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周襄王
墓室石门砸下,墓内华灯骤起。
突然的强烈灯火令摔在墓室内的众人忍不住偏头阖眼,长孙曜将长孙明牢牢护在身下,好一会儿后,劫后余生的众人才睁开眼,换了口气。
长孙明推开长孙曜,并不容易地半跪起身,陈炎快步至前,看一眼长孙明,低了眼眸,扶长孙曜起身。
裴修李翊等人迅速至前,裴修扶住身形不稳的长孙明:“阿明?”
“阿明?”
“燕王殿下?”
几人挤在一处,都要查看长孙明的伤势,长孙明同鬼缪交手受了重伤,方又出手破阵,腹部与臂上等处的伤口,已经再次渗血。
长孙明轻咳着,擡眸间看到的却是长孙曜,她又极快地偏过脸,转身背对长孙曜。
长孙明的这些小动作,长孙曜都看在眼底,他默声看着长孙明,慢慢转过身。
长孙曜的一举一动长孙明都知道,她微微擡起头,勉强应了众人一声。
她越来越看不懂长孙曜。
也许是因为无法面对,又或许是不想见不想同长孙曜说话,再或是人多不便同长孙曜说话。
总而言之,长孙明自醒来到现在,她同长孙曜所说的话屈指可数。
她隐隐想起,醒来之时,见到的第一个人其实是长孙曜,他同她说话,她一句也没答。
“我没事。”长孙明回答间再次坐下,她的身体如何她自己也清楚。
裴修面色不轻松,脱下外衫撕开,重为长孙明伤处包扎。
长孙明自小在小青山,平日用于沐浴的热汤都是司空岁所配制的药汤,长孙明的身体要比寻常练武人结实,按司空岁的说法便是,长孙明耐打,耐力强。
这一点裴修是知道的,但长孙明再耐打,也只是个血肉普通人,而非铜皮铁骨。
李翊与韩清芫也蹲坐下帮忙。
长孙曜与陈炎立在另一侧。
“臣失职,请太子殿下责罚!”
长孙曜面色并无甚波澜,低眸擡掌,陈炎会意,谢恩安静立在长孙曜身后。
“阿明,你歇会儿。”裴修温声。
李翊同韩清芫也自觉安静下来。
长孙明摇头:“我无事,我们快点想办法出去。”
裴修再道:“我们来想办法,你便先休息。”
“我就在这坐着,无事。”长孙明淡声。
裴修点头,也知尽快出去才是办法。
他这方才看墓室,但此处不似陵墓。
没有棺椁等物,亦没有腐败难闻的气味,密闭奢华宫殿,大殿正中是一只巨大的青铜鼎,八面石壁为字画铭文等,另有十丈余高蟠龙柱九根,宫殿头顶还是一副星辰图,但同外头星辰图不同的是,此处星辰图,为夜明珠而作。
如果不是无水无食无路可出,众人还可在这歇歇,但现,越好看的东西反而越危险,外头的浩瀚星辰阵和蟠龙柱可不好看,可那两东西好看的要人命。
李翊去拣长孙明的不问,也便是这时才看到不问旁的另一把剑,他一惊,还未待捡起,陈炎已经过来取走了银色那柄剑,李翊自言自语地嘀咕奇怪,捡起银黑色的不问走回长孙明身边,眼睛却是往陈炎那处看。
只见陈炎将银色长剑奉与长孙曜,长孙曜面色淡漠地收了剑。
“你看什么?”裴修轻声问。
李翊回神摇头:“没事,只是我刚才看到另一把不问了。”
裴修疑惑:“另一把不问?”
长孙明收不问之时亦顿了一顿,另一把不问?
李翊回想那把银色长剑,那把剑同不问是一般模样的,长度一般,剑柄与剑身的铭文图腾亦是一样的,只不过长孙明的不问是银黑色的,陈炎取回的那一把,是银色的。
可以确定的是,那一把剑是长孙曜的。
陈炎知道李翊几人在看这边,李翊说的话,他也听到了,另一把不问。
非也,长孙曜这一把,是君归。
“石壁上的字画铭文是不是有线索?”韩清芫小心地靠近石壁,墓室内灯火如昼,要看清字画铭文并不困难。
众人这才将注意力移到石壁字画铭文去。
裴修李翊也缓步至一方石壁前。
“太子殿下?”陈炎小声轻唤。
长孙曜至另一面石壁前,长孙明也便在这个时候起身。
……
“你们过来看这里。”
众人闻声齐齐看向长孙明那处。
最先到长孙明身旁的是李翊,他看着石壁,不大确定:“墓主人的生平?”
