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第两百五十五章第两百五十五章
五个月后,一切准备就绪。
仓库堆着数万台已经完工的随身听。
车间一刻也不停的生产着新的随身听。
一台都没有卖出去呢,但郑红玉和杨雨欣一点儿也不着急。
因为两人斥巨资在黄金频道的黄金时间打了广告。
今天正好是发酵的第三天,厂里面接线员才刚刚上班,电话就一个接一个的来。
国外进口的随身听价格高的离谱,低端的八九百,高端的大几千。
郑红玉她们定价一百九十九一台,一百九十九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价格这么便宜,哪怕质量稍微有点儿瑕疵他们都能忍受。
但郑红玉和杨雨欣又不是掉进钱眼里的那种人,能让杨雨欣小心谨慎了多少年的人,直接“大口气”一来就要建厂的专利,质量怎么可能有问题。
目前在售的产品,对标的是国外八九百的质量,厂里面已经在研究更新机型了,到时候那款就要对标大几千的质量。
当然了,高端机还只是一种设想,但目前这款也够用了。
质量一样,但是价格却只是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大多数人选什么,难道还要纠结犹豫?
东西是直接批发给各大百货大楼和供销社的,都有样机可以试听试用,质量怎么样,随大家自己判断。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不仅在鹏城铺货,首都铺货,沪市,津市以及好几个省会城市的百货大楼都打来电话。
科技产品就是容易推广,毕竟技术性高,在哪里都是稀罕物。
第一个月生产线的钱就回来了,第二个月地皮工厂以及到目前为止工人的工资的钱也回来了,第三个月,在电视上打广告的钱也回来了,从第四个月开始,后面除了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基本就是纯赚了。
杨雨欣没想到在电视上面打广告的效果居然会这么好。
第四个月结束,拿到手的分红让她直接心惊肉跳。
虽然后面几个月应该不会再分分红了,但是这一次的分红她觉得就够她用一辈子的了。
后面几个月的分红,一部分要留着扩张,购进新的生产线,一部分要囤一些原材料,一部分则要投入到研发室。
红玉说的没错,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就是很快,所以必须不停的研发新的技术,不停的改进,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研究生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沪市研究所。
随身听是她在研究生期间自己出材料搞出来的东西,所以没人和她抢,但后面继续在研究所上班的话,再搞出来新的东西,就不能由她完全决定去留了。
但杨雨欣还是想留在研究所,里面不管是氛围还是设备,亦或是经验丰富的导师,都是外面的实验室没有的,最起码短时间内是配不齐的。
相比较做生意,杨雨欣还是更喜欢待在实验室。
随身听是意外,也算是及时雨吧,家里情况这几年改善了不少,但每个月的支出依然不小。
弟弟妹妹成绩都很好,让哪个不上学了她都不忍心。
但一个随身听就够改善一家子的生活,改变一家子的命运了。
所以杨雨欣没有辞职,而是选择去研究所上班。
里面很多同事,有些随手改造的小东西,又不是上面管控的,杨雨欣觉得可以买下来放到电子厂生产成民用的。
后面的股份占比她肯定要还给红玉一部分的,毕竟她在研究所上班,电子厂又在鹏城,她后期肯定管不了太多。
如果后面再没有像随身听这种技术含量高点的技术投进去,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她拿着也是心虚的不行。
对于杨雨欣的打算,郑红玉再同意不过了。
研究所大佬随手改造的小东西,随便放到一个厂里面就是一条生产线好吧。
比如电饭煲,比如烧水壶等等,小东西的销量可不能小看了。
对于杨雨欣想要把一部分股份给她的事,郑红玉拒绝了。
但也没完全拒绝,她自己本身也不能一直来鹏城t,所以这边电子厂找的是高级管理人员。
人家有能力有抱负的人,工资是留不住的,等再考察一段时间,要是差不多了,就直接给股份。
百分之几的股份,能留住一个忠心耿耿的高级打工仔,但是单纯的工资,哪怕是年薪百万也不太行。
杨雨欣没有意见,光是第一次分红就已经解决了她家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了。
电子厂稳定下来,杨雨欣就销假返回研究所上班了。
但郑红玉没想到的是,才一个月,杨雨欣又给她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