,她更清楚自己的儿子应对不了,所以自然是应承下来。】
【于是就照商山四皓的说辞,对刘邦哭诉,说英布是天下猛将,很会用兵,当今众将都是陛下过去的同辈,让太子统率这些人,和让羊指挥狼没有区别,没人肯听太子调遣,并且若让英布听说这个情况,必会大张旗鼓向西进犯,而皇上虽然生病,但还可以勉强乘坐辎车,躺着统辖军队,众将不敢不尽力,并且皇上虽然受病痛所苦,但为了妻儿还是要请自我振作啊。】上一期天幕结束之后,嬴政按照天幕提供的“名单”,接连找到人后,安排了职位,就一直让这些人跟着上早朝。
就是为了下一次天幕再开启,让这些人在他眼前听着天幕说话。
虽然这一期天幕没有按照他所期望的那样,但结果大差不差,没想到讲吕雉,也能听到这些人的结局......尤其看到这些人脸上渐变的表情,嬴政的心情真是格外舒心,就是可惜没让韩信也过来,还有那刘邦......早知道就都叫过来了。
至于偏殿之中的吕雉......嬴政想想还是算了,他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让这些人和吕雉之间有什么过节,重点还是在刘邦那里。
现在的结果就很好。
尤其是彭越和英布脸上的表情,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
王绾和李斯各自带着韩信和吕雉,此时也是眼观鼻鼻观心,没有多说一句话。
倒是蒙恬等几位将领都不由得心生感慨。
——虽说天幕提到的这几位都是异姓王,但也是武将,结果最后竟都是这种下场,谁看了不得说一声惨。
同为武将,必然有某种感同身受的体验。
还好他们跟的是陛下,而不是那刘邦。
不然听这些,哪怕没被封为异姓王,怕是也要提心吊胆。
不过嬴政那边倒是没有再继续多想这些,因为天幕这会儿说到这里,嬴政又不由得被天幕说的这段话吸引——确切的说,是吕雉说的这段话,以及这段话所表露出来的意思。
太子刘盈无法监军,连压制武将的能力都没有,这听起来可不像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物。
但重要的是,这刘邦怕是要死了吧?
若是这样的话,那刘邦死后,这位太子能担当得起大任?
也难怪天幕说吕雉“为母则刚”了......
【听完这一番说辞,刘邦还是决定亲自领兵东征,结局可想而知,两军大战,英布的军队战败逃走,又渡过淮河,几次停下来交战,都不顺利,最后和一百多人逃到长江以南。】
【当时的长沙王吴芮已经去世,新的长沙王是吴芮之子吴臣,而吴臣之子吴回,则假装向当时的英布伸出援手,实则是派人去诱骗英布,谎称和英布一同逃亡,想要诱骗英布逃到越地。
英布相信了对方,就随这人到了番阳,结果被人在兹乡百姓的民宅里杀死了。】
【至此,我们先前提到过的异姓王,除了女婿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之外,全部都被刘邦所剿灭。】
【还有一个卢绾,靠刘邦上位,成了后来的燕王,在刘邦攻打陈豨时,他也有率兵从东北攻打陈豨。
当时陈豨派遣王黄求救于匈奴,卢绾原本要派人阻止,但后来被手下张胜说服,于是派人勾结匈奴与陈豨,意图养寇自重,想让陈豨长久流亡在外,在边界造成连年不绝的冲突,以此保障各自的权势与性命。】
【不过这种养寇自重的把戏最后还是被拆穿了。
并且阴谋败露后,在汉军攻击下,卢绾不得不退至长城,但卢绾知道刘邦还是顾念旧情,于是他带着家属,宫人,以及亲信等数千人马,在长城下等候,希望刘邦病愈之后,亲自入长安谢罪。】
【但卢绾没等到,因为刘邦在攻打英布的时候,又被射中了一箭,这一箭更是要了命了,回来途中就加重了病情,到四月的时候,刘邦在长乐宫病逝,而随着刘邦的驾崩,卢绾只能带领部众逃亡到匈奴,匈奴封他为东胡卢王。此后卢绾被蛮夷侵占抢掠,常常想着回归汉家,寄居北方一年多以后,在汉惠帝元年,即公元前194年,刘邦病逝后的下一年,死于胡人之地。】
【而刘邦的病逝,属于吕雉的政治生涯,也终于正式开端了。】
沛县之中,卢绾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结局。
但这结局绝不是他想听到的。
整个人脸上已然不知道该作何表情了。
虽然先前听天幕说的时候,就早有预感和准备,可真正听到这里,还是五味杂陈。
说不出的复杂。
也好像有什么东西不必再去异想天开的奢求了。
甚至他和刘邦之间......
比起卢绾,刘邦反应更有些大。
确认卢绾真的也能背叛“自己”的时候,刘邦整个人都有些衰颓,连自己从小一起长到大的好兄弟也......这让他情何以堪?
一时间,刘邦有些轻轻碎掉了。
突然莫名有种“孤家寡人”的感觉,明明他现在并不像天幕说的那样位高权重,也不曾经历过那些事。
可这些还是影响到了他。
原来所谓“权力的游戏”是这个意思。
是这样的结局。
到最后,能站在顶端的,只能有一个,再无旁人。
并且这最后也难逃一个死。
不得不说,刘邦确实有被打击到了。
因为天幕说的那些——那些权势和地位,很多都和现在的他没什么关系,而他现在唯一所拥有的,在天幕口中也产生了裂痕。
所以这一下子,刘邦就有些提不起劲儿了。
算了,还坚持什么。
没什么好坚持的了,还是想想该怎么为自己谋出路吧......
不过在此之前,刘邦的注意力不由得又被天幕接下来的话吸引。
——吕雉......
这位到底还是引起了他更多注意——
【要问吕雉有没有影响力,以及手中有没有所谓的政治筹码,其实从我们先前提到过的这些事来看,完全可以得出结论。】
【——不论是杀韩信,还是杀彭越,在这两个异姓王的处理上,吕雉的心思足够缜密,也干脆果断,能分得清局势,也能下得去手,这个女人不简单,也绝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所以彭越愿意跟着吕雉回洛阳,怕是也相信吕雉有能力做到他所求之事,只是吕雉的政治认知以及敏锐程度,更足够让她清醒,知道彭越留不得罢了。】
【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儿子本弱,为母则强,这正映照在吕雉和她儿子刘盈身上。】
【刘邦是想过要换太子的,甚至已经准备付诸行动——】
【因为刘邦认为刘盈子不类父,性格柔弱,而且刘邦晚年很宠爱我们先前提到过的戚姬,以及其子赵王刘如意,所以疏远吕雉,几次都想废黜吕雉所生的太子刘盈而立刘如意。当时张良和叔孙通等大臣皆反对,刘邦也仍未打消易储想法。】
【最后还是在张良提议请来的“商山四皓”的协助下,刘邦才明确刘盈的地位已经稳固,便不再考虑废立太子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