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朱元璋捡到了我的手机 > 第101章 皇权不下乡,吏转官!

第101章 皇权不下乡,吏转官!(1 / 2)

见朱标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朱元璋也松了口气,然后看向朱辰道:“自上次你跟咱说了摊丁入亩之策后,咱就在朝会上让山东先试行,然而这开始清丈田亩,便闹出乱子来了。”

“是不是那些士绅蛊惑百姓,说摊丁入亩是朝廷为了增加赋税,所以如今山东百姓都抵制清丈田地吧!”还没等朱元璋说怎么乱,朱辰当即就接上话来。

“额!你怎么知道?”朱元璋顿时好奇问道。

“自古以来,他们不都是这个套路吗?反正法不责众,朝廷总不能把百姓都杀了吧!最后多少政策不都是因此无疾而终了。”

“哎!你说的是!”朱元璋叹了口气,然后说道:“咱清丈田地,施行摊丁入亩之政都是为了他们好,这些百姓怎么不肯相信朝廷的话,反而相信这些士绅的蛊惑之言呢!”

“呵呵!这个问题,你应该问问自己?”朱辰却是冷笑着说道。

“问我?”朱元璋手指着自己,有些不可思议。

“不然呢!”朱辰白了朱元璋一眼,然后说道:“朝廷出尔反尔的多了,百姓都被坑害怕了,自然不敢相信朝廷的话,而且朝廷的政令压根触及不到最基层的百姓,而那些底层百姓压根没钱出远门,平日里根本接触不到官衙,即便能去县城,大多数人也看不懂朝廷公文。”

“朝廷和基层百姓之间,其实是隔断的,百姓们想了解朝廷的政令,都是通过士绅们的转述传达,对他们好的自然是如实说,对他们不好的肯定会曲解,最终借助民乱,让政令无疾而终。”

“哎!咱也知道此事,所以我才想问问你,是否有办法能够将政令传递到基层百姓耳中,让他们不被士绅所蛊惑?”朱元璋说完,看向朱辰,这才是他主动找朱辰的缘由。

“其实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

“哦!怎么说?”朱元璋好奇的问道。

“只要能打破士绅与百姓之间的壁垒,将朝廷的控制权延伸到基层乡村中去,自然就能不让百姓被那些乡绅们所蛊惑。”

“你这说得倒是轻巧,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士绅在乡村耕耘多年,朝廷若是能够将权力延伸到乡村基层去,咱还用找你吗?”朱元璋犯了难道。

士绅多是乡间大户,田产富足,常雇用本地乡民代其种田耕地,只靠这一资源,他们便笼络了大批佃户,加之常年在乡间主事,掌握了民间的话语权,百姓遇事都肯仰之仗之,常年累月的积累,士绅老爷们在民间已成权威,岂是那么好撼动的?

“这事我自然知道,所以要想将朝廷权力延伸到乡村必须借用巧力,不能蛮干。”

“哦!如何个巧力法?”

“报纸!”

“报纸?”朱元璋有些不明所以。

“就是以报道一些新闻和时事评论,类似于军报,朝廷的奏疏,不过一般的报纸,自然不会报道这些事关国家机密的东西,而是以民间的消息为主,将朝廷的政令也可以刊登其中,当然,最好用白话文,这样普通百姓才能看得懂,如此一来,朝廷就可以绕过士绅,将控制权延伸到基层中去。”

朱辰将关于报纸的前世今生,大概给朱元璋科普了一下,其实这玩意起源还可以追溯到汉朝出现的邸报,以朝廷为主导的类似报纸的公文,并不讲求传播性。

相比起戏曲,小说,报纸又是另外一种传播讯息的方式,而且可以流传更广……

从报纸诞生开始,纸媒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威力,远远超过靠写禁书的文人,甚至可以说,那是降维打击。

唯一比较为难的是,报纸的传播,也受到交通的限制!

