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39章 第 39 章 三合一(过节费、姑侄再……

第39章 第 39 章 三合一(过节费、姑侄再……(1 / 2)

第39章第39章三合一(过节费、姑侄再……

(一)过节费//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民间传统的祭祖节日。

冬至祭祖的典故可追溯到周代,《汉书》中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当时的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所以在这一日举行祭祀活动,向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灾,祈求来年减少饥荒与死亡。

此时大梁大部分地方,都有着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既祭祀祖先,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

上河村的家家户户,已经在冬至前几天,就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和贡品,只等着冬至那一天的正式到来。

汤小米一家三口对冬至感觉都不大,因为在现代的时候这一天不是公共假期,最多吃一顿饺子汤圆或打边炉意思一下。

可看着族人们对冬至如此热情期盼,她们便决定入乡随俗。

盘算了下制药项目整体进展良好,进度甚至超过预期,陶总大手一挥,直接给所有干活的族人们放一天冬至假,并且这一天的工钱照发,就当是过节费。

此话一出,简直是给上河村众人打了鸡血,大家的动力和热情被进一步激发,原本就热火朝天的局面,直接又热了几个度。

看着大家伙儿加紧干活,只等着冬至那天到来好安心过节,陶秋菊颇为满意地点头。

汤大强好笑道,“怎么样,这古代也不算是完全一无是处吧?至少大家干活更积极。”

“那是,现在人很容易满足,只要工钱给到位,干活都很有热情。“陶秋菊道,转即又说,”不过,汤大工程师,你这思维不对啊,现代人难道不积极吗?那还不是待遇没给够,你可不能站在资本家的角度考虑问题。“

汤大强赶紧认错,“对对对,陶总批评得对,您这位资本家的觉悟要比我高,不愧是党龄三十年的老党员。”

党员不党员陶秋菊倒是不在乎,毕竟现如今都没有组织了。

她只是颇有感触地感叹道,“我们穿越来这里这么长时间了,我越发清晰地认识到,古今往来,人性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有贪婪、恐惧、懒惰、自私、虚荣,也都有善良、同情、勇气和诚实。”

“至于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人性亮点还是弱点,有天生的原因,也有后天环境氛围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确实会影响和塑造人,形成正向循环。”

“很幸运,我们穿越到了一个团结善良勤劳的宗族内。”她不禁如此说到。

最近族里很多人对她表示感激,但其实她心底觉得,能有这样一群族人在周围,他们一家也很幸运。

族内的氛围好,大家都勤劳向善,省了很多内耗。

否则天天斗极品,哪怕斗赢了,也是浪费时间精力,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那些鸡毛蒜皮小事上,实在太没有意思。

“对了,宋老爹没有再来找你了吧?”她转头问道。

自秋收忙不过来那次,没让人进门,后面宋老爹又找过来两次,一次是让汤大强回去帮忙秋种,另一次则是说家里没米下锅了让汤大强给二十斤米。

秋种自然是不会去帮忙的,另外二十斤米倒是不多,但汤大强更是直接拒绝了他,只说已经分家分利索了,自己养老钱已经一次性用田产都支付了。

对付这样的人,就是要拒绝得干脆,不然他会像牛皮糖一样缠上来。

宋老爹见这个大儿子表情坚决,一时只觉得眼前人陌生得很,仿佛不是自己儿子似的,眼睛里没有一丝对自己这个当爹的温情,让他看着觉得挺可怕的。

没捞到好处,只得讪讪而回,埋头任由袁氏挖苦。

“据说昨天又找来了,说什么让我们一家回去过冬至,不知道又打的什么歪主意,守村口的三狗子他们,直接都没让他进村,我给他们说了,下次见到了,还是不要放入进来。”汤大强说道。

