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朱祁镇,包括王振先前的质问,都显得有心无力起来......
此时此刻,两人都有些说不出话来,只能流着冷汗继续听天幕说下去——
【瓦剌一路进军京师,至紫荆关时,得投降瓦剌的宦官喜宁告知山间小路,紫荆关遂即腹背受敌——守将孙祥、韩清全部战死,紫荆关被瓦剌攻破。瓦剌军便由白羊口和紫荆关向北京进军。】
【而明廷得知瓦剌进攻后,则立即将京师戒严。并且要求凡是有盔甲者不出城迎战的斩首,但此时明军有盔甲者仅十分之一......而等各部队出城后部署完毕后,又下令将城门全部关闭,以示背城死战的决心。】
【这场与瓦剌的交战之中——百姓自发拆屋献砖石修城,妇女为守军炊饭疗伤,甚至“童子执木棍呐喊助威”。】
【而于谦统筹军政,不仅创新战术——将22万守军分列九门外,每门约2万人,令其背城而战,辅以神机营火器轮射,迫使瓦剌骑兵陷入巷战,更是身披甲胄亲临前线,且精准判断瓦剌后勤短板,坚壁清野拖垮敌军。】
【德胜门之战,于谦预感也先将在此进攻,让石亨预先在路两旁的空房中领兵埋伏。
瓦剌军进攻后,明军派少量部队前去迎战,之后便佯装败退,瓦剌军万余骑兵追击,而当瓦剌军靠近时,明军火炮、火铳齐发,同时伏兵进行夹攻,最终瓦剌军大败,死伤惨重。也先之弟孛罗、平掌卯那孩皆中炮而死。】
【西直门危机,明军守将孙镗率军迎战,斩其前锋数人,瓦剌军向北退却。
之后孙镗继续率军追击,瓦剌军增兵将其合围,孙镗全力拼杀,血战至刀卷刃,但援军迟迟未至,依然无法解围,可就在此危难关头,百姓竟自发投石助战,随后援军到来,瓦剌军三面受敌,被迫撤退。】
【于《明实录》之中,史载“士卒死者相枕藉,城门下血流成渠”,最终这场防御战的结果——七日激战伤亡逾5万。】
【——然而如此国难当头时,领导者的胆识、制度的韧性、民众的觉醒,远比城墙与刀剑更具力量!】
【至此,经过几天进攻,也先发现一时难以攻下北京,并且连日战败,士气低落,另外一直进攻居庸关的瓦剌军进攻同样不利。同时又听说明廷援军集结,害怕断其后路,于是在此情形下,也先只能在当夜挟持朱祁镇拔营撤退。】
【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全部退出塞外,京师最终解严。】
赢了......赢了!!
正统朝堂之上,两种极端氛围。
君臣隐隐“分裂”,界限分明。
不满朱祁镇的,或因王振而不满朱祁镇的,他们在此时算是找到了主心骨——甭管这个主心骨愿不愿意,或者说,现在已经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了,而是事已至此,除了迎头而上,也再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而显然,因天幕说的,加上先前朱祁镇的表现,已然让朱祁镇失去了很多优势和助力。
更何况泾渭分明之下,绝大多数朝臣支持谁,简直一目了然......
这怎么能行?他才是天子啊?!
这时耳边又听到王振的声音,朱祁镇猛地一震,擡脚就踹了过去——
“是你!”
“是你这阉人误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