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第两百一十六章第两百一十六章……
过了年,丝袜的出货量一涨再涨。
美莎后面新推出来三款带图案的丝袜。
之前爆火的菱格长袜也算是带图案的。
这次大家也是用了巧思,参考了一下菱格长袜的工艺。
把织出来的菱格换成爱心的图案,没有加彩线,用和丝袜底色一样的材料,然后加一点点白线,不多。
力求的是要有菱格长袜那种似有若无的感觉。
不要大喇喇一眼就能看到的图案,那种感觉不高级。
除了这个,还新增了黑色丝袜,短袜,中筒袜以及长袜都有。
在后世,挺多男士喜欢用黑色丝袜配皮鞋穿的,这也是一个宣传的点。
中筒袜也做了改变,长度一般都在膝盖上面一点,穿短裙的话,袜边完全能露出来。
所以这次新增了花边袜口的中筒,以及蝴蝶结袜口的中筒。
改革开放的风以及从南边吹到北方了。
大家的穿衣打扮越来越开放,不止是颜色丰富了起来,就连款式也越来越大胆。
所以短裙短裤的市场,也不比连衣裙,长裙,半身裙的市场小。
中筒袜和短裙短裤是最好的搭配。
天气稍微回暖,郑红玉三人就到处联系报社打广告,并把首都日报以及首都晚报上面的广告当做例子,来说服对方。
姚雪依在沪市,她负责沪市那边。
李梅梅在东市,她负责东市那边。
首都这块的广告当然不能少,但郑红玉觉得,报纸的力度已经不能满足她了。
她正在试图联系电台,如果能在电台上面打广告,美莎肯定会迎来又一次出货量高峰。
湖省那边也有发展的比较大规模的经销商,就是林生那一群小年轻。
拿过几次货之后,是林生又跑了一次首都,和郑红玉谈的。
他想要全省的独一份经销商资格。
虽然她们袜子厂规模还小,但以后肯定是要做大做强的,省经销商也不能随便就许诺出去。
后面又考察了一段时间,然后把自己的要求说了对方同意了,才定下来的。
省经销商进货量肯定不是几万块的水平,进货价也要再往下降一点,还要配合厂子这边进行宣传。
所以湖省那边,美莎袜子也上报纸了。
省城日报,版面差不多两块豆腐块大小吧,比郑红玉当初在首都晚报上的板块还要大一点。
报纸的效果还是很强的,刚打了广告,林生那边就来电话要发货。
这次发货的量还是之前的两倍,五十万的货。
沪市那边姚雪依也打来了电话,她联系到了一个经销商,想要做沪市独一份经销商,就像林生那样。
本来郑红玉还想说,按照林生当初那样考察一段时间,走访打听一下做生意有没有发生过触犯底线的事。
但人家直接说了,这件事可以后面再谈,但是先把她要的货发给她。
光是看到姚雪依带过去的样品,她已经能想象到这些产品被疯抢的场面了。
她要的货很多,也是对货和对自己有信心,一次性进货量大能把进货价往下压。
其中,菱格长袜,爱心长袜,花边中筒,蝴蝶结中筒是数量最多的。
之前都没有在美莎袜子厂拿过货,但一拿就是四十万的货。
郑红玉觉得这人胆子也太多了。
后面一想,估计是和雪依认识的,人家是信任雪依呢。
郑红玉还真没有猜错,那人确实和姚雪依认识,只不过是通过姚父认识的,她认识的人其实是姚父。
姚父的人脉很广,做生意也做的很大,和一般资本家不同,姚父在圈子里面的风评一向很好。
不然之前,姚父还没有平反的时候,姚雪依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暗中帮忙,给她递过去一份又一份的水泥厂订单。
她出于对姚父的信任,也看过样品,觉得市场反响肯定不错,才会为了压进货价,一次性进了四十万的货。
湖省林生他们一次性五十万的货,沪市那边又是四十万,李梅梅那边也有效果,首都来的袜子,还上过首都报纸的袜子,反响也是很不错。
虽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大点的经销商,但李梅梅已经签下来好些订单了。
人家定金都付了,到时候联系袜子厂那边,直接发货,然后李梅梅去接货,再按照订单,一个个的给分配好。
加起来也不少的,第一批就有十五万的数了。
后面看市场反应,如果出货速度快的话,第二批,第三批肯定比第一批要多。