现在他们村里的不宜往外暴露的事情多,除了汤若芙,还有药材加工厂,都不想让外面的人知道,所以每日驻守村口的人,不仅是防着土匪,更是在防着不让外人进来打探消息。

族人们在汤望河的一再强调下,都三缄其口,对族内的事情只字不往外说。

所以如今就是大湾的汤氏稍微知道一点情况,其余外村概不知道他们村具体在发生什么。

反而外面传出流言,说上河村今年日子不好过t,不少人家都不得不卖田度日,眼见他们足不出村,只以为是窝在村里勉强度日。

不管外面传言如何,大家只闭村过自己的日子,天天“勉强”得在被窝里都要乐出声来了。

“汤显够,洗药组,半日二十文,明天过节费四十文,合计六十文。”汤若芙对着账本大声念道。

今天下完工,大家纷纷来这处临时支起来的“财务室”领工钱。

大小姐汤若芙完全不再是以前声音轻柔的样子,声音又大又爽利。

每次到这个时间点,过来领工钱的人都很多,排在门前那一片闹哄哄的,声音不大点根本听不到,所以她现在这嗓门算是练出来了。

只见汤小米家院子前面,摆着一张长条桌,她摆了椅子坐长桌的左边,对照着账本叫人念数。

另一边则坐着汤小米,负责根据念到的数目,给叫过来的人发钱。

两个小女孩,大的十四岁,小的才十岁,配合十分默契,竟然能负责全族的工钱发放,族人们都不由得啧啧称奇。

不过近些日这种场面见多了,大家也就习惯了,只觉得两个女孩本该就能做成这样的事,不再奇怪。

这会儿,听到名字的三狗子赶紧快步走上去,高兴地从汤小米手中领到一串钱,细心数了下,六十枚一文不差。

今天上午轮到他值守村口,所以只干了半天活,拿到手的就是完整的半日工钱,加明天一整天的工钱。

“宋麻花,洗药组,今天工钱四十文,明天过节费四十文,合计八十文。”汤若芙继续大声念道,边念边在账本上的相应名字后面做勾画,示意已经发过了。

只见账本上面用细毛笔勾画出了表格,是在汤小米启发下绘制的,类似于手写版excel表格,每一天谁发了多少,发了没有,一目了然。

页面最下来,基本上没有出错的。

只一次有二十多文钱对不上,被查账的陶秋菊指出来,直接羞得汤若芙涨红了脸,点灯熬油清查了半天才找到问题所在。

自那以后,汤若芙不由得更加仔细起来,连带着汤小米都更加慎重,便再没有出过错。

这个宋麻花正是前面领了钱的三狗子的老婆,大家都叫她大/麻花,两口子都在洗药组。

她高兴地从汤小米手中领回八十文,自觉走到人后,和三狗子一起站到了人群外,却没有离去,好像是在等什么。

“小麻花,包装组,今天工钱二十文,明天过节费二十文,合计四十文。”汤若芙念道。

只见一个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扎成一个马尾辫的小女孩走了出来,她正是三狗子和大/麻花夫妻二人的大女儿小麻花,今年刚十二岁。

她开心地领到钱,满脸笑意地走向自己爹娘,三人聚齐了,这才转身回了家。

“哎哟,这三狗子一家三口,一日便领回去180文,可真的是了不得啊!”人群中一个彭大娘不禁感叹道。

“那是啊,她家小麻花虽然年纪小,但干活格外利索,这才能入选包装组。另外人家两口子都年轻力强不怕冷,所以都能去洗药组,这加在一起可不就多了嘛。”另一个张大娘接话道。

转头又说道,“不过你家也不差啊,你家老头子卖柴一日能得二十文,你在包装组一日也有二十文,加起来可就四十文了,加上你的过节费可都有六十文了,买米都够吃一个月了的!”

彭大娘听到这话,不禁点点头,脸上是忍不住的笑意。

她家几个孩子都已经成家了,便分了家,两个老的单独出来过,本来不想给孩子们太多负担,所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现在没曾想这样一把年纪了还能挣到这么多钱。

他两个儿子家日日也都各有好几十文收入,所以刚才看着小麻花一家领得多,她只是随口感叹一句,并没有眼红,自己一家也能挣,这心里可不就舒坦嘛。

现在族里家家户户可都有受益,大家的关系更加和谐起来。

随着汤若芙一声一声清脆地叫过去,门口排队领钱的人逐渐减少。

她擡头看了一眼,见没剩几个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到这种时刻,她深知大家都急着领到钱回家,所以刚才可是一直快快地叫,水都没顾得上喝一口。

这会儿见人少了才连忙取过边上的竹筒,快速打开塞子就喝一口水,叫了半天喉咙都干了。

汤小米也停下手中的活计,问排在前面的孟大娘道,“明儿个就是冬至了,孟大娘您家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可给小丸子准备了汤圆?”

在上河村这里,对于小孩子来说,冬至吃汤圆是一个传统习俗,素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所以汤小米有此一问。

“有,有,有!”孟大娘连声道,“她爹娘可早早就准备好了,芝麻馅儿的,明天一早就煮给她吃!我们大人则是准备了饺子,猪肉馅儿的呢!大家一起过个热闹节。”

听到这话,剩下这些人都不由得出声附和,“是啊,这次可算是能过个好节了!”大家声音里都是喜悦。

就在这时,远远看到两个陌生的少年朝着这处快步走过来。

-

(二)姑侄再见//

汤小米最先擡头看到人,不过她并不认识来人,正要问是谁,怎么被放进了村,就听

汤若芙喝了水正忙着继续往下翻账册,正准备出声叫下一个,就听到“主支”二字,连忙顺着大家的目光往家门口的土路上看去。

一时和快步走来的两个少年六目相对,三人眼里均是惊喜。

“小姑!”两个少年连忙扑上来。

“承诺、承言!”汤若芙也是激动得起身叫道。

原来这两人正是回村替父祭祖的汤承诺和汤承言,刚进了村,顾不上去族长家放东西,就连忙顺着大家指路的方向,往这边找来。

汤小米便知道来人是谁了,当即说道,“芙姑姑,既然你家里来人了,那你们去后面屋里叙聊吧,这剩下的我一个人没问题的。”

汤若芙看了下前面还排着队等领工钱的几位族人,又转头看了一眼两个侄儿,问道,“你们来得这么匆忙,是有急事吗?”

