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我不反对你用人,但我要提醒你的是,时机不对。
林清源跟小刘盈科普完匈奴的中央配置后,又讲起了他们和下属其他部族的关系。
“除了我之前跟你说过的直接隶属于匈奴本部的,那十二个部曲之外,至于其他的,比如什么白羊王,昆邪王,折兰王,休屠王,卢屠王,还有什么鲜卑王,乌桓王,这些严格来说,都不是匈奴人。”
“他们不过是北方的蛮夷部族,如今全部臣服于匈奴而已,换句话说,他们就是匈奴人养的狗,用来看家护院的。”
“如今匈奴帝国的边境几乎都是他们这些杂胡蛮夷在看守。”
“而匈奴本部的精锐,则是不定时的对其进行巡视和鞭策,并监督他们好好放牧,到固定的日子,为匈奴王庭上供牲畜和奴隶。”
林清源为小刘盈细细讲解着匈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这不就跟我们大汉之前册封的那些异姓诸侯王们差不多吗?”小刘盈也很聪慧,很快就联想到了自身。
“昔年父皇在时,便有许多异姓诸侯王或是造反,或是叛离,父皇御驾亲征,将其一一剪除镇压,不能正面击败的,也用各种手段除掉了。”
“后来更是与文武百官一起缔约,留下了‘非刘氏不可封王’的白马之盟,可见父皇对异姓诸侯王多有忌惮。”
“我们汉人尚且如此,匈奴人又怎么会如此放心其他蛮夷部族为他们镇守边疆呢?难道他们就不怕这些家伙临阵倒戈,或者投敌叛国吗?”小刘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盈儿,你能想到这点,我真的很欣慰,”林清源闻言,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其他的蛮夷部族不是匈奴人,当然不会对所谓的匈奴帝国有什么归属,如果有一个比匈奴更强大的势力存在,那么他们立刻就能倒戈相向。”
“可问题是,现在唯一能和匈奴掰腕子的,就只有我们汉朝,可我们如今并没有开战的打算。”
“而且就算真的打起来,我们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吞并匈奴,换句话说,双方暂时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样对于那些臣服于匈奴人的蛮夷部族来讲的话,这个选择题就不难做了。”
“如果倒向我们汉朝,好处有没有,有多少,这都难以预料。”
“可要是让他们现在的主人,也就是匈奴人知道他们胆敢背叛的话,那么灭族之灾就在眼前。”
“并且他们部族的真实情况也会不定时的通过巡逻的匈奴本部精锐传回匈奴王庭,传到冒顿耳朵里。”
“而冒顿是个什么人,别说那些臣服匈奴的蛮夷了,就连我们汉人也知道他的凶残与狠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他们敢背叛吗?又会背叛吗?”林清源挑了挑眉。
“当然不敢,更加不会。”小刘盈摇了摇头,看来是清楚策反这些部族为汉朝前驱是不太可能了,至少现在这个时间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现在最要紧的,不是去拉拢什么蛮夷用来对付匈奴,而是要继续积蓄实力,更换装备,不断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并且储存大量的军需物资。”
“别看如今我们大汉与匈奴又是开互市,又是约为兄弟的,可将来,我们一定会打仗,分出个高下。”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土地和霸权,自然也不能让别人分了去,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为了将来能获得绝对的胜利,我们必须现在就努力积蓄力量。”林清源讲解完匈奴的体制后,用一句话,就为接下来的准备定下了基调。
“这个朕也很赞同,不过更新装备的事……”,小刘盈点头附和了一句后,就有些犹豫了。
“先生,少府的工匠实在是没用,都好几年过去了,还没能把当初你给的灌钢法发挥到极致,朕也是发愁的很啊。”他皱了皱眉,担忧的是这个。
“你也别怪他们了,其实这速度已经算快的了,”林清源却安慰了一句,而且还稍微有些心虚。
只因当初那份灌钢法的内容,他也只是写了个大概,其实这也怪不了他,到底他不是专门学这个的,能知道里面大致要用什么东西,配比如何,都是他博学。
而如今少府的工匠凭着这份模糊的‘配方’,仅用几年就能拿出成品并让大汉的将士们用上,在林清源看来,那真是用了心思,费了大劲儿了。
也难怪刚才他要为他们说句好话了。
“先生,不久前朕在天禄阁查找典籍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墨家的记载,听说他们很擅长制造工具。”
“你看,朕要不要发下招贤令,征召一些民间的墨家学派的人进入少府呢?”小刘盈斟酌着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并询问林清源的意见。
“你说的这点,我也想到过,但是墨家和儒家是死敌,一旦你公开征召墨家学派的人,那么毫无意外,首先跳出来阻止你的,一定是九卿之一的奉常,叔孙通,叔大人。”
“毕竟,他是儒家现在的掌舵人,而以他为中心,朝堂上那些支持儒家学派的大臣,也会对你发起进攻和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