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44章 第 44 章 三合一(出发、府兵、激……

第44章 第 44 章 三合一(出发、府兵、激……(1 / 2)

第44章第44章三合一(出发、府兵、激……

(一)出发//

历史上最早的银票“交子”,诞生于北宋初年,距离后梁还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所以现在有钱人出门还有个麻烦事,那就是没有轻便的银票,只能带着金银铜等现钱上路。

金银铜钱谁都爱,多多益善,唯一的缺点便是重,且越多越重。

尤其古代的“两”比现代的还要重一些,一两超过40克左右。

汤小米家卖掉最后一批药丸,扣除前段时间的药材和耗材支出,以及开给族人们的工钱,现如今积蓄一下子暴涨到一百五十两有余,其中银子刚刚好是一百五十两。

算不得多,但十五斤,却也挺重的,约莫相当于一个大猪头的重量了。

哪怕装在特别轻巧的竹匣子里,汤小米这小身板单手都拎不动,需得双手擡抱,还只能抱一会儿就累得不行。

而朱大户家,变卖了所有家产后,一匣子地契房契换来了二千多两银子。

二千多两,也就是二百多斤,约等于十五个猪头重,整整装满了四个木箱。

这笔钱,在其它穿越小说中可能算不得多,但换算到现代,差不多是千万资产,真的挺多的了。

反正朱大户还是挺满意的,他看着眼前满满当当的银子,心里欢喜得很,这可是他们家几代人的积累。

有了这些钱傍身,他相信自家换个地方也能生活得很好,这便是他出走的底气所在。

可是试着搬了下,又忍不住开始发愁,这么多银子,可怎么带走啊!还要带到三百里之外的下邳去,愁死个人。

他是恨不得能把所有银钱都随身携带,最好能绑在身上,这样才最有安全感。

但纵使他再膀大腰圆,也无法在身上绑二百多斤啊!

可是他家一共就只有一辆四轮马车,如果钱都装马车上,加上其它贵重物品承重,车上可就只能坐三个人了。

他掰着手指算了起来:

“老婆子跟着我这么些年,东奔西跑、担心受怕的,不容易,得坐马车。”

“珍珠年轻娇嫩,可走不动,还不能太颠簸,也得坐马车,再说她是我的福星,得挨着我近点。”

“大虎、大龙,就这么两个亲儿子,是不是也得坐马车?”

“唉,算了,算了,坐不下了,他们跟在后面坐驴车吧,和护卫们挤一挤。”他叹息一下决定了。

朱大虎:……父子情这么淡薄的嘛,都没有多纠结一下。

朱大龙:……我就不是你的福星了嘛!上次可是因为我才避开了龙口镇土匪的!

朱大户:不好意思,实在是承重有限,你们两个年轻人就将就下吧。

不是他没想过把银子换成金子,这样重量就是大大减轻。

可是现如今金子非常难得,一般都是各家珍藏,轻易不会流入市场。

也不是他没想过再买一辆马车,可是马车不仅贵,关键还买不到。

现如今,马车可是高端的交通工具,尤其在徐州这种偏南的地方,马很难流转过来,通常要花高好几倍的价格才能买到,更多时候则是压根儿没有得买。

他跑了好几天牙行,都一无所获,只牵回来五头驴子,到时候几个儿子和确定要带走的姨娘丫鬟婆子们就都要挤在驴车里。

至于汤大强等保镖和家里的护院,那自然是走在外面做保护了。

这也是为什么汤大强和汤显甲安排那么多耐力训练了,这一路护镖,除了危险,还有一个挑战便是需要硬生生走三百多里,然后还得走回来。

他们之前训练的时候试过,一天走四十里尚且在承受范围之内,再走多了,就气喘吁吁没力气去保护人了。

所以走这一趟最快也得将近十天,路上有赶上歇脚店就还能歇一歇,要是赶不上,朱大户他们歇在马车、驴车里,他们这些人可就得露宿野外了。

可见,这三百两,挣得其实也不太容易。

不过“钱难挣、屎难吃”,是族里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所以大家都没有过多抱怨,只用心做着准备,期望到时候一切顺利。

很快便到了约定的腊月二十,上河村的众人按耐住心底的不安和焦躁,把交代过一遍又一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这才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一行二十人排成两列,点着火把出发了。