两兄弟莫名其妙的摇头,”急事是没有,主要是这么久没见了,好多话要和小姑说,小姑你还好吗?”

汤若芙点点头,没有回答自己好不好,只无情道,“那你们先在一边等着,我把剩下的几个弄完。”

实在是就剩这么几个了,自己赶紧弄完,别留小米一个人在这里手忙脚乱再出岔子。

她如今的责任心可强了,汤小米都忍不住悄悄感叹她可真是个天选打工人。

汤承诺和汤承言两兄弟听到小姑说的这话,一时有点懵,只莫名地点点头,不知道自家小姑还要做什么。

不过没有多问,安静地站到了一边去。

汤若芙见他们站好了,便低头开始继续忙活,任由两兄弟打量。

且说两兄弟刚才看到阔别已久的小姑,只顾得久别重逢的激动了,这会儿上下打量一番,眼里不由得弥漫上惊奇。

实在是眼前的小姑大不一样了,人还是那个人,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但是除了人之外,其余的似乎都变了。

从上至下,发型、发饰、衣服、鞋子,全都和以前不一样。

如果说以前是装扮精致的大家闺秀,现如今就是装扮简约的小家碧玉。

长长的黑发只简单用布带编织成马尾辫垂落在身后,上衣是淡绿色的棉布夹衣,下身是灰褐色的阔腿长裤。

虽然比周围打了补丁的村民要穿得好一点,但还是太素了,全身除了耳朵眼上的耳钉,其余没有任何首饰配饰,和在彭城的时候大不一样。

不过简单的穿着下还是能看出身材苗条而匀称,透露出一股少女独有的清丽秀美,而不是之前的端庄文雅。

所以这变化最大的还是浑身的气质,之前的小姑总是温柔文静的,甚至可以说有点过于老成,现在却浑身上下透露出青春的活力和爽快。

两人并不知道这样的变化是好还是不好,不过均觉得这样的小姑显然比在彭城家里的时候,要更加鲜活了。

一时两人就很好奇,这一个多月以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让人有这样大的变化。

汤若芙只给了兄弟俩一个安抚的眼神,继t续叫道,”汤承局,包装组,今日工钱二十文,过节费二十文,合计四十文。“

汤承局是小柿子的弟弟,今年十三岁,因为手脚伶俐被选到了包装组,这会儿就领到了四十文。

他们家今天的收入是全村之最,因为他爷爷汤望银就只有他爹一个儿子,所以没分家,这次他们家一共出来两个老人、两个大人和两个孩子,共六个人出来干活。

一日的工钱加起来就是二百文,加上过节费,一家人领到整整四百文,难怪彭站在后面等的汤望银的嘴角,都快咧到后耳朵根了。

实在是这么多钱,想都不敢想,太开心了有木有。

他们一行六人欢欣地领了钱,招呼了一声,一起就往家赶回去。

再叫了两个,这所有人就都终于发完了。

汤若芙在帐册上记下最后一笔,又耐心等笔墨都干了,这才合上账册本子,起身去看两个侄子,准备带他们进屋去叙。

边上站了一会儿两兄弟此时已经完全懵了,实在是搞不清楚什么情况,小姑这是在干什么,给别人发钱吗,为什么要给别人发钱,为什么是小姑来发?

两兄弟满脑子全是疑惑,一时都不知道从哪里问起来。

不仅这一会儿,其实打从进村子以来,他们就察觉到了奇怪。

他们此行过来,是从彭城坐船到的河口镇,下船后在镇上租了马车后,坐马车一路赶来上河村。

一路坐船和坐马车,两兄弟往外看只感觉到四处都是一片冬天的萧瑟和静谧,只偶尔看到有佝偻的农人,神情麻木地在路边的田地里不知道在忙活什么。

可马车自从驶入上河村,守村的人认出了他们,叫来族长把他们放了进来后,没走几步,就感觉到气氛与外面完全不一样。

从欢快玩耍的孩子们,再到高兴闲聊的村民们,甚至连“咯咯哒”直叫的母鸡和“嘎嘎嘎”的鸭子们,都透露出一股热闹、高兴的氛围。

仿佛此时不是冬天,而是秋收时节,仿佛此处不是乡村,而是什么世外乐土。

再看过路村民们的表情,不同于他们一路看到的太多麻木的脸,这里的大家表情都是鲜活而欣喜的,透露着活力。

一路过来,这些村民们看到族长都热情地打招呼,再见到族长身后的他们兄弟俩,有认识的会打招呼,有不认识的则会问几句是谁,态度都热情得不行。

这种热情不是装出来的,更不是生活苦难的人硬憋出来的,而是开心的人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

最新小说: 误入婚途 斗罗大陆之冰王复苏 短刀集 封神:我为人皇 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天道逼我当幼崽 女扮男装我拿到登基剧本(科举) 讨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