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丝苹果外焦里嫩(改)
周老师作为老教师,只矜持的推了推眼镜,看向余老师手里的饭,闻着这个味道,下午才吃过怎么就又饿了。
旁边的崔老师也端起来自己的茶杯喝了一口,眼神看向余老师手里的剩饭。
余老师还在准备明天的教案,把腊肠饭放在桌子上,随意的先吃了一口,然后就有些愣住,本以为就只是闻着有些香来着,没想到啊,这个腊肠有嚼劲,米饭饱满醇香,还带着一些米焦,就算是在冰箱里放了一下午,只用微波炉打一下都这么好吃,她也顾不上,食欲大开,吃的特别快,腊肠不腻,一种果子的清香味。
这会办公室里突然意外的安静下来。
周老师跟崔老师也没因为这次的月考成绩吵架。
余老师吃到中间喝了一口茶,擡头看到两位老师,愣住,咋不吵架了?他们俩每天都要拌嘴,一般是从早自习开始的。
“周老师,崔老师,有什么事情吗?”
周老师还是要面子,摇了下头,只坦然的颇有长者风范的开口,“没事的,我说你吃这么快,别噎着。”
余老师抿嘴笑笑,继续吃自己的,没一会就吃的干干净净,然后就仔细想了一下,今天是在哪家店买的饭来着,主要是经过那个胡同的时候就闻到了香味,直接进去,也没太注意,明天还是要再过去吃一趟的,主要是距离的也近,她想着就站起来把桌子上的袋子跟饭盒收拾干净,提着出去扔垃圾。
崔老师看余老师出去之后,才看向周老师。
“这小余老师买的饭还挺香的。”
周老师冷哼一声,“崔老师,你还是先想想你们班的成绩吧,我看今年你得输给我。”
崔老师不愿意理他,干脆背着手就出去到班外面溜达两圈,看看晚上有没有学生上晚自习不好好学习的。
周老师是坐在自己办公室里,怎么看考试成绩怎么满意,整个班级的平均分在四个班里总排名是第三,好歹不是倒数第一就是进步啊。
第二天是周五,徐小溪可忙了,因为周六一般休息,熟悉的顾客都会过来打包的打包,吃饭的吃饭。
徐小溪一大早就忙个不停。
下午也没再炖牛肉汤,在包答应给李瑶的饺子,做的猪肉白菜的,今天的白菜很是水灵,上午不少顾客都觉得这饺子很鲜,肉馅还很劲道,特别好吃。
李瑶下午放学就过来。
徐小溪明天休息,今天也就闲着没事,手速也快,所以包的就多了一些。
李瑶跟吕和跑着过来的。
徐小溪包完就放到冰箱里了,放在袋子里也不怕压着会粘在一起,每一个都是冷冻好的。
“这个是的,猪肉白菜的,你煮过这么多次,应该也很熟练了吧。”
李瑶看着这一大袋子,高兴得不得了。
“是的,谢谢姐姐。”付了钱就直接提着饺子回了家里。
李瑶跟吕和赶紧回家,要把饺子冷冻上,家里没人。
李爸跟李妈回了乡下老家收拾院子,还没回来。
李瑶把自己买回来的饺子放到冰箱里,然后就去写作业,等到六点多她自己又出来煮了饺子吃,没想到猪肉白菜的这么鲜,一咬就满口汁,肉馅还有嚼劲,吃饱喝足就把碗筷都洗干净,这次姐姐卖给自己很多,明天周六去看爷爷奶奶,顺便给他们也带一些。
李爸李妈晚上八点多到家,两个人在路边的小摊上随便吃了一份炒面。
李瑶这会在客厅看电视,听到门响看了一眼。
“爸妈,你们回来了。”
李爸嗯了一声,“你吃过没啊?”
李瑶点头,“我去买了饺子,老板姐姐给我准备了一大袋子,这个饺子很好吃,我明天准备去给爷爷奶奶送些。”
李爸跟李妈走过来坐在沙发上听到闺女的话都愣住了,咋的了?闺女能买到?他们咋买不到?
“你买的是那个徐家餐馆的吗?”
