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一百一十五章陈双下场
正月初五那日,白淀村的不少村民还在这村那村地走亲戚。
“陈”在村子里算是大姓,有七成以上的村民,都是本地陈姓。只要在五服之内,互相间没结过什么大梁子,大过年的注定少不了往来。
其余那些姓的五花八门的,都是出于种种原因,从外地乔迁过来的。但在村子里扎根的日子久了,与周边邻人也难免沾亲带故。
故而天亮没多久,村道上就走满走亲访友的人了。
陈里正一早便起来招待客人。他媳妇用红枣、桂圆还有鸡蛋煮了甜口的点心,等客人来了,他再一拨拨地送出去招待。
陈里正亲戚不少,自个儿家中人丁却不旺,与媳妇少年夫妻,却只生育了一双儿女。
女儿嫁到了县城徐员外家。婆家严厉,只放她在初三那日匆匆地回来省亲。连一口热乎的午饭都没吃上,便被婆母叫来的人,以老太太头风犯了,就等她回去侍候的由头喊了回去。
儿子陈耀倒是总在家。
可惜这儿子也不成气候。早年陈耀瞧着还算聪颖,便被陈里正送到学塾里读书。读了大半年,回来还是只会掰着手指头数数,提笔写画出来的东西,比鬼画符都丑。
连学塾的先生都说,这孩子怕是脑壳没长利索,比不得正常人那般。能简单数个数,识几个方块字就已经很不错了。
起先陈里正还争辩。后来陈耀越长越大,果真瞧着越来越呆怔,反应慢,注意力也差。
旁的孩子都在那儿嘻嘻哈哈,说要孝顺爹娘,讨老婆生娃娃的时候,他只知道站在树底下发愣。再不就是搬着一块大石头,从村头走到村尾,再从村尾走到村头。
实在没法儿当作没瞧见,陈里正也就认了这事。不指望他光耀门楣,有什么大的建树,只求他一辈子平平安安就好。
好在陈耀话少,人踏实,力气也不小,当个庄稼汉没甚问题。陈里正家里原本传下来几块良田,一年下来,种两季水稻加一季豆子都不成问题。
可惜老爹去世,分家那会儿,他大哥陈守理一家子极不讲理,非胡搅蛮缠将所有田地都占了去,叫他落了个两手空空。要不是他心肠好,总帮着村民往县城里跑官司,他这里正的头衔,都险要被他扒去。
他也十分庆幸,自己还有个里正的身份。借这身份的福,他找了白水村的地主,将自家儿子送过去当了那家的佃户。至于做活儿的地头,也找了关系,就安排在他自个儿家附近。
这些年过去,陈耀这佃户都当得好好的。日日扎根在地里,不用和其他人多交流,于他而言,倒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
只是陈里正的大哥陈守理,和他的侄儿,也就是陈守理的独子陈双,却都不是善茬。小的屡次给他惹事,老的又惯会宠溺。再这样下去,非给村子里闹翻天了不可。
今年正月才过几日,陈双醉酒已经闹了三回事了。初三那日喝醉酒,竟还把陈耀看顾的那块冬小麦地给刨了。
陈里正暗暗发誓,今日这大侄儿要是再行祸端,他绝不肯再忍让下去。
要不是他心里头还惦记着老爹走前说的那句,“兄弟要互相帮衬,你大哥没了三个孩儿也不容易”,早就把那浑小子拉去抽藤条了。
想到这里,堂屋里又来人了。
陈里正笑眯眯地端了点心出去,看来的亲戚一个个吃得腮帮子鼓胀,都点头说好吃极了,他心里也跟着舒坦不少。
想想算了,还是莫要再想下去。
过了午后,该来的亲戚都来走过一遍,他总算能歇口气了。
喊了一声陈耀的名字,却没听见回应。陈里正嘴里嘟囔了一句“去哪儿了”,便跟媳妇说了声,一个人到外头找去。
院子外头,被刨了大半亩的小麦地里,站满了看热闹的村民。一个个安静如鸡,只远远看着田地中央,都不敢大喘气。
有人从村民扎堆的地方跑近来,慌忙地朝他招了招手,没留神,还在田埂上摔了个狗啃泥。
陈里正留意到,来人是才来他家吃过点心的陈二虎,与他同辈,算是他的堂弟。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叫他慌张成这样,便也迈开步子,朝人多的那头走去。
“哥,出事了,出大事了。”陈二虎嚷嚷着,“陈双……陈耀……还有一个小娃娃……你快去看看吧。”
听到他儿子的名字,陈里正不由得加快脚步,在村道上跑了起来。直跑到田地里,先见着飞到了田埂上的两颗血糊糊的牙齿,又看见了被人围着,躺在地里哎哟直叫唤的陈耀和陈双。
一旁还有个小的,不过六七岁大,瞧着却眼生,此刻也抱头躺在田里痛哭。
陈里正顾不得那孩子,只大喊一声“儿啊”,便扑到了陈耀身上。
陈耀满嘴血沫子,抓着他的手,呜呜咽咽叫个没停,翻过身,手指在地上打滚的陈双道:“爹,他欺负小孩,还打人。”
又指着自己的嘴。地上那两颗门牙,看样子就是被陈双打掉的。
陈双也没好到哪去。他两腮通红,看起来喝了不少酒,闻起来亦是浑身酒气。脸上被挠得花了一片,手背上都是血窟窿,看起来是被人拿石头砸的。
陈里正不敢相信。他俩这是……互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