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穿为年代文的炮灰美人 > 第56章 岔路口(二合一)

第56章 岔路口(二合一)(1 / 2)

第56章岔路口(二合一)

一周后,日历翻到白露。

炎热的夏天已经翻页了,龙岗白天早已没了酷暑时的三十来度,渐渐变得凉爽。

黎今颖今天起了个大早,还提前打了报告向卫生院告了上午两小时假,早晨七点就已经收拾好东西,穿戴体面。

见时间还早,她就顺便去厨房热了两盘馒头,回来刚好撞见肖蓉从卧室走出来。

肖蓉打个哈欠:“怎么起这么早?”

黎今颖拿起一块热呼呼的白面馍馍:“今天石龙飞要去省城征兵处报道了,我和海珊送送他。”

肖蓉的瞌睡醒了大半,走到日历面前,看了一眼数字,又往前后翻了翻,忽然倒吸一口冷气。

黎今颖被吓一跳,差点噎住:“干嘛?”

肖蓉转过头:“今天也是雅梅结婚的日子。”

黎今颖愣了愣,道:“你怎么知道?”

肖蓉心里早已对侄女失望,皮笑肉不笑:“龙岗就这么大,有人说,就有人传。”

黎今颖手里还剩半块馒头,听了这个消息,忽然就有些吃不下了,心境复杂。

她从兜里取出手帕,把馒头包在里面,准备一会儿回家路上饿了再吃。

黎今颖起身,在心中告诫自己尽量把情绪都放在值得的地方,她说:“我先走了,和海珊约在了火车站,送完再去上班。”

肖蓉点点头,抿嘴笑。

——自家女儿懂事就好。

——别的,也不该她操这份心了。

白露天温差大,黎今颖在短袖外披了一件灰色旧工装当外套穿。

从车库推出自行车,她潇洒上座,就准备往火车站方向开去。

*

乡下,石家村。

石龙飞几乎一宿没睡,甚至还坐在自家茅草房的屋檐上看了一场日出,直到六点公鸡打鸣,他才被母亲从屋顶上拽下来。

石家老娘年岁大了,常年下地的农活导致她落下了腰伤,已经干不了重活。

但今天是儿子的大日子,她起床后还是不顾丈夫的劝阻,去柴房烧了一锅热水,给她的独子煮了一碗农家小面。

她端着搪瓷盆放在木头桌上,撒了一把院子里自己种的葱,用手闻了闻味道,又去厨房寻来香油瓶,往里倒了足足半勺,奢侈至极。

她问丈夫:“儿子呢?怎么只看到包裹,没看到人?还在屋顶?”,她眼神扫过家门口堆着的两个大编织口袋,“哎哟,把腊肉给他拿上!”

石父劝阻媳妇:“儿子说留给你吃,你就别给他悄悄塞了,编织袋里全是你塞的玉米!”

石母没好气:“他赶路这么辛苦,我肯定得给他准备盘缠啊,龙飞!赶紧来吃面,一会儿坨了就不香了哦”,她见还未有答复,问丈夫,“人呢?叫半天没声音。”

石父指了指后院:“在给他奶上香呢。”

石母出门,走到后院。

他们家和龙岗城镇群众居住的小楼不同,还是传统土泥和砖碎包起来的茅草屋,宅基地外面没垒房子的空地,就用来晒干果晒蔬菜晒麦秆。

自从石奶奶去世后,石龙飞就在后院最干净的温暖角落,寻了块位置,把她的骨灰葬在地下。

几年过去,旁边的树苗已经比人还高了。

石龙飞站在一块用石头雕出的牌位前,立挺挺站着,先是朝着它拜了三拜,又直直跪下。

他道:“奶奶,我今天就要入伍了。以前你说我们石家以后要靠我这个男子汉撑住,这几年,我也撑住了”,他顿了顿,隐约有抽泣声,“在学校时老师说,父母在,不远游。孙子不孝,还是想走出去看看,想要凭这一身热血去闯个所以然出来。您在天上,替我保佑爸妈,身体康健。等头两年过去,有了机会,我必第一时间告假探亲。”