李瑶眼睛还看着电视只随意的抿嘴嗯了下。
李爸李妈对视一眼,得,他们两口子的脸还是没闺女的白,不过以后也不用担心,他们俩再出去跑车,孩子有地方能好好吃饭呢。
下午徐小溪把李瑶送走,店里也收拾的干干净净,把蔷姐给的一箱子柿子拿了出来,里面本来就有几个原来是要熟了,用苹果这么捂了两天,居然熟的都差不多了,她全部捡出来放到一个袋子里,骑着电动车提着回家。
下午这会太阳已经看不到了,天就更冷了,到家得时候徐池已经在自己写作业了。
徐小溪看了一下时间,挽起来袖子就把带回来的柿子全部都剥了皮,这个柿子没核,两个大柿子就有一碗,她倒进去一些玉米面,搅拌均匀,别的都不加,打开火,热锅凉油,半勺搅拌均匀的柿子铺进去,一直到油把柿子煎的定型,再用锅铲翻另外一面,两三分钟好了一个。
柿子馅糯甘甜,而玉米面是带着粗粮的香味,两者放在一起,玉米面中和了熟透柿子的甜味,整个饼煎下来,焦脆香甜,但不腻,反而越吃越香甜。
徐小溪先尝了一小块,有些烫,味道不错。
“徐池,出来吃点东西。”
徐池在看初中的数学书,他知道自己聪明会比别人学得快,所以也不想浪费这个天赋,就想多看看。
“来了。”
徐小溪锅里把玉米面的煎完,就又剥开两个,加面粉来搅拌,放在锅里煎的。
小麦面粉的相对不会那么的焦脆,更加的软糯,吃起来也更甜一些。
“这两个你都尝尝。”
徐池觉得小姨做的都很好吃。
徐小溪还端着给赵奶奶送了一些。
这几天天冷,赵奶奶晚上也很少下去跳舞,在家里打扑克会比较多。
“做的柿子饼,您跟汪爷爷尝尝。”
赵奶奶可喜欢徐小溪了,这孩子有啥好吃的都会想着他们老两口,晚上回家还时不时的捎东西回来,接过来盘子,转身又到厨房从冰箱里费劲的拿出来一袋子苹果。
“正说呢,有亲戚给送来了两大袋子苹果,我跟你汪爷爷也吃不完。”
徐小溪看到赶紧上前接了一下,“怎么这么多啊?”
装苹果的袋子跟农村上化肥的袋子是差不多大,所以很沉。
赵奶奶哎呦一声,伸手捶捶自己的腰,刚刚还是有些闪到腰,“那个亲戚家里就是种苹果跟梨的,我跟你汪爷爷就爱吃苹果,什么那句话怎么说,一天一个苹果,就远离医生。”
徐小溪听这么说笑了起来。
“说的是。”她两只手努力的提着一袋子苹果到自家家里,然后拿过来菜篮子坐在马扎上,把里面的苹果一个个的挑出来,看看有没有磕着碰着的,这样的分开放,不然容易坏,正忙着就接到了电话。
徐小溪看着手机上的备注,姑姑?原主手机里的通讯录她一个都没改,仔细想了一下,原主爸爸只有一个亲弟弟就是徐二叔,这个姑姑是原主爷爷哥哥的闺女,也就是原主爸爸的堂姐妹,说实话,很久没联系过了,虽然迟疑了一下,但还是接了。
“姑姑,有什么事情吗?”
那边听起来也挺热情的,“小溪啊,我有个事想着还是要提醒你一下,就是你爷爷给你爸爸之前认了一个干爹,虽然你爸不在了,但你看你爸那个干爹的闺女的女儿结婚,明天再聚顺斋,你得去一趟把份子钱给随上啊。”
徐小溪开了免提,手机放在地板上,手里倒是还在选苹果,这个亲戚关系实在太过混乱,而且在原主的记忆里压根就没这号人物,很多年都没联系上的人,现在又突然冒出来。
“姑姑,我一个小辈,这么多年没联系,我想也没必要再联系。”而且按道理来说人家结婚,要是想让自己参加婚礼,怎么说也会自己打电话过来才对。
姑姑听见这话就有些不乐意了。
“小溪,这话可不是这么说的,你看看,你年纪轻轻的就跟家里的亲戚都闹掰了,传出去对你的名声也不好,是吧,咱们这个小县城就这么大,大家低头不见擡头见的。”
徐小溪听到这话就突然明白她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应该是徐二叔没少在背后骂自己,她倒是不在意。
“姑姑,我又不在乎这些虚名,你要是没事我就挂了。”
姑姑怎么觉得徐小溪这孩子咋这么难沟通,说什么都油盐不进,还想再说什么,就听到手机里滴滴的声音。
徐小溪这边已经把电话挂了,原主日子过的最艰难的那些年,这些个亲戚倒是一个都没出来帮忙,但凡出来帮过忙,怎么可能没记忆,她看着手中红彤彤的大苹果,从前从来没这样的烦恼过,毕竟她是个孤儿,现在有这各种各样的亲戚,大概这也是原主不太愿意回到小县城的原因。
江县的秋天很短暂,温度降的很快,特别是过了国庆跟中秋天就跟入冬差不太多,今年的国庆跟中秋挨着,直接放了八天,不过放假之后就要连上七天班,这个叫做调休。
苹果跟梨看起来都是大丰收,店里的菜单可以加个甜品,就做个简单又好吃的拔丝苹果了。
徐家村。
徐二叔正在跟自己的堂姐通电话。
“徐小溪就这么说的?”
徐姑姑嗯了一声,“这丫头怎么这么倔,她现在没爹没妈的,也不怕得罪我们这些长辈,说话是一点面子都不留,真是翅膀硬了,到底是不一样了。”
徐二叔早就领教过了,人看着温温和和的,说话办事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比他大哥和嫂子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