出门赶路便是如此,越早出发越好,免得被人注意到,更别说他们还需要在天明时候赶到沛县县城门口接上朱大户一家。

此时差不多是一天最冷的时刻,尽管已经穿t上了最厚的夹衣,还是觉得寒意不断往身体里面钻,忍不住缩着脖子、搓着手指。

汤大强倒是还好,因为他里面套了一件厚厚的双层兔毛马甲,直接把家里所有硝制且晒好的兔毛存货都用完了。

几个孩子本来急着想拥有自己的兔毛马甲的,知道爹爹要出去后,便主动放弃,一致要求先给爹爹做。

其中汤小米更是把自己心爱的小马甲都贡献出来了,给她爸的马甲凑了一个角。

所以此时套着厚厚的马甲的汤大强,只觉得浑身暖呼呼的,尤其是感受到孩子们的贴心,更觉得全身火热。

只是这兔毛马甲穿在麻衣外套里面,显得整个人更为魁梧了,大了好大一圈,看得几个孩子啧啧称奇,汤承宝更是直呼爹爹变成大牛牛了。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汤大强开心地说道。

然后便趁着孩子们睡着悄悄出了门,没注意院门关上的那一刹那,五个孩子中四个大的都探出头来,眼神里忍不住都是担忧和不舍。

就连陶秋菊都是睁着眼在床上躺到天明,虽然她面对女儿表现得轻松,其实私下里也是非常担心的,那毕竟是和她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儿”,也是她除了女儿最在乎的人。

只是她尊重他的选择,且信任他有能力处理问题,尽量不把担心表现出来,相信他能如承诺的一样平安回来。

这些汤大强都不知道,此时他正举着火把走在队伍最前面,给后面的兄弟们吆喝道,“大家步速快起来,动起来就不冷了,就像我们前几次拉练一样,一会儿就热乎了!”

众人听到他这话,不由得加快脚步。

十多分钟就赶到了大湾村,两队人汇合,汤显甲和汤大强各带一队,一行四十人就往沛县县城方向继续赶去。

大家各自都背着个小包袱,里面是一些备用的干粮和鞋袜。

干粮有准备的馒头、窝窝头,也有的准备的油茶面、芋头粉,一路上朱大户虽然承诺会给大家负责食宿,但谁知道能不能准时到达每一个歇息点,所以还是要做点备用。

然后便是每个人都有一些止血丸、止血膏、止血粉带着,这次全族生产出来的三七止血丸一共有六千多丸,五千丸交给了同济药铺,陶秋菊自行还留下了一千多丸,分给族人们一些。

这次就被大家当成宝贝随身带了出来,毕竟谁也不敢肯定这一路不流血。

另外汤大强还背了一些其它药,治疗拉肚子的、皮炎的、感冒的、发烧的等等,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他的包袱显得格外大一些,不仅药多,吃的也更多,满满都是老婆和女儿的心意,只得全部包下。

不过他的包袱是特殊设计了的,外面看着虽然和大家的包袱差不多,但内里其实是双肩包差不多的款式,不仅能背得更紧,不会轻易掉下来,容量也更大,装得多不会轻易散开,算是他给自己折腾的一个小神器了。

至于大家手上,则拿着各式武器,有大刀,也有尖头长枪,还有斧头的,朱大户赞助了一小部分,其余便是大家花了银钱配制的。

没有趁手的武器,战斗值可得大打折扣,这次配置了今后也还用得着,所以大家都还算舍得。

大家就着火把的微光,埋头往前走。

顺利于天亮的时候赶到了西城门外。

顺利等到了朱大户一家。

顺利走了三公里土路,绕过城隍庙和庙道口后正式上了官道。

当双脚踩上平整的官道,大家齐齐松了一口气。

这官道虽然还是唐朝时修的,接受了多年的风雨和战乱的洗礼摧毁,却还勉强能用,至少比泥泞的土路要平坦好走得多,大家的行进速度一下子快了起来。

眼见着开局顺利,朱大户提着的心也落了下来,只觉得出门时候上的平安香还是管用的。

这时候他才拿出一叠的纸张,原来是大家的路印,是塞了大价钱加急办出来的,让两个儿子赶紧分发给大家。

现在虽然还没有严格的路引制度,但是有这个东西,后面进城出城都会比较快,所以他直接塞了钱,给所有人都办了一张。

下河村众人拿到路引,都新奇地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这还是大家伙儿第一次见到路引这种东西,日常不出徐州压根儿用不着。

他们大都是会识字的,毕竟小的时候都在族长他老人家的不懈劝说下,被送到族学里学过几年。

所以对自己的名字、籍贯等信息很熟悉,只觉得这张薄薄的“过所”纸莫名亲切,仿佛一种无声的见证,见证大家即将开启的这一趟不凡的经历。

就连汤大强都不由觉得有点新奇,对着粗麻纸上面盖着大大的沛县县衙的红色戳,看个不停。

还是汤显甲见怪不怪了,大声提醒道,“大家打起精神来,趁天色早,速度再加快点!今天晚上要赶到的第一个歇脚店,否则就要宿在外面了。”

