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110章一更
陶秋菊收到的信,是从润州送过来的。
徐知诰特意来信,请了她去给徐温看病。
徐温最近又病了,徐知诰作为养子,自然要表示关心。
但是他自己镇守润州走不开,就只得各种方式去表示。
除了源源不断的药物和补品送过去,再让王氏替自己守在床前,现在更是把陶秋菊也要叫过去。
汤小米不由得嘀咕,“徐温要是真病得重了,肯定会自己遍寻天下名医,肯定会找到你,哪里还要徐知诰来叫。”
陶秋菊却不这么认为,“哪怕明知道病得不重,该表示还是得表示。做养子和下属一样,一定要想在领导前面,这样才能体现尽心尽力嘛。”
徐知诰显然明白这一点,他焦急寻医问药都做在明面上。
之前给陶秋菊送信,都是送的密信。
而这次,信则是通过徐温的人手大张旗鼓送过来的。
陶秋菊心领神会,收到信后先是四处告知了一番,然后才带着一堆人,浩浩荡荡往扬州赶去。
坐的还是徐家的商船,只是体量要小得多。
因为此时已经进入深冬,运河进入枯水期,大船通航受限。
就是小商船,很多地方都需要依靠纤夫拉行才能通过。
随着一路往扬州方向行驶而去,陶秋菊独自待在商船二楼的舱室里。
她一直在写写画画,直感觉眼睛有点累了,这才站起来凭窗远眺。
远远就看到,岸边有一群纤夫正在拉船。
原来正行驶到了一个激流险滩之处,正常行不过去,需要靠着纤夫的人力拉动。
距离有点远,她看不清那些纤夫的面容和表情。
但是能清楚看到他们的身影,正拉着粗大的纤绳,屈着身子,步态一瘸一拐地往前迈。
她之前见过那种纤绳,都是由竹条编制而成,锋利如刃,
纤夫们为了保护双手,都带着特制的肩带,一头挂在肩上,另一头则牢牢地系在纤绳上,身体不由得愈发佝偻。
前面一群人在拉,后面一群人更是直接下到了水下推。
寒冬腊月的河水冷得刺骨,远远仿佛都能听到了他们冻得牙齿咯咯直响。
为了活下去,实在是再难也要坚持。
陶秋菊看着这一幕,脸上不由得带出怜悯之色。
穿越这一年多以来,刚开始她所有注意力都在自家情况改善,以及后来的全族逃荒身上。
来到金陵后,随着自家和族人们生活逐渐安定,尤其是她坐上金陵城建总管的位置,眼光才不断看向外界。
随着看得越多,忍不住心中的悲悯越多。
实在是在这个生产力低下且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似乎被无尽的苦难所笼罩,真真是人命如草芥。
让一直自诩成熟且心硬的她,都有些看不下去。
她曾经以为自己可以冷漠地看待这个世界,但当她亲眼目睹了这些无辜的生命被摧残时,她的内心开始动摇。
她开始一遍又一遍的自问,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如此多的苦难和痛苦?为什么人们要忍受这样的折磨?
毕竟那些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啊,作为同类,很难不共情,很难无动于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所以在有了能力后,她决定不再袖手旁观。
刚开始可能还是想着要为徐家做事,抱紧徐家大腿,为了自家立足。
但是越到后面,越是想要为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们做些什么。
更多是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尽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让更多的人能够过上算是人过的生活。
哪怕她深知自己个人的力量有限,但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才不至于内心不安。
所以她才不顾管理和供养的压力,尽可能多地去北地引入流民。
然后更是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商业和农业,开办尽可能多的工坊,尽力让来禁令的人都有活可干。
只有有活干,才能有饭吃,才能给他们带来活下去的希望。
过程中,她越发不计较个人得失,呕心沥血为金陵城谋发展。
这次去扬州,她还有一个事情要去做的,那就是希望徐家能再多拨一些物资。
因为根据李县尉传回来的消息,北边的形势已经愈发不好了。
大晋的军队连着夺了好几个州,为了筹备军粮,一路烧杀抢掠。
百姓们只能仓皇而逃,大冬天的冻死饿死无数。
而没有被夺的州县,照样不好过,因为大梁这边又在不断的征兵和征粮。
趁着局势混乱,各路土匪积极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们四处劫掠财物,抢夺粮食和武器,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实力。
随着一路土匪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不断引发与其他势力的冲突和战争,这使得整个大梁陷入了混乱和动荡之中。
普通百姓的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所以明明已经是寒冬,李县尉运人回来的速度一直没有停下来,反而加速了。
小徐县令等人都不由得面有难色,实在是人太多了,马上就要养不起了啊!
虽然这些流民过来后,会免费做三个月的活计。
但是好几万人,每日的两餐消耗实在是巨大。
陶秋菊之前趁着秋收粮价低,从两广买了不少粮食囤了起来。
但是囤再多,也禁不住这么多人的日日消耗啊!
所以陶秋菊这次去扬州,还要说服了徐温给拨t一些粮草,让金陵能够度过这个寒冬。
但是她心里不由得惴惴,实在是这一次要得有点多,不知道徐温会怎么想。
想着这些,她眼前的画面一转,船终于通过这处险滩,可以继续往前走了。
她这才收回视线,继续思考去扬州之后要办的一件件事情。
而楼下,则是随行的衙役们,以及章家二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