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珠很笃信的点头:“肯定能做到!”
那些在80年代后逐步实现的技术,于1978年的武钢而言,已经有点像天方夜谭了。
她望着老技工们眼中的火苗,忽然想起师兄在实验室说过的话:“技术从来不是空中楼阁,是一代人踩在另一代人肩膀上的攀爬。”
若不是眼下轧钢机的精度、电炉的控温系统跟不上,她恨不能直接摊开21世纪的冶炼数据——可她清楚,饭要一口口吃。
就像此刻,她一点点饿得双腿发软,眼前发黑。
空荡荡的胃终于发出抗议,
"咕咕
"的声响在突然安静的车间里格外清晰。
厂长猛地拍了下脑门:“快快快!谁那儿还有吃的?赶紧给周同志垫垫肚子!
"
一位四十出头的车间主任从怀里掏出半个馍夹菜,有些不好意思地递过来:“这是掰开的,不是咬过的……就是有点干了……
"
周明珠二话不说接过来就往嘴里塞,边吃边含糊地说,“这多不好意思!你们也都饿着肚子呢……
"
"你这丫头!”卞惟雍忍俊不禁:“都快吃完了才说这话?
"
周明珠鼓着腮帮子,眨巴着噎得水汪汪的杏眼:”我是真饿啊!
"
大家看着周明珠那副可怜巴巴的模样,活像只饿急眼的猫娃子。
厂长臊得满脸通红:
"都怪我,讨论得太投入,把吃饭这事给忘了!明天一定……
"
采买办主任笑呵呵地赶忙道:
"厂长!瞧我!我都忘了给您汇报了!我早就让我家那口子准备着了,饭菜一直在灶上温着呢!我这就叫她给弄来!
"
厂房角落,一个学徒凑近老师傅,喉结滚动着小声问:“周同志给的法子,是只咱们武钢有,还是鞍钢、冶钢也能用?”
这是哪来的黛玉发言啊……
周明珠咽下最后一口馍,嘴角还沾着一点菜渣。
她环视众人,目光在每一张被钢火常年熏过的脸上停留。
这些朴实的面孔上,写满了对技术的渴望,对荣誉的期盼,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当然……
"她故意拖长了音调,看着众人不自觉地屏住呼吸,才突然绽开笑容:
"是咱们武钢先来!总得有人第一个吃螃蟹不是?
"
办公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几个年轻工人甚至激动地抱在了一起。
老技工们虽然克制,但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
这一刻,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武钢站在全国钢铁行业最前沿的辉煌未来。
卞惟雍指尖划过图纸上的转炉改良图,还是低声对厂长说:“这些法子,咱们武钢先试。等跑通了流程,写成教材,全行业都能学。”
其他人微微诧异,厂长却轻轻点头:“咱们吃过“技术壁垒”的苦,也更懂“众人拾柴”的理!你放心!我们武钢第一个试点,肯定会努力做好这个第一的!
然后,让全国的钢厂都强大起来,我们国家的钢厂才算是真的在世界技术上前进了一步!这个道理,我们武钢人都懂!”
周围的老技工和骨干们脸上的私心也都退了下去,他们觉得厂长怪不得是厂长,这觉悟没的说!
就算其他钢厂将来也用了革新的技术,那他们武钢也没在怕的!他们是第一!
周明珠听完卞惟雍和厂长的谈话,不由得感到这些吃苦耐劳,仍心存大义的人,真的非常的可敬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