他们此去的方向便是彭城方向,要去下邳,率先就要经过彭城。

不过沛县县城距离彭城上百里,他们走路的话,今天赶不到彭城里面,只能到中间路段一个大脚店歇息。

这是全程唯一的歇脚处了,如果没赶到,便只能如他所说的露宿在野外了。

因此听了他的吆喝,众人连忙收敛心神,不断加快步速,不由得已经慢慢小跑起来。

赶马车和驴车的车夫看到,轻轻抽了一下马屁股和驴屁股,让它们也跟着加点速,整体行进速度一下子快了起来。

马车里的朱大户见到这一幕,心里不由得非常满意,只觉得这钱花得值。

他安心坐在钱箱子上,由着珍珠给他轻轻锤着腿,惬意地闭上眼,放松身体享受着马车一颠一颠的感觉。

早上起来得太早,不由得有些乏了,只觉得睡意袭上来,头一点一点就要睡去。

一边的朱夫人不禁暗暗瞪了他一眼,这老头子,还怪会享受的!

她今天也起得早,天没大亮就起来收拾了,最后的宅子还要清理出来交接给买家,好一阵忙活。

可此时她却丝毫没有困意,倚靠着车窗,打量着窗外倒退的景色,心里满是不舍,实在是就这样离开了自己生活这么多年的地方,只觉得心里闷得慌。

尤其是她娘家还是县城人,虽然爹娘已经都去世了,兄弟们也走得疏远了,但这里还是她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没想到一把年纪了还要离开,一时就有点难受。

想到这,不禁又瞪了一眼舒服眯着眼的朱大户,都是这个死鬼,想一出是一出的,非要这种寒冬腊月里逃荒似的离开。

后面紧跟着的驴车里,坐着朱大虎和朱大龙两兄弟,朱大虎和他爹一样,眯着眼就要睡去。

他在府城念了好几年书,水路不好走的时候,没少走这官道,早就没有了新鲜感。

而他边上的朱大龙则是趴在窗户上,兴奋地四处打量,他还没去过彭城,只觉得路上一切都很新奇。

这官道便要比沛县的宽,都能够两辆车并驾了;这丛林可比沛县要深,那树木看着都有两个人合抱那么粗;这田野似乎都要比沛县的更辽阔,天空也要比沛县的更广阔,少年只觉得哪儿哪儿都更好。

他们这辆驴车外面,跟着小跑的正是大余小余两兄弟,他们一家三口都跟着来了,打算跟着朱大户去下邳发展。

此时他们爹挤在后面的一辆驴车里,他身体还没好全,央了朱大户,便允许他一个男的去驴车上挤。

而大余小余就只得跑了,不过之前从北方逃难过来,没少这样奔袭,只十二岁的小余都觉得尚能接受,毕竟不是空着肚子在跑,早上出来那餐可是吃得饱饱的了。

另外汤显甲带着十个人在队伍最前面跑,汤大强带着十个人在队伍最后面殿后,还有十个人是汤显祖带着的跑在队伍左侧,以及另外十个人由汤显州带着跑在队伍的右侧。

四十个镖师,并十几个护卫,就把这一辆马车和五辆驴车紧密围在了中间,难怪这朱大户能够放心地去小憩。

而此时,另外有三队人也在加紧行进中。

一队是二十人的府兵,坐着船从府城往河口镇方向赶去。

另一队则是汤显通带着十余个族人,另坐了一艘t小船,紧跟在前面大船后,也往河口镇赶去。

第三队则是黑山寨的土匪们,一行五十人,正沿着山路,往去彭城路上必经的歇脚店赶去。

-

(二)府兵//

现如今到处航道虽然已经歇航了,但能花得起钱请动船老板的,还是能坐船的,只是速度相对丰水期要慢一点罢了。

或者是自己家里有船的,那更是便利,直接让船夫划出来就可以航行。

这第一队府兵,坐的便是王家的私船。

只是领头的不是校尉,竟然是那王大管家,彭城发疯王夫人的心腹。

这王家在彭城手眼遮天,自然也是富甲一方,家里船只不少,随便划拉一条出来就是还挺大的,至少能坐五十人以上。

只是王大管家觉得此行用不着这么多人,才只带了二十个官兵。

这些府兵,不去忙着剿匪,却往河口镇赶去,让人不由觉得奇怪。

不过知道内情,便知道他们是受王州牧的差遣,要去河口镇给找一个人。

原来这王大管家,把彭城翻了个遍,甚至连周围几个县城都找了,却完全没有见到汤若芙的人影。

王夫人逼迫日益紧,他便向彭城汤氏族人施压,就问到了他们还有个分宗的远亲,即上河村汤氏一族,只说人有可能藏在那里。

最新小说: 误入婚途 斗罗大陆之冰王复苏 短刀集 封神:我为人皇 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天道逼我当幼崽 女扮男装我拿到登基剧本(科举) 讨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