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入学手续(二合一)
春节很快就在鞭炮声和锅灶翻炒声中结束。
78年的这个正月十五,对于黎家来说,交杂着喜悦和不舍的复杂情绪。
吃完饺子,放完烟花,黎今颖第二天就得出发去学校报道了。
她最初坚持要自己独自前行。
黎今颖知道,如果肖蓉和黎志兴也陪着一块去,她铁定要泪洒现场,哭得一把鼻涕。
但是,有人哭得比她还早。
临近分别,肖蓉哭了整整两夜后,黎今颖还是松口了,决定给她这对相伴十年的父母一个好好告别的机会——她哭就哭吧,别让爸妈遗憾了。
正月十六清晨。
家属院从早上七点开始,就不停有人来黎家门口道喜,有曾经的退休会计大婶,也有隔壁的邻居陈医生。他们不知道是从哪里得知了黎今颖的出发日期,纷纷踩准她出门的时间,送来了礼物。
退休会计大婶送了她一本《马哲语录》:“颖颖变成大姑娘了,我总觉得你还是那个跟在蓉姐背后嗦冻梨的娃娃脸呢!”
陈医生赶着上班,没多说话,放了一罐精巧的百雀羚护手霜在窗台,还留了一张纸条:“小姑娘加油,等你学成归来。”
更令黎今颖惊喜的是,曾经救了她一命的王医生竟然也来了。
她看着眼前这位双鬓微微斑白的老熟人,眼泪刷啦啦就往下滴:“王叔叔,我要去读大学了。”
王医生也是个感性的人。
这些年他看着家属院里的人们来来往往,有人永远离开了,也有人刚刚才踏上征途。
他给了黎今颖一个礼貌的拥抱,语气哽噎:“我就说你长大后肯定是国色天香,看来我这身辨骨相的功夫还是没还给我师傅。去学校要认真读书,别被臭小子给骗走了,争取拜个国手大师,好好传承下去!”
黎今颖哭笑不得,忍不住呛了他一句:“王叔,你还说我会是个傻闺女,你看!我考了第一名呢~”
王医生老了,脸上笑出褶皱:“所以你比我强比我厉害啊,以后肯定会是比我这个卫生院圣手还要厉害的好医生!”
肖蓉两口子站在旁边,感慨万千。
谁能想到,当初失而复得从污泥雨夜里捡回一条命的闺女,不仅挺过了重症高烧危险期,还出落得漂亮又聪慧?
一家三口又哭又笑,在邻居们的祝福声中,带着两个大牛皮箱下了楼,上了小货车。
载具由县委书记友情提供。
不是什么豪华德系小车,也不是官员常备的红旗,而是一辆毫不起眼国产轻载货车。
县委书记是从大山沟土地里走出来的,他勤勤恳恳多年,才攒下了一些钱,把家里的生产队驴车换成了小货车。
他称,自己与黎今颖有缘分,加上他家里也是两个闺女,就当是蹭蹭状元姑娘的喜气,让家里亲戚开车送他们一家去火车站。
肖蓉两口子带着行李上了后面的板车拖货区,想把唯一的副驾驶座位留给女儿。
黎今颖却不愿意,她也跟着上了载货平板,硬要和父母挤在一起。
一家人就在车上这股高粱味与鸡饲料味的熏陶下,沿着龙岗小路,摇摇晃晃到了火车站。
从龙岗到上海的这条路并不好走。
这条长达上千里的铁路非常抢手,日日超载,月月爆棚,不仅需要承载黎今颖这样的一次性旅客,还有几十万等着回上海的知青。
幸好,老父亲黎志兴这次有先见之明,早早写信托了老战友帮忙,买到了三张卧铺票。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上站台后,黎今颖在父母的保护下,一路左塞塞、右挤挤,终于从人头攒动的普通硬座车厢挤到了卧铺。
黎今颖坐在最下方的卧铺床上,气喘吁吁。她透过车厢玻璃,看向刚才路过的位置,不敢想象如果她要是在这令人窒息的空间里呆上两天会有多么难受。
折腾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下午,火车穿过无数山洞,离开银装素裹的大东北后终于到达了平原地带,窗外取而代之的,是愈发清秀的青山水乡。
黎今颖睡了一觉醒来,还未来得及观赏一波沪上美景,她就已经听见列车员提着水壶路过的提示音:“上海站到啦!上海站,该下车了啊!”
