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51章二合一(修整、决定)……
(一)休整//
当天四方聚在一起商议下一步方向,不过最终没有讨论出个结果。
大家带着各种复杂的想法和纠结,赶紧回去休息了。
实在太累了,睡一觉再说吧。
因为睡眠不仅能够帮助人恢复体力,还能够帮助清理思绪。
而外出采买的人也都回来了,一阵热闹分东西之后,也纷纷进屋去休息了,整个大宅子再次陷入安静。
不过这种安静,对比野外的寂静,让人安心多了。
现在没有条件讲究,大家就按照男女分了房间,男的一个屋,女的带着小孩子一个屋。
此时汤大强所在的屋子里,床上和地上就躺着十来个汉子。
此起彼伏的鼾声格外大,味道也有点销魂。
这么多天没有好好洗漱过,可以想象身上脚上那股味道,刚进去那一下子着实有点冲击。
不过汤大强却无暇嫌弃,麻溜找了个空位置,倒头就睡,在四起的鼾声和销魂的脚味中陷入黑沉梦乡。
一时间,汤氏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去经历了一场深度睡眠的救赎和洗礼。
当陷入深睡之时,疲惫的身体和精神终于得到了解脱。
那一刻,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全和舒适。
直到第二天早上,八九个小时过去后,宅子里的众人才逐渐苏醒。
醒来的瞬间,不禁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轻盈了,精神也变得更加饱满了。
纷纷热情洋溢地投入到忙碌之中去。
一时诺大的院子里架起来不少陶锅,各家各户就地煮起早饭来。
这宅子里厨房就一个,肯定不够所有人使用的,索性就和野外时一样,直接搭了简陋火堆开煮。
反正这院子已经足够荒败了,显然很久都没有住人,最多走的时候把没有燃烧完全的干树枝带走一下就能恢复原样。
院子中间,一株硕大的枇杷树下,汤小米也正带着弟弟们煮饭。
吃了这么多天的包子饼子馒头,实在是想念香喷喷的大米饭了,于是直接闷了整整一大陶锅。
配着香味十足的肉干和滋味丰富的酸菜,算得上是很好的早饭了。
随着家里两个大人日渐忙碌,姐弟几个配合已经相当默契了,轻松就解决了自己的早饭,还能给爹娘留饭。
过程中,汤小米拿主意做什么以及掌握整体火候。
大弟弟汤承武负责需要用力气的,比如提水、砍柴等。
二弟弟汤承文负责需要技术的,比如烧火、看火、添柴。
三弟弟汤承财负责管理家里的吃食存货,记着家里的移动包袱里都还有些什么可以吃的用的。
四弟弟汤承宝则负责乖乖在一边蹲好。
完全不要汤大强和陶秋菊操心,在汤小米的带领下,几个崽崽这一路过得都还不赖,吃饱、穿暖、睡得暖和。
以至于现如今几个崽崽有事情第一反应都不是找爹娘,而是叫姐姐。
看得周围人直夸汤小米听话懂事且能干,小小年纪就家里家外做得井井有条。
汤小米:谢谢,别夸,被迫赶鸭子上架。
转头忍不住悄悄对爸妈抱怨,“全家一起穿越,为什么养崽的只有我,我才二十出头,恋爱都还没谈过,就开始养娃了嘛。”
汤大强和陶秋菊只能给她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
没办法,就她现在年纪小,别的什么做不成,只能在家带带孩子。
不过几个弟弟都是懂事又听话,带起来一点不费心,她这才按耐住性子。
心里急切盼着自己赶紧长大,一路上八段锦都没有停下,只想着等大一点,手脚灵活,到时候就可以出去到处看看。
汤小米:古代世界很大,我想去转转。
另一边陶秋菊一醒来,就去清理买回来的药材了。
都是炮制好的,可以直接磨粉搓丸子,有陈氏等人帮忙,倒也算快。
这一路药丸的消耗实在不小,尤其是各种治疗发烧拉肚子的。
尽管一路尽量做好保暖措施,并且尽量不喝生冷水,但还是避免不了受凉和肠胃不舒服,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还有之前身上伤得比较重的那几位。
前后买这些药材,就花了大几十两银子。
本来她还想着这药钱都自己出也没问题,现在手上钱多了起来,手笔就大了,t就当长期投资了。
不过族长汤望河到底考虑长远,不想让他们家出力又出钱。
因此在几个族里做了规定,但凡找陶大夫拿了药的,都需要按价给钱。
这让陶秋菊越发认识到家有一老的好处,族长为人处事讲究公正,大家都按照要求办事,不想着占便宜,心思就不会歪。
好在全族上下这么多人,一路虽有身体不舒服的,却没有亡故的。
