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高门嫁女,低门娶妇,自古有之的规矩,难道这也是错?
林清源答应了妻子,要为小刘启寻一个好姑娘做太子妃,那么他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历史上小刘启本来的皇后。
按照史书记载,汉景帝刘启一生共有两位皇后。
第一位是薄皇后,传闻她容貌平庸,才德也不出众,能当上皇后纯属是因为她是汉景帝刘启的祖母亲自指定的孙媳妇。
但刘启本人并不喜欢她,史书更是用‘无子无宠,因此被废’这几个字,就概括了薄皇后的一生。
只是薄家现在的情形与史书上的已经全然不同,不可能,也没能力帮自家姑娘成为太子妃乃至皇后。
而林清源自己,也无意选薄家姑娘入宫,更不想促成一对怨侣,所以薄家的女孩子自然出局。
而汉景帝刘启的第二位皇后,是王皇后,名唤王娡,她并非一入宫就是皇后,甚至最开始,她甚至都不是刘启的女人。
史书有载,王娡初嫁金王孙,并与其育有一女,名唤金俗。
只是王娡的母亲臧儿后来给她占卜,得出了一个贵不可言的命格,于是强行将王娡带回了家中。
王娡的丈夫金王孙自然不干,多次到岳母家中索要妻子,臧儿只得设法将女儿王娡送到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宫中,如此,金王孙就找不到她了。
王娡后来也果然得宠,为刘启生下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而这个儿子被刘启立为了太子,他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也因此,王娡母凭子贵,从妃子成了皇后,后来又当了太后。
从这个经历来看,王娡显然比薄皇后强上不少,所以林清源现在考虑的就是让她入宫到小刘启身边来。
现在小刘启才十来岁,那么王娡不可能比他还大,所以也适合接进宫来。
可问题是,林清源不知道王娡具体是哪里人,只隐约记得应该是关中地区,离长安不远。
不过没关系,他有人可以帮忙去查,只要提供线索就行,于是乎,他果断找来了张不疑,给了对方几个关键信息去找人。
只是这人还没找到,张不疑就请他到府上去,言说张良要见他。
林清源来到留侯府邸时,张良正在书房里等他,而桌上放着的是他给张不疑的关键信息,其上写着,‘母亲臧儿,女儿王娡,金王孙’等人的名字。
“来了,坐吧。”还不等他问,张良就招呼了一声,“我听说你让不疑去寻人,还以为是国家栋梁,便有些好奇的看了一眼。”
“并非如此,是元儿希望我给启儿寻个玩伴陪着,所以这才让人去找的。”林清源坐下后,解释了一句。
“那看来你要找的就是这个叫王娡的女孩了吧。”张良指出了重点,“不然也不会把她的名字放在最中间。”
“留侯慧眼。”林清源笑了笑。
“这女孩的名字我没听过,但她的母亲,我却有些印象,只是不知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张良点了点桌上帛书。
“留侯是说,你认识这个臧儿吗?”林清源有些惊讶。
“如果她们真是同一个人的话,我想我认识。”张良点了点头。
“清源,若我所料不错,这个‘臧’,不是名字,而是姓氏,在跟着先帝打天下的老臣中,也只有最初的燕王臧荼,是这个姓氏。”
“刚开始臧荼是跟着项羽的,后来转投了先帝,先帝不计前嫌接纳了他,可他却贪心不足,起兵造反,最终被先帝诛杀,臧家众人或是被牵连致死,或是沦为官奴,成了阶下囚。”
“再后来吕太后去世,当今陛下颁布诏令,大赦天下,臧家一些量刑比较轻的后人便得以脱罪,恢复了平民身份。”
“而这个臧儿,应该就是臧家的后人,且是臧荼的嫡系,不然不能解释她把姓氏化为名字,意在掩饰的意图。”
“早些年我曾见过臧荼的孙女,眉间有一枚红痣,若连这点都能对上的话,那么应该就确信无疑了。”张良说起与其有关的一段往事。
“留侯的意思是,如果王娡的母亲真是罪臣之女,那么,她就不适合入宫伴驾吗?”林清源听到他的话,只能想到这点。
“倒也不是绝对不行,只是若被人查出来,恐有隐患。”张良没说的那么肯定。
因为妃嫔的出身这种事,只要皇家不在意,那么旁人也不敢说三道四的,但怕就怕在,有心人特地拿这个做文章,届时他们就被动了。
至于这个有心人是谁,他们两个都明白,实在不用把话说的太透彻。
“或许只是巧合也说不定啊。”林清源实在不想放弃王娡这个人选,所以抱着一定的侥幸心理。
“我也希望是巧合,但是也不得不做好万一的准备。”张良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