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这次也一样,王船长下船后很快找到码头的管事人员搞定了停靠事宜。
然后陶秋菊才带着一队人,从船舱中走出来准备去下船。
这次在苏州,她准备带人下去逛逛,看看有没有和金陵商贸的机会。
毕竟这座大城距离金陵也不算太远,不说把水泥卖过来,卖点食品、药品之类的总是可以畅想一下的嘛。
更别说她来之前还研发出来的好几种退烧药和平缓咳嗽的药丸,都还需要挖掘新的市场。
另外相信苏州这边也有诸多的特产,买回去能够丰富金陵百姓们的消费生活。
不过这一起的前提,还得是这边能有可靠的熟人,才能确保今后不被黑吃黑。
而她正是要带人去见这位“熟人”,准确地说是徐温的熟人,苏州的郡尉,当初和徐温在一个战壕里面待过的莫逆之交,两家一直在通往来,有很多矫情。
所以到现在,陶秋菊对徐温的感情颇为复杂。
一方面她深知最后的赢家是徐知诰,所以她从一开始就投靠的是徐知诰,对徐知诰是更为信任和亲近的。
但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徐知诰和徐温利益还是一体的,所以她其实是在听从徐温的命令做事。
无论是明面上还是实质上,她现在都算得上是徐温的人。
而正是因为和徐温打交道这么久以来,她不得不承认,徐温这个人确实是老谋深算有大智慧的。
无论是愿意相信她这样一个女人放手让她去重修金陵城,还是后面敢于源源不断给物资让她大胆引入人口和发展城市经济,都是需要魄力的。
更别说现在还愿意放她一个女人带队出去商谈贸易,给到一切能够给的资源和信任。
可以说,真正是做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因此陶秋菊心中忍不住是对徐温的感激和佩服,心里暗暗决定今后万一徐知诰和徐温利益冲突了,自己也不会袖手旁观,而是会尽自己努力去调和双方,实在不行也要保住徐家人。
不过按照汤小米的记忆,徐知诰哪怕到最后也没有和徐温闹开,徐家后人也都得到了善终,可见徐知诰心中也是感念和佩服徐温的。
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表面,徐温确实没有看错徐知诰。
不得不服气徐温的看人眼光,以及敢于用人的魄力。
尤其在看待自己的亲儿子们和养子上,他就看得很清楚,也做得很有决断力。
想到这里,陶秋菊摆摆头甩开杂念,暂时不想这些,而是拿着信物去找那位苏州郡尉去了。
她身后跟着二十多个人,其中大部分时身强力壮的护卫。
这出门在外安全尤为重要,哪怕在城市里,也要格外注意,所以她但凡下船身边总是跟着一群护卫的。
另外汤大强还格外不放心,此时就跟在她正右边,一副尽心保护的样子。
而后面还跟着汤小米,做小丫鬟打扮,混在里面装作随行人员,正仰着头忍不住四处观望。
一行人在城门外站定,等着去府衙交换文书的人回来。
还有就是这出行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马车之类的也必须要有的。
因此同步也安排手下人去筹备了,出门见人总不能显得太寒酸了不是。
汤小米趁机打量着古老的苏州城墙,眼里满是惊叹。
这边比扬州和金陵保存都要好,毕竟金陵经历了唐末的大毁灭,古建筑基本上都无了。
扬州也是经历过几次火烧连城,晚唐以前的建筑存在都不这么多了,更别说城墙不知道已经是换了多少次的了。
而苏州城的城墙,却还是泛着古老的斑驳痕迹。
在这个城墙上,时间仿佛凝固了,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古老。
而脚下的石板路,同样透露着历史沉淀的斑驳。
她心里盘算着待会儿进城后,去苏州的著名景点虎丘去看看,因为那里登顶后,可以俯瞰整个苏州市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心里暗暗可惜现在的苏州园林还没有大肆兴建,尤其像著名的拙政园之类的,都还要好几百年后才会问世。
不过评弹现在应该是已经有了,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机会去听一听最原汁原味的传统表演艺术。
还有周庄古镇,距离苏州城应该不远,不知道现在是和模样,不知道是否可以乘坐小船游览古镇的水道,欣赏到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品。
还有苏州各种有名的好吃的,如阳澄湖大闸蟹、苏式点心等等,不知道是不是有机会去满足一番味蕾,她忍不住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