就连大湾族人们都忍不住称奇。
他们当初南下,除了一些人是死在流匪和乱兵手上,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高热、拉肚子等虚脱而死的,前后损失了大几十个人。
所以哪怕是要花钱买药,各族众人都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出门在外,能随时买到药,更别说还是成本价,已经感激不尽了。
陶大夫在三族之中的人气更旺了。
就连彭城汤氏众人,现在见到她,都恭恭敬敬称呼一声陶大夫。
小李氏一开始还不信她的医术,坚持用自己带的药,只说是彭城里有名的大夫开出来的,可是服了下去,族里好几个高热的就一直不退热。
后来还是汤若芙坚持,试了陶大夫给的退烧药丸,这才降温下来。
此后,小李氏不由不放下偏见,随着越来越接触,逐渐越来越信服这陶大夫一个女子,因为人家不仅医术着实不错,能够看病,还能够制药,制出来的药效实在好。
陶秋菊:我其实中医只是个半吊子,但是好歹现代总结了前人的无数经验,加上信息发达,看过无数案例,且记得众多药方。
因为中医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医学,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需要医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只有通过观察和分析大量的病例,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病情,更有效地治疗疾病。
古代的医生,基本上是家传或者自己琢磨,积累自然就不如陶秋菊多了。
而另一边汤大强,还没来得及吃上女儿的爱心早餐,就被汤显甲几兄弟拉走了。
找了一个角落,继续交流下一步方向。
“大强,你们怎么打算的啊?”汤显甲沉不住气地问道,实在是早上一醒来他就在发愁这个事情,心里实在是纠结。
可是他爹汤望同近日明显累到了,想让他多休息休息,不敢这时候急着去找他讨论,只得自己几兄弟和族里其他几位领头的一起琢磨。
可是琢磨来琢磨去,只觉得三条路都各有各的好。
跟着汤显通去郯城,他的同年是县令,想来还是可以倚靠的,至少不用担心被本地人随便欺负。
跟着朱大户去良城,直接能买了他叔叔家的田地,很快就能安定下来。
第三条就是汤大强提议的离开大梁,似乎能够一次性逃到位,完全不用担心沛县土匪以及王氏家族的不可预测的骚扰。
实在是做不了决定,就赶紧拉了汤大强来商量。
显然现如今,他们已经默认了汤大强是上河村汤氏一族年轻一辈的领头了,连汤望河的十个子侄都排在他后面。
族里年轻人都还挺听汤大强的号召的,他表现出来的靠谱又实在,让人不由得信服,再加上他现在展现出来的不俗武力值,所以在族内地位越来越高了。
可是汤大强听了他们的问题,不由得嘴里发苦,他肯定是要离开大梁的,但是他自己都还在琢磨措辞,还没有十全的把握能说服自己族长和族里人。
毕竟是要去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想想族人们都是很难以下定决心。
还是汤显甲一族经历足够多,才把第三条路也纳入了考虑之中。
反观汤显通和朱大户那边,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一条,只想着赶紧说服了大湾汤氏和上河村汤氏,就各去投奔各自的目的地。
不过既然问过来了,汤大强自然又是一阵“忽悠”。
只说从小处来看,地方上不断不断加税、征兵频繁、战乱不断、吏治腐败,全是乱象。
折射出如今大梁气数已经不强了,迟早要陷入全国战乱之中,邳州也难以置身事外。
与其彻底乱起来了再说离开,不如这次一次性就走到底。
听得汤显甲几兄弟不断摸着下巴陷入沉思,只觉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尤其是想到北方战乱多年,大晋不断推进,已经打到黄河边了。
一旦突破黄河一线,这战场推进起来就会很快。
邳州虽然到了最东南边,但是想想也就一千多里而已,快马的话一个月不到就能杀过来。
想到当年全族遭受的战乱之苦,不由得打了个寒战,一时心里就有了倾向性。
汤大强观察了他们的表情,眼见着动摇了,不禁为自己刚才的表达悄悄点了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