石母清晰听完,眼中已蓄满泪。

她如何不清楚,如果不是她不能再干农活,如果不是石奶奶忽然生病倒下,石龙飞原本可以继续在城镇读书,又何必突然退学回了家,又在田地蹉跎好几年,只为撑起这个家。

——是他们亏欠了孩子。

她用手抹了抹眼泪,想到桌上那碗快要坨掉的面,赶紧擦干脸,默默离开院子。

秋风拂过。

石龙飞朝着天举起香,郑重地磕了三个头,再起身,额头已沾上了湿泥。

他把三炷香插进牌位前的软泥,起身拍了拍衣袖,又用手掌拂去脸上的污泥,才转身离开。

回到屋内。

石龙飞一进门,就撞见红了眼眶的母亲。

他没问,心里有数。

他拾起筷子坐下,呼啦啦地就开始往肚皮里炫,咽下后笑着擡头:“还得是咱妈的手艺!”

石母忍着泪:“龙飞啊,参军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去了部队,你要上进要踏实,你不用操心家里,这些年有你在田里,家里的条件已经好了很多,乡亲们也能帮着一起收收地,你就管你自己,别操心爸妈,好吗?”

石龙飞吸了口面,用噎下去的面食压住即将往心口涌出的情绪。

几秒后,他点头:“好。”

隔了十多分钟,村口负责石龙飞入伍事项的支书已经到家门口了。

他身边还跟了一个司机,两人不知道上哪里借了一辆柴油拖拉机,正前方还绑了个大红花。

支书:“石同志,走吧!”

石龙飞抱着碗,喝完最后一口汤。

热汤伴着酱醋和香油,咕噜咕噜下肚,他喝的是既畅快,又不舍。

放下碗,石龙飞擦擦嘴,起身。

父亲和母亲走过来,抱他。

石母把他紧紧搂在怀里,哭出声:“照顾好自己,往前冲,别老是回头。”

石龙飞笑了笑,想舒缓气氛:“妈,我是去部队参军,又不是上前线打仗!”

石母还在哭。

支书送去一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书法字,红底黑字,看着吉利。

石龙飞拖着编织口袋走出门,被司机挂上一朵大红花,他上车前,回头朝着父母摇了摇手,笑得灿烂:“爸,妈,我走了!”

引擎发动。

轰隆隆的声音伴随着一阵黑烟。

石龙飞坐在中间,回头瞧了一眼茅草房,又盯着视野中渐渐变小变远的父母,心绪万千。

车子启动,石母忍不住,跟在后面跑。

她一路追,一路大喊,要注意身体,要吃饱饭,训练别受伤,以及那句消散在风里的“常回家看看”。

山路崎岖多弯。

车子过了几个弯道,石家茅草屋与石父石母通通消失在了视野中,只剩下漫山松树。

石龙飞抹掉眼泪。

转过头,朝着前路看去。

*

在龙岗的另一侧,肖家所在的村子今天亦是热闹非凡。肖家门口贴满了红色的“双喜”字,还在院子门口挂了一对红灯笼。

村民听说有人结婚,一早就在门外围了一圈又一圈,想要讨个吉利彩头。可是隔了快一小时了,门口也没有摆上瓜果迎客,众人也没了耐心。

——怎么连炒货都舍不得弄点来?不是说他们家闺女嫁的是省城人吗?

——哎哟,你听陈玉茹吹吧!我不信,我倒要看看是不是她说的,还有小轿车来接。

——你们都不知道吧?肖家闺女是先上车后补票,听说啊,怀上两个月了……

——什么?不可能吧!

——怎么不可能?不然她为什么这么着急嫁过去?听说对方连彩礼都不给,她也要嫁!

