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招降姜央,是因他的法力修为,是因他的神明血脉,是因他是三十三重天的潜在威胁。如今,他被封印了,只怕破了阵法,他的修为也会大有损耗。这意味着,他失去了归降的资本。”王母道。
“母后!”龙吉将芭蕉扇举过头顶:“母后,儿愿交出芭蕉扇,求母后救儿夫君。”
“时机一旦错过,便不再有。如今唐三藏已带着徒儿们到了火焰山,山火如何灭,他们自会想办法。你这芭蕉扇,三十三重天已经不需要了。”
龙吉感到难以置信,她仰头看着母亲,心内生出悲凉,却仍旧不愿放弃:“母后,儿求你了,看在我是你儿的份上,救救我的夫君,放过我的孩儿吧。”
“你孩儿险些犯下大错,是我让南海观音出手制止并悉心管教,谈何放过?至于你的夫君,龙吉,你要学着长大,懂得何为担当,当初既然做出选择,现下便该承担。”王母道。
“母后!母后!”龙吉仍旧不愿相信,母后会如此不讲情面。
“龙吉,别再拿母女情份祈求,我的孩儿,不该如此。”王母劝道。
话已至此,龙吉站起身来,满腔愤怒,已无法控制:“怎会有你这般母亲?竟看着女儿夫困子散,你怎会这般狠心?”
“你还是孩童时,我便教导你,你的一言一行,不能只顾自己,要顾虑三十三重天,要顾虑三界。你不愿担起责任,私自下界,同魔王为伍,我没有出兵征讨,默许戬儿关心你,已尽到母女情谊。你不该再有更多奢求。”
“又是三十三重天,又是三界。在你心里,可有我这个女儿一席之地?”
“那你呢?你可有顾虑过我和你父王的心意?”王母问。
“我有,我的心里从未忘记你跟父王的教导。这些年,我虽在凡界,但我建有一座庙宇,也尽己所能,护佑了一方百姓。我并不像你想的那般不堪。”
“可笑,我想将你教导成心怀三界的神明,你却只拘泥于一座小庙,还是一座不通神明,一味满足的妖庙。”王母道。
“母后,你做到了吗?你和父王在这高高的三十三重天上,你们怎能知晓凡人一生的短暂和不易?你若是心怀三界,你为何不救姜央?你只要开口,那些仙神定会下界相助。”龙吉说。
“说了这么多,你还是冥顽不灵。能救得了姜央的,都是九州时的神明,他们大多同姜央是旧识,若他们想救,何须我开口?”
“不是的,母后,那些老神,大多躲在仙山修行,他们不救姜央,是不愿惹是非。”
“龙吉,母后也不愿惹是非。”
“你不帮我。好!我去找父王。”龙吉道。
王母将龙吉拉住:“你父王为三界劳累,你莫要拿这些琐事扰他。”
“这不是琐事,是家事,是比三十三重天,比三界,都重要的事。”龙吉道。
王母被龙吉的固执惹怒,她扬手要打:“你怎能说出这样的话?”
“舅母。”杨戬匆忙跑进,拦住快要落下的巴掌:“舅母,龙吉太急了,她心内定不是这样想的,她只是着急救夫君。我随她去,我是她哥哥,不是三十三重天要帮魔王,是哥哥要帮妹妹。”
“哥。”龙吉扑到杨戬怀内,像是在大水中抱住了漂浮的木块。
“一听闻,我就在找你,我知道你会着急。”杨戬安慰着哭泣的龙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