听完朱辰的话,朱元璋顿时狂喜不已,作为一个政治属性点满的人,他很明白这个报纸对朝廷的好处,一旦功成,士绅文官们再也没法裹挟民心,对抗朝廷的政令。

“父皇,这报纸的确能打破士绅对百姓民心的垄断,但是百姓大多不识字,他们最终还是要靠那些识字的读书人来解读的,到时候他们依然可以借此曲解政令。”这时候,朱标在一旁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百姓们大多不识字,即便是日常通用的白话文,也未必能看懂,遇见看不懂的书本,多半还要仰仗识字的读书人替他们解读,而掌握了解读权,他们不又能肆意歪曲报纸内容了嘛!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光靠报纸是不可能打破士绅对百姓的舆论垄断的,一旦朝廷印发了报纸,就让各地衙门的文吏去乡村基层向百姓宣读,如此一来,就能防止政令被曲解。”显然朱辰早就有了对策道。

朱元璋闻言,却是摇了摇头道:“你怕是想得太好了,这些文吏只会捞钱,早就与当地的士绅勾结在了一起,让他们帮助朝廷宣扬政令,这根本不可能。”

他是从底层走上来的,自然知道那些胥吏是什么样子,让他们捞钱还行,让他们帮着朝廷宣扬政令,别做梦了。

“你可知道这些胥吏为啥一心只想着捞钱吗?”朱辰并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反问道。

“还能为什么,不就是贪吗?”对此,朱元璋却是嗤之以鼻,胥吏卑鄙,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呵呵!仅仅是因为贪吗?”朱辰却是冷笑着道。

“难道你有不同的见解?”朱元璋和朱标当即望向朱辰。

“一日为吏,终身为吏,这些胥吏的前途已经望到头了,自然只能向钱看了。”

“先生的意思是让我们给胥吏一份前途。”朱标顿时明白了过来。

“不错,朝廷可以开放吏员转升官籍的通道,允许他们靠着政绩晋升官员,而像这次宣扬新政政令就可以当作政绩。”

官身二字,在这个时代可不是依着简单的称谓,其代表着无上尊崇的地位,而吏员虽常与官员并列,统称“官吏”,但其实二者天差地别。

吏员说白了,就是给官老爷打下手的,不过仗着官员的声威,在民间稍有点地位,但实际上,稍稍懂行点的都瞧不上吏员的,而若是给吏员晋升为官的希望,想也知道他们会有多积极。

“可是朝廷百官,天下读书人都不会同意的!”朱标却是皱眉道。

官吏之间,看起来协作融洽,但那是建立在当下稳固的关系架构下的,一旦官员们得知,以往被他们视作下属甚至奴仆的吏员,如今翻身和他们平起平坐,他们定不会同意。

而那些读书人也同样如此,十年寒窗,好不容易考上了功名,却发现那些自己平常看不起的胥吏也跟自己一个级别,他们会愿意才怪。

“所以还需要最后一条计策。”

“什么计策?”

“朝廷可增设乡官,这样就能打破了士绅对乡村的垄断,而吏员转的官员也全都是乡官,不占科举文官们的位置,而且这些乡官,肯定不可能全是吏员,而这些多的官位,足以堵住文官和天下读书人的嘴了。”

“好啊!真是妙计!如此太妙了。”朱元璋和朱标闻言,顿时大叫道。

办报纸宣传政令,吏转官拉拢吏员,最后增设乡官,三条计策,环环相扣,如此一来,就彻底解决了皇权不下乡的局面,而且朝廷百官们也是没办法拒绝。

按照大明如今的乡村规模,增设乡官,至少要多几千个官位,他们要是拒绝了,天下读书人的口水都能淹死他们。

当即,父子俩就对着乡官设定了起来。

……

最新小说: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退婚的是你,我权倾朝野你后悔什么 大唐:云养娃,小兕子的快乐生活 万历公务员 带着医院回大明 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大明:朱元璋捡到了我的手机 桃花从便利店开始 鉴宝:从废品站捡漏亿元古画开始 最强御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