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报刊亭
今日下午,距离他们明天回军区的火车还有不到24个小时,黎今颖恰好趁着这段时间,带着聂浚北回了一趟原来的家属院。
他们从市委大院的自行车库骑车出发,沿着新市区一路往老城而去,期间撞见不少建筑工地。
黎今颖靠着记忆外加沿途问路,总算找到了原本的卫生院旧址,仔细一看才发现,这里已经被推平改为了城市公园。
“高考前,我就在那里工作。”
她指着现如今的石板小路。从前这里是办公楼,建筑推平后修了几个石墩桌子,附近不少老人都来这里下象棋。
黎今颖推着自行车带他从公园穿过。
她指着左右的空地,手臂虚空画出这里曾经的模样:“我还记得这里之前是保安亭,高考恢复时的场面已经太多年没见过那样的热闹了,当时连在这里工作的保安大哥,也在复习备考来着。”
她走在前面絮絮叨叨地描绘。
聂浚北跟在她身后耐心听。
黎今颖说了几分钟后,发现聂浚北一直不怎么搭腔,猜到了他在想什么,转移话题道:“那个时候,你在西北天天睡牛棚?”
这些年来,她很少从聂浚北嘴里听到他在西北的经历,少数几个片段还是她从小齐哥以及温宜桦那里左凑凑右凑凑挤来的。
聂浚北扯扯嘴角。
他背着眼睛也能猜到传言是从何来。
——那群小子就是这么胡扯的?
他对西北改造那段往事提得少,并非是因为不愿回忆,主要是不想让黎今颖担心,他对她再了解不过,说得越多,她头就要垂得越来越低,说不定还要掉两行眼泪。
“牛棚是给做不完活的人睡的,比如眼镜杨,你老公我勤快得很,没过得那么惨。”
“还没敲章呢,聂同志你注意作风影响!”
“黎同志你现在反悔也来不及了。”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说说笑笑推着自行车沿着通道转进另一侧小路。
“就是这里了,我不会记错的。”
黎今颖踩下刹车,停在建筑工地外。
家属院附近的这块地皮去年就已经易主,交易给了本地一位靠着煤矿产业起家的房地产商,听说之后的规划是要打造成新区商圈,沿着卫生院周围,建设新医院、新学校和新大厦。
施工队已经在街道上种下一排行道樟。
树苗外侧还包着肥料塑料纸,有一两棵在路上支撑不下去的枝干上正挂着营养液。
门口原来的老树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锯掉了,原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报亭。
书报亭一面墙三面门窗,外围漆统一的邮政标志性墨绿色,生意看上去不错。
《龙岗日报》是现如今市里最畅销的报纸,老板正在补货,把一卷卷还散发着油印纸香气的报纸放到门口的陈列架上。
不仅仅是报纸,最顶部的黄金位置,老板将它留给了形形色色的杂志,五颜六色,时下流行的《读者文摘》、《知音》、《故事会》、《今古传奇》、《大众电影》均有陈列,底部还塞着不少幼童读物,黎今颖眼睛尖,第一眼就看到了她在21世纪小时候见过的《奥秘》和《演讲与口才》。
“想买杂志?”
聂浚北捕捉到她闪闪发亮的眼神。
黎今颖一愣,然后毫不犹豫点头:“想!”
“那就去选选,回了驻地你想买杂志就要麻烦多了,医院附近好像还没开邮报亭吧?”
黎今颖:“那附近建设得比较成熟,要挪个十字口黄金位置出来也不容易吧。”
聂浚北安慰道:“迟早会有的,你们医院门口人流量大,加上门口的好几个公交站点,开起来生意肯定兴隆,除了读书看报,现在也没什么新颖的娱乐方式,人总得打发时间的。”
黎今颖抿嘴笑笑。
她莫名有些羡慕这个时代的纯粹,没有短视频没有短博文横行,得到乐趣反而很简单。
两人推着车走到了门口,黎今颖盯着琳琅满目的架子犯了选择困难症。
“买杂志?”,老板补完货,主动招呼他们两位年轻人的生意,“《武林》这期只有一本了,要不要?”
黎今颖想都没想:“要!”
旁边,聂浚北看她着急忙慌的模样,小声问:“你还看《武林》吗?每次练新兵的时候,休息时间传阅最多的就是它。”
黎今颖摇头:“因为它只有最后一本,来都来了,跟风买个畅销货。”
黎今颖接过杂志,瞧了一眼封面,一个短寸打扮的青年男人正架着姿势,她看不出来是少林派还是咏春拳,模特旁边标了几行小字:散打十八招式、老年太极、探寻气功奥秘。
她随手翻了翻,果然在擒拿格斗前面的黄金版面瞥见了黄药师与梅超风的身影。
上一世她能看懂武侠小说时,这本杂志早就销声匿迹,压根不知道《射雕英雄传》最初是在这本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书册上连载。
付完钱,老板打量他们许久,从穿着和谈吐中瞧出他们两人经济富裕。
于是,他又接着展示:“这本女同志们都喜欢,要不要一起买来看看?还有这个,这些……”
黎今颖正欲拒绝。
旁边聂浚北已经付完钱:“都来一份吧。”
黎今颖拉了拉他的左手臂:“买这么多?哪里看得完?没时间看啊!”
聂浚北已经替她收好:“火车上看嘛,你值夜班也可以看,碎片时间挤一挤总能消化完的。”
黎今颖心里默默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