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145章 第 145 章 补昨天的更

第145章 第 145 章 补昨天的更(2 / 2)

而决定不买的商户,则转头就问起租铺子的事宜,另外一些铺子也是会出租的。

本来这个北城门这个集市大家还看不上,觉得远离港口不会很热闹,估计生意不会多好。

除了隔得近的汤家注意到这边,过来拿了几个铺子和摊位之外,其余人很少过来。

但是经历了这个秋收,北边农业区的各种农产品不断运出来到这块售卖,价钱可比外面进口的便宜多了,还非常新鲜好吃,一时吸引了非常多的百姓过来购买。

以至于北城门集市逐渐热闹了起来,农民们就更是懒得再去南城门那边,直接就在北城门这边出售了。

这集市热闹起来之后,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家过来。

尤其是安排了好多辆从港口直达的公共马车,甚至是吸引了不少外面的人过来采购。

外面的商人很少买粮食,因为运出去成本太高,不比外面当地的有太多优势。

但是各种土特产,就卖得很好,比如这个季节的各种特色瓜果和野菜蘑菇之类的,都是金陵这边独有的。

运出去的话转手能赚个不错的差价,以至于不少路过的商人会过来采购一番。

就是这样一些情况,以至于北城门集市这边越来越热闹。

汤氏家离这边就近便了起来,走路过来只要小半个时辰。

加上注意这边得早,不少都拿到位置还不错的摊位和铺子,纷纷做起生意来。

像大牛和牛妞,就开起了北城门集市的第一家粮食杂货店。

两口子前段时间还抽签买到了一辆骡子车,最近一直在下乡去收购各种粮食土产。

有那没时间过来亲自售卖的,就会稍微便宜一点卖给他们。

毕竟不是谁都有时间过来辛苦摆摊一点一点卖,直接卖给他们两口子省事多了。

他们再运回去自家的粮食杂货店,加一点价格进行售卖,挣一点差价。

别看这差价小,但是走量的t话,利润还是很可观的,比之前在北城门那边卖小吃的利润一点不低。

尤其是新鲜鸡蛋鸭蛋和各种家禽这些,每日去收购了新鲜的,加价一两文过来可好卖了。

就在北城门集市这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之中,秋收的欢乐气氛越来越浓厚。

东城门附近的金陵学堂甚至是放起了秋收假,让学子们可以回去家中帮忙秋收。

这金陵学堂就是过去半年陶秋菊筹划而成的公立学堂,第一批招收了一百余学子。

其中甚至不少学子是北边农村过来的,家里都有农活要忙的那种,平常可以不管,这秋收得回去出出力的。

要说这些农家子弟都能上得起学堂,实在是金陵学堂定的学费低廉。

另外由于造纸厂、铅笔厂、毛笔厂、墨水厂、印刷厂等不断新开并发展,各种学杂费书本费也被压了下来。

在这种形势下,有长远眼光的人家,就纷纷把自家孩子都送了过来。

最开始只是教授一些识字算数之类的,算是启蒙,不以科考为目的的启蒙,教授的都是一些简单却实用的字和算术。

按照陶秋菊的规划,等这初步启蒙结束,还有心向学的,就可以进一步升各种专业课,教授的都是各种手艺。

她花了很多心思和一些老匠人说定了,让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手艺传出来,像木匠石匠瓦匠等等,甚至。

在学堂里面学个一年半载,然后就可以送去各种工地历练,最终定下在各处发展。

这样一套走下来,妥妥的蓝翔职业技术学院的路子。

虽然没有多么创新,却是最适合现在的,即快速培养大量的低端专业人才。

至于高端专业人才和各种高端知识分子,暂时需求还不是很大,之前的读书人中间扒拉扒拉还能用一下。

等后面城市发展了,自然有更多的人才投奔过来谋事。

而且到了那个时候,金陵这边更为专业的教育体系也应该已经搭建起来了,就更是不愁人可用了。

这些近的远的,陶秋菊都想到了,这才着手准备学堂的搭建。

在东城门那边划了一片地作为学堂选址,在上面建设房子倒是简单,施工队拉过去,很快就动作建起来。

关键是管理的人和各科的老师或师傅的选择很关键,颇费了她一番心血。

而金陵学堂第一任堂长的人选,就是孟前知县·知凌。

最开始孟知凌只让大儿子出去做事,自己还想着去润州投奔老友,希望能够再度进入官场。

但后来一方面大儿子那边反馈不错,说起金陵这边的各种管理手段让他都不禁觉得大开眼界,一个劲儿感叹难怪能够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择时润州那边传来消息,就是徐知诰领兵离开后,不少汤家子弟都跟着去搏前程了,就连汤显通都冒险跟了去。

汤显通也是有野心的,不甘心一直窝在一个小地方去做县令,趁着和徐知诰有关系,赶紧凑了上来。

虽然知道去北边有危险,还是愿意跟在近身搏一把。

更别说其他汤家人,自从来润州后因为陶秋菊的关系,颇得徐知诰的重用,如今好几个都是他的贴身护卫,足见关系亲近。

那徐知诰要领兵去北边防守,他们自然鞍前马后,这显然是跟定徐知诰发展的。

现如今的他们还完全不知道徐知诰未来能走到哪一步,只觉得应该是挺有前途的。

且说孟知凌有了这两方面的考虑,最终决定就留在了金陵。

那总不能坐吃山空,也不能等着孩子来养活自己,他自然需要去谋事做。

不比得年轻的儿子,他还是心里有一些包袱在的。

做了好一番心理建设,这才也去了工地那边做管事。

而这时陶秋菊才开始注意到他,见他能方向面子,以及放下固有的一些思维,跟上这边的要求和节奏,把事情做得一丝不茍。

另外就是确实是挺有学识的,和他的同年汤显通应该不相上下,毕竟是正经的进士出身。

不过和汤显通不一样的是,他这个人野心倒是没那么大。

这有先天性格的原因,不然他不会甘愿在一个地方做了那么多年的县令不挪窝。

另外还有就是经历了那段逃荒的经历,可别汤显通触目惊心的多,现在就更加是想守成。

综合各方面的条件,以及观察了好一段时间,陶秋菊才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孟知凌自然不会拒绝,没有不出仕的读书人能够拒绝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尤其还是做所谓的堂主,管理整个学院。

虽说对陶秋菊设定的各种课程和学习内容不太理解,对于她招收的学生以及收费这些也不太理解,但是不影响他照计划执行。

这一段时间来看,执行得还不错,一整个学堂正按照设想中发展。

而这几天放了秋收假,学生们都高兴坏了,纷纷飞奔出学堂,其中一个叫黄西的步速格外快,赶紧往北城门方向跑去。

最新小说: 误入婚途 斗罗大陆之冰王复苏 短刀集 封神:我为人皇 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天道逼我当幼崽 女扮男装我拿到登基剧本(科举) 讨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