长孙明点头。
裴修淡声述出:“太康六年,天现九龙七彩祥瑞,吾王降。”
“太康六年?”李翊皱眉,现在是永安二十九年,先帝所用年号有平宁、长安、天元三个,但就是没有太康,再往前的他也不清楚了。
大周皇帝选用年号会尽量避免撞在一处,一个皇帝可以用多个年号,但撞在一起的年号几没有。
裴修细想,也没想起太康六年是哪一年。
“古周王朝二十二世祖周宁王,年号太康、太遂。”长孙曜漠声。
众人不知二十二世祖是多少年前的祖宗,但古周王朝都是四百年前的周朝统称,也便是,这个周宁王起码是四百年前的大周皇帝。
李翊韩清芫都惊愕看长孙曜,却不敢问。
陈炎暗道,与众人来说是过去几百年前的历史,是传说中的王,但对于长孙曜来说,这是长孙曜的家谱。
长孙曜淡漠再道:“太康六年,宁王嫡长王子降,后称为周襄王。”
周襄王陵也是少数的没有记录在册的失踪的王陵。
“这就是说,这是周襄王的王陵?”李翊问。
四百前年的周,是先古武王分封下的一个王朝,那时的周皇帝,还不能称为皇帝,而为武王分封的异姓王爵。
长孙曜未答。
裴修默了片刻,道:“应该是。”
昏庸暴君也罢,盛世明君也罢,大周历代帝王都会留下功德碑文,唯独有一个帝王,所留生平记载,只数十字。
这个皇帝便是结束古周王朝数十年内乱与边境战乱、创景明盛世的周襄王。
裴修还记得周襄王寥寥数字的史官记载文书:襄王少为质,归国登极,肃清内政,化周国危,以九州司雨佩迎娶昭王后,创景明盛世强国。
这样一个丰功伟绩的皇帝却只寥寥数笔记在史书,是非常少见的。
“这文绉绉的,看不懂。”李翊皱眉道。
韩清芫知道裴修和长孙曜肯定是看得懂的,但她不敢叫长孙曜念,只得同裴修小声嘀咕一句:“你能不能简单说一下。”
裴修点头,看着铭文慢慢道:“王幼时聪慧敏捷,当时周国混乱,宦官权臣把持朝纲,外敌虎视眈眈,为求盟约,先王将王送到赵国做质子。
“先王死后,王九死一生从赵国逃回周国,登基为王,此后六年以铁血手腕肃清朝政,斩杀宦官与权臣,鼓励百姓生产,练兵强国,抵抗边境蛮族与列国相抗,短短十载,使得当时为最末等弱国的周国成为第一强国。
“王得先古武王九州司雨佩,以九州司雨佩迎娶昭王后,王十分宠爱昭王后,后宫只昭王后一人,不曾宠幸别的女子,如此宠爱在周国建国几百年来从未有过,王太后言,此非善。
“果如王太后言,昭王后心属并非王,王与昭王后成婚三载,昭王后都未诞下王子……”
韩清芫忍不住道:“这还真敢写啊,昭王后是不是心属襄王,这些外人还知道啊。”
她极快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些不合时宜,讪讪:“对不起,裴公子,你继续。”
裴修继续道:“朝臣再三上奏请求王为延绵子嗣,纳选新的美人入宫,王太后多次以绝食逼迫王,王都未应允。”
韩清芫听得心潮澎湃,激动道:“这么好的夫君,昭王后怎么可能会不喜欢襄王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橘儿也不住点头。
世家皇族三妻四妾太为平常,大周便少有不兴纳妾的世家,皇族便更别说了。
除却长孙曜长孙明年及岁尚幼的皇子外,康王已有一正妃两侧妃,侍妾光外头知道的就有四五个了,端王虽还无正妃和侧妃,可平日的风流外头也传的不少。
便是比长孙明还小的六皇子,也已经有了侍奉的妾氏。
长孙无境便更别说了。
长孙明李翊裴修三人面色各异地看主仆二人,主仆二人面上一红,低头佯装咳嗽。
裴修这方继续:“朝臣无奈,王太后怒离王宫前往离宫,王三次至离宫,方请回王太后,一载后,昭王后终于诞下王子,王大喜,大赦周国,册封昭王后之子为王太子。”
韩清芫皱着脸,不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