汽笛声紧接着响起。
火车烟囱口的煤油气渐渐淡了下来。
众人听见汽笛,火车都还未进站停稳,不少人就已经将脑袋伸出了窗户张望,黎今颖只是瞧了一眼,都还未来得及跟着学,就被肖蓉制止。
肖蓉剥了半个橘子给她:“别把头伸出去,危险得很!反正是终点站,别跟他们挤,咱们看好行李,吃完橘子再慢慢地下。”
黎今颖笑:“是是是,安全第一。”
进站后,前面硬座车厢内密密匝匝的人群开始疯狂流动,不少人直接把行李先从窗户里丢出去,站台上亦有许多等着上车返回东北大地的乘客把背包从窗户扔上来,试图让行李走个捷径。
现场一片混乱。
几位列车员嘶声吼着:“这是终点站!不赶时间,咱们不急着出发,请大家井然有序慢慢下车!后边的旅客同志请不要拥挤。”
没什么人听。
乌泱泱的人群推拉了许久,等到前两波人群冲锋结束后,群众们的热情才终于消散。
黎今颖从上方行李架取下牛皮箱时,都还在忍不住感慨——幸好没有一个人来,不然她连火车可能都挤不上去。
走出月台,黎今颖擡头看了一眼天空。
七十年代末,商业铁路还未拥有未来的奇迹高铁,上海的浦东大开发也还未开始,此时此刻的上海火车站依旧以天目路的老北站为中心枢纽。
她的周围夹杂着各地方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正在不断涌入这座未来的金融都市。
回到车站外。
黎志兴正在前面催促:“颖颖走了!咱们去公交车站先问问怎么买票,现在正值春运,咱得搞快点,麻利点~”
黎今颖深吸一口气,喊道:“来了!”
*
军医大以前不叫这个名字。
它是由四十年代从前军区的野战医院改建而来,最初连任职教授都是从现役部队和敌占区抽调而来,是正儿八经的战时医学培养基地。解放后,才正式开始对外招生。
黎今颖一家三口费劲力气,转了好几次公交,终于到达了位于黄浦江下游的军医大门口。
这里与黎今颖上一世的综合性医科大学不同,门口站着一个全副武装的执勤员,一米八接近一米九的个子,挺得笔直,一动不动,仔细一看,甚至连五官都相当标志。
黎今颖感慨,果然站岗还是得找帅哥啊。
——多威风!多养眼啊!
怪不得后世总说,帅哥都上交给国家了。
黎今颖不敢盯着人家军装帅哥看太久,收敛起目光,老老实实找到保安大爷登记。
大爷讲话带着一股沪音:“侬做撒?”
黎今颖亲切笑着答:“大爷您好,我是来新生报道的,这是我爸妈,来送我念书的。”
大爷若有所思,拿出一卷登记册,递给她一支笔:“昂额,侬先写姓名、省份这些。”
黎今颖接过笔:“好嘞~”
大爷瞧她模样似画报,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还和她寒暄两句:“东北来的?”
黎今颖看了一眼登记册,她还没写到省份啊,怎么看出来的?她惊愕擡头:“您怎么知道?”
大爷嘿嘿笑:“听得出来。”
黎今颖低头写字的手微微愣住。
——坏了,穿越过来近十年,现在她说话也开始带口音了。
登记结束后,大爷指了指前方不远处最高的那栋楼,让她先去找招生办老师办手续。
一家三口又领着皮箱蹬蹬蹬赶过去。
大爷所说的这栋楼是军医大的办公教学一体化楼,共三层高,修得极宽。最下方一层正是办公室,往楼上走才是阶梯教室与会议室。
刚踏进楼层,黎今颖远远的就看到了所谓的招生办——门口挤着一堆同款编织袋的地方就是了。
黎今颖迈着小步走近,她这才看清楚这列队伍全是等待入学的新人。
他们嘴里说着完全不同的方言,天南地北,有和她同样的北方乡音,也有她只能听懂一小半的粤语、川话、苏吴方言。
等到她扫完一整列,她才发现一个更加恐怖的事实——怎么全是男生?女孩呢?
同样,队列里的这一群男生也发现了黎今颖。他们原本都在有说有笑,互相攀谈你来自哪里,我来自哪里。
结果当眼前出现一个眉目如画的大美人时,众人话也不聊了,一时间统一把目光朝向黎今颖所在方位。
短暂的沉默过后,他们开始小声交流:
——这也是新生吗?太漂亮了吧!
——我从前只在画里看到过……
——我靠,我好想再看一眼,但盯着人家姑娘瞧太久是不是不太礼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