津市那边有之前郑红玉她们去开发的市场,也有找好的经销商。
那边也上报纸了,那个经销商也来了电话。
他比较保守,暂时只定了三十万的货,但也先给袜子厂那边打了招呼,如果效果不错的话,后面肯定要增加大量的订单的。
袜子厂这边一直在备货,在决定要几个城市一起打广告的时候。
广告肯定是有用的,所以按照平时的出货量来备货就不够了。
先是三班倒囤了一个星期的货,才开始联系报社那边,力求差不多的时间点一点登报。
所以才过了年没多久,袜子厂又扩招了。
又和机械厂那边定了十台自动袜子机,扩招了二十个工人。
并且排班也从两班倒变成了三班倒。
郑红玉她们担心工人会不会太累了。
但是工人本身觉得还行,相比较,她们还更喜欢上晚班呢,特别是大夜班。
然后白天回去睡觉,这样既不用管家里的琐事,还能有不少的夜班补贴。
如果一个月都是大夜班,那夜班补贴都有二十多块,是人家一个月的工资了,加上计件工资和底工资,一个月能到手九十。
家里妯娌不知道多眼红她们这个工作。
之前她们是临时工,厂里面还要清退,妯娌和婆婆那副嘴脸,恨不得白眼翻上天去。
她们找了新工作,一开始婆婆妯娌还不以为意,觉得私人工厂怎么会保险。
但第一个月拿工资的时候,就直接狠狠打了她们的脸。
更别说随着技术越来越熟练,每个月计件的工资也一个月比一个月多,如果上的是夜班的话,那工资就更高了。
哈哈哈,现在,两个妯娌的工资加起来才有她们一个人的到手工资多,这感觉,别提多好了。
果然啊,还是得有钱。
之前连厨房都不沾边的孩子她爸,现在也不得自己动手做饭了,谁让他们工资没有她们高呢。
所以这群女工,巴之不得厂里面经常也上夜班,厂里面越忙越好,工资又高,也不用担心没工作被清退。
才四月份,但因为联合几个经销商一起打广告,然后互相把报纸寄过去,美莎袜子厂的出货量就是之前一整年的一半。
这还没算后续效果呢。
到时候沪市的报纸,首都的报纸,津市的报纸,湖省省会的报纸,还有东市那边的报纸凑在一起。
人家一看,这个牌子的袜子,居然上过这么多报纸,肯定是大牌子好东西。
同样的产品,也肯定会优先选择美莎这个牌子的。
首都这边的电台郑红玉还一直在磨,那边口风已经松动了,郑红玉感觉估计再去两次就差不多了。
但联合打广告首都这边也不能落下。
所以报纸也依然签了订单,首都日报和首都晚报都签了一个星期的。
价格肯定不是郑红玉第一次在报纸上面打广告的价格了。
当时是一百块钱一天,现在都已经翻倍了。
日报还要贵一点。
晚报是两百块钱一天,版面嘛,比郑红玉第一次的稍微大一点点,日报那边是两t百三十块钱一天,两边的版面大小差不多。
“就跟你说了这个美莎肯定是大牌子,你看,首都晚报上面报道了,首都日报上面也报道了,要不是大牌子,怎么会两份报纸都同时报道这个牌子的袜子。”一个女生说道。
另外一个女生神色已经开始犹疑了,接过报纸,还真是,两份报纸同时刊登了美莎袜子的相关内容。
可是,不管是在南方那边,还是在沪市那边,之前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牌子的袜子啊?
“你肯定是不关注,我觉得那些地方肯定也有美莎的袜子。”女生说道。
闻言,另外一个女生没有说话,点了点头,或许是吧。
“你看,美莎的袜子好看吧。”刚刚的女生笑眯眯的显摆她腿上的袜子。
然后继续道:“这是新出的款式,你看你看,我稍微侧一下,你能看到什么?”
女生定睛看过去,然后不确定的说道:“怎么感觉好像有图案,是爱心么?”
“哈哈哈,没错,就是爱心,这是美莎的新款,爱心款,之前还有菱格款,那款我也有,有两条呢。”女生爱不释手的又摸了摸。
这下子,刚刚那个女生神色才认真起来,她换了好几个角度,惊奇道:“这条袜子,上面的图案,怎么会一下子能看到,一下子看不到呢?”
“这就是美莎的特点啊,若有似无,换个角度,看到的就不一样,这样才高级嘛,像那种,一眼看过去就一览无余的图案,一点儿也不高级。”女生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