这群人之所以这么早围在这里,还不是陈玉茹和肖成磊天天在村里翻来覆去,雅梅要嫁钢厂厂长的侄子了!

两人得瑟成那样,许多人就跟着起了好奇心,想过来看看究竟怎么回事。

他们之中,有想见见世面的,也有想看看笑话的,唯独没有前来送上祝福的。

——肖家在村里嚣张那么多年,人情债没有结下,反而惹了不少背地里的眼红。

村民们七嘴八舌,半小时不到,关于雅梅到底怀没怀孕,嫁的究竟是人是鬼的话题已经讨论得热火朝天。

屋内,肖雅梅穿着工装,头发扎成麻花辫,脸上没有涂呢子,只点了一丁点唇红,还是她自己在镇里供销社买来的。

陈玉茹打扮得比她还花哨,大花袄子叠枣红色棉裤,脸上涂了□□、腮红,描粗眉毛,全唇涂上鲜红色,满脸喜庆。

身后,肖成磊也穿上了从前在钢厂工作的蓝布工装,只不过这两年他长胖不少,穿上去有些紧,侧面露出一个圆鼓鼓的大肚皮。

雅梅焦急地伸着头,看向窗外。

虽然她和曾鸿望已经给单位打好了申请,也在单位领导的见证下领了结婚证。

但她还是很担心,万一曾鸿望不来怎么办?

毕竟,这整个婚姻都是她算计而来的结果。

曾鸿望不来,也并非不可能。

甚至,他可能会故意不来,就为了让雅梅在乡亲面前丢一回大脸——就像她那封举报信一样。

雅梅越想越焦急。

她很聪明,为了避免曾鸿望报复她,她专程在前两天找到他,称:“如果你不开轿车来接亲,我就去省里告你!反正我这辈子赖你身上了,我不管别的了,你要是想去省里读工农兵,就最好是按照我们约定好的来做。”

时间滴答滴答走。

距离约好的接亲时间已经过了十分钟。

曾鸿望还没来。

陈玉茹已经出门去招呼乡亲们了。

当然,只是口头招呼。

烟酒干果一律没有。

陈玉茹扭着腰,笑得嘴都快裂了:“哎哟大家都过来了呀,我们家闺女不是嫁到村里,就没立锅灶,准备大灶菜啥的。毕竟新郎官一来,小两口就开车回省城了嘛!”

村民心里也门儿清,知道她是舍不得。

给她面子的,就嘴上笑笑,不多语。

不给面子的,说话就有些冲了。

乡亲1号:“诶,大灶没立就算了,怎么连三转一响也没准备啊?你这女婿有点儿不懂事了。”

陈玉茹挂着笑,答:“人家小两口又不住我们老宅,是要上省城住苏式小楼的!缝纫机还不是都放省城房子里,哪儿能放这儿?”

乡亲2号:“那你们娘家嫁女,怎么连婚宴都舍不得摆几桌,就让咱们吃西北风啊?”

陈玉茹塞给他几个窝窝头堵住嘴:“还不是雅梅体恤我这个老母亲,她爹去得早,我一个人办婚席哪里忙得过来呀!还是让她会省城去办,找家饭店不比自个儿弄轻松?”

乡亲3号就比较厉害了,开口直接就是戳心窝子,他问:“新郎官怎么还没来?吉时早就过了吧,不是说他要开轿车吗?车呢?”

陈玉茹也急啊。

牛都吹出去了,人不来是怎么回事!

她垫着脚张望了好一会儿,紧蹙的双眉早已出卖了她的内心,还在嘴硬:“轿车又不是火车,火车都不能准点到,他还能准点不成?你没开过车就别乱问,路况是很复杂的好不好!”

最新小说: 诱哄反派从良[快穿] 绝色大美人躺赢香江豪门[七零] 宁记小饭馆 全京城都蹭我瓜吃 远古种田记 碧山空 快穿之我把系统上交了 欲与他人做嫁衣 完美女主打造计划(快穿) 修真界为何支支吾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