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合纵连横藩王起兵
收回土地的方法商议出结果,却不是能马上就实施的。
因为,地主富商不可能听信楚枭一面之词就相信,他手上有高产粮。
必须让所有人看到成果才行。
如此,遥清刚到手的土豆,还没捂热和就被楚枭命令手下私兵种在他目前拥有的土地上。
钟书雪说,土豆是很耐寒的作物,冬土豆的收成比不上春秋两季的土豆,但也能有收成。
且会,更惊艳!
试想冬天都能亩产几千斤,那还有谁会对这种作物不上心?
楚枭手上有七万精兵和从各地山寨俘虏的五万山匪,用了十天的时间才把所有土豆都钟下去。
在楚枭安心种地的时候,关于他的残暴之名,已经从荒南和京城传开,且消息已经在一些地方汇合。
如果只是一个流言说楚枭残暴不仁,那大多数人还会抱着怀疑的态度,但两股流言同时传开,其中一股还来自被楚枭严密把控的荒南,那就没错了。
一时间,因为天罚心偏向平南王的百姓,瞬间调转枪头,开始声讨平南王造反一事,甚至很多地区的百姓自主娟粮,就为了让朝廷能快些平定内乱,也是为了让朝廷早日救出太子。
楚枭面对这流言纷纷,倒是不以为意,安然等着皇帝的粮食送来交换,另一个涉事人就不能平静了。
西南平南王府内。
平南王得知消息,气得打杀了来报信的小兵。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那个孽子,孽子!”
“王爷,世子处事太过荒唐,还是快快召回,不能再让他在外面胡作非为了。”
说话的是一个留着八字胡的书生,一把羽扇摇晃,很有几分文人风流。
平南王牙齿紧咬,愤愤的捶桌,“先生以为本王不想吗?是那孽种根本不听本王的话,他早就脱离了本王的掌控!”
“果然是个祸害留不得,本王早该知道他是灾星的时候就掐死他!”
公孙瓒沉默的看着平南王发怒,快速在心中点评:优柔寡断,有勇无谋,识人不清,不足为主。
很快,公孙瓒就在心里做下离开的决定,平南王还一无所知。
“先生,现在百姓抵抗,优势全无,本王该如何是好?”
公孙瓒羽扇摇摆,叹息道:“王爷,为今之计,只有联合各地藩王起兵,分担压力。”
平南王眼眸微闪,“他们怎肯?”
公孙瓒淡笑,“肯不肯,不是他们说了算。”
平南王看着公孙瓒朝着京城的方向拱手,明白了其中深意。
“确实,有本王起兵一事,皇帝不可能还能放心各地藩王,他们不想被朝廷清算,就只有起兵,搅浑了这水。”
公孙瓒笑而不语,等待平南王下命。
很快,平南王就收拾好心情,郑重对公孙瓒一礼,“先生,此次游说各地藩王,劳烦了。”
公孙瓒正襟危坐,收起羽扇,神情严肃,“王爷严重,是属下应该做的。”
……
历朝永宏二十一年末十一月十三日,记录了历史新篇章——历朝终结的起点,各地藩王从此开始,纷纷起兵。
这一日,公孙瓒顶着风雪,来到承恩王封地。
作为世子的遥清在京城便和楚枭不清不楚公开在一起,现在更是跟随平南王世子楚枭造反,承恩王已经是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一直没有起兵,只因为承恩王太穷了。
这是穷是给皇帝看的,也是真穷。
承恩王养了上百儿女,花销巨大,年年哭穷,这也是皇帝最不忌惮承恩王的原因。
可惜,遥清和楚枭让承恩王的谋划一朝落空,承恩王可谓是是恨极了平南王。
平南王派来的人,承恩王应该不想见才对。
可遥清早就修书一封送到承恩王手上,言辞恳切的告诉他如何做才有可能在绝路中走出一条坦途。
所以实际上,承恩王一直在等平南王的人到来。
公孙瓒受到了承恩王的热情款待。
承恩王的异常,让公孙瓒十分感兴趣。
因此承恩王狮子大开口要二十万斤粮食,公孙瓒同意了。
唯一的要求便是,承恩王告诉他,为何这般轻易就见了自己。
承恩王也没瞒着,把自家儿子遥清的信拿出来给公孙瓒看,苦笑,“本王那逆子把什么都说透了,本王还能不明白吗?”
“现在起兵生死难料,但不起兵一定得死,本王还是有那个魄力赌一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