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送礼
抢险救灾工作最终在三日后画上尾号。
工兵团很快将断桥、断路接手重建,沿海部队的大巴车跟在四面八方的物资车背后,终于开进了村落,有序停靠在村头的空地上。
紧随而来的,是机动支队的后勤战士们。
他们驾驶车队沿着每个村落收拾台风肆虐后的残局,铲车打头阵,将七零八碎的渣滓淤泥拢成一堆,辅以村民们自发的小板车清理垃圾,最后再用洒水车的冲刷善后。
最惊现的抢险工作结束后,留给黎今颖他们这群先行部队的就只剩下交接。
聂浚北所在突击队将之后的工作重心转移给当地兵团与建设单位。
医护组清点完最后的医疗物资后,将大部分捐赠给当地卫生院,用于他们的重建工作。
搞定一切,三日后的清晨八点,终于到了正式离开回驻地的日子。
黎今颖向卫生院的同志交代完手术病人的注意事项后,准备正式离开。
她刚走出门,还未来得及和等在门口的聂浚北说上话,就被一群少年人围住。
黎今颖认出为首的几人,是病床上那位领头羊老大的小弟们,每天轮班探望病人。
作为亲生弟弟的老伍站在最前面,他是这群少年推举的官方发言人。
此时,他抱着一大块红布,磕磕绊绊开口:“黎姐姐……谢谢你救我大哥,你是我见过最漂亮的医生,也是最厉害的大夫,谢谢你!你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老伍普通话算不上标准,带着些许乡音。
黎今颖听得很认真,有几个词辨别不清楚,唯有那句漂亮和谢谢听得最真切。
她笑着回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哥哥后续还需要多多照顾,你这个当弟弟的得多费费心思了,别让他刚出院就去蹦跶。”
她擡脚就准备走时,老伍又拦住他。
少年似乎是第一次送礼,有些拘束,红着脸把怀里包着布的物件塞给她。
黎今颖对这一套动作很熟练了。
即便在21世纪,每当她刷手上台前,依旧会面对送礼问题。一百个里面总有那么五六个担心“不给红包医生就不会好好救人”的家属,愣是要塞一个信封给她。每逢此时,她只能搬出金字定律,一遍遍重复不能收,重复医德本质在于救人,而不是根据金钱地位在乎人是谁。
如今,在部队医院工作,送礼比例更是远远大于5%,每次她和轮班护士都得提前做好几次思想工作,反复告诉群众家属,不管有没有红包,有没有烟酒,他们医护的工作本质并不会变。
但总赖不住有些喜欢“硬上弓”的家属,总能在无人的走廊转角、深夜的医院大门、突然冒出的卫生间隔间等地方守株待兔。
红包是万万不能收的。
严谨一些,辅食点心、猪肉、烟酒票、护肤品等非现金类礼品也是不能收的。
甚至再严谨一些,她穿书前连乡下土特产和奶茶、蛋糕、零食铺子等不值钱的家伙也不能收——生怕家属在袋子里给你塞钱,明面上看着是个平平无奇的奶茶logo或是土特产礼盒,实际上里面装俩茅台外加两条进口中华,防不慎防。
更要命的是,一旦开了收礼物的头,后续倘若真的在临床上出现并发症,有些家属反而会用“你都收过我们XX,为什么不尽全力”这样的观点来指责医护,最终闹大了就是检讨、处分、停职一条龙。
黎今颖只能点满闪避技能。
于是,当老伍把物件递过来时,黎今颖的动作像是机械DNA觉醒。
手势回绝,语言婉拒。
身体后退半步,鞠躬道谢。
“礼物就不必了,真的不能收!这是我的职务应行之责,谢谢你的心意。”
语速之快,一气呵成。
现场围观的群众们立即爆发出雷鸣的笑声。
围在最前面的几人大声喊道:
——黎同志你太敏感了!就是小孩的一点儿心意,他还来我们家棚子借了一个呢!
——叔叔阿姨你们不懂,城里姑娘们都这样,之前来支教的老师也是,我奶奶给她塞了个大馒头路上吃,她一直和我奶奶说,不能收礼不能收礼!
——嗨呀!这算什么礼物,土特产都算不上,我们家也给来支援堤坝的同志们准备了。
老伍也赶紧把红布掀开,指着手里几个还热乎的鸡蛋说:“黎姐姐,我家就一只鸡,这些很多是乡亲们借给我的,你救了我哥,就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是我们的心意。”
他红着脸,咧着嘴,仰头望着黎今颖,黑漆漆的瞳孔在清晨的阳光下亮晶晶的,让人移不开眼。
黎今颖稍微蹲了一些,低头看向少年手里的鸡蛋,有白色的,有褐色的,光看就能看出不是来自同一品种的母鸡。
她从中取走了一个最小的,又用手指把红布搭了回去,笑着说:“心意的话,一个就够了。”
老伍还想说些什么,又被黎今颖的动作打断。
她从随身的行军背包中,翻出她的配给册,打开翻了几页,从上面取下一张商店通配的奶粉票,放到少年的左胸兜前。
“这也是我给你的心意,你也必须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