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五十八宇文护3摄政的你屠龙弑帝
公元559年8月,到公元560年5月。
这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中华大地上的三个割据王朝,先后排着队地,给各自的皇帝,办了丧事。
先是公元559年8月,长江边的建康城,刚刚取代萧梁,称帝建国的南朝陈霸先,做皇帝只做了两年不到,便撒手西归。
然后是年底,漳河边的邺城,北齐魔君高洋,回归地狱。
本来,他们家的皇帝死,不关你宇文护的,这渭河边上,长安城里的北周朝,多大点事。
可你宇文护,偏要没事找事,愣是要把自家那个年纪轻轻、健健康康的皇帝宇文毓也弄死,也要来跟大家一起,凑个热闹,办场丧事。
这是继西魏恭帝元廓,北周孝闵帝宇文觉之后,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被你弄死的第三个皇帝。
但又和前两个皇帝不同,前两个,不是你选的,不和你意,你要杀,勉强也说得过去,这宇文毓,是你自己选的皇帝。你为什么也要把人家弄死?这是怎么回事?
两年前,废黜宇文觉之前,你和于谨就已经议定,要拥立宇文泰的庶长子,时年二十五岁的宇文毓。
那年九月,金秋时节,你在长安城的西门口迎候,等待从岐州刺史任上被召回的宇文毓,跟你一起进宫,去继承已经空缺出来的大周天王宝座。
你心里暗暗发誓,这一次,你要把他好生辅佐,不能再出什么差错。
宇文毓来了,他和颜悦色地亲自驾驭着,一辆简简单单的马车,和几个骑马的随从一起唱着悠扬的歌。
你都好些年没见过他了,你这个低调的堂弟,做什么,都很难引起旁人的注意。
他出生的时候,宇文泰还在贺拔岳的西征军里,做夏州刺史,刚刚接管了夏州统万城,那是最后的匈奴王赫连勃勃,曾经的都城。在那里,血气方刚的宇文泰,搞大了婢女姚氏的肚子,生下了一个男孩,小名统万突,大名宇文毓。
虽然是宇文泰的第一个儿子,但无奈母亲姚氏,身份低微,在这方面很是讲究的宇文泰,因此从来没有把他,当做过自己正儿八经的长子。
大多数时间里,宇文泰都不怎么搭理这孩子。他从小在母亲身边长大,像他妈妈一样,性格温顺,不争不抢,懂事。
宇文毓这么懂事,终于让他爹宇文泰,都觉得不好意思,于是在独孤信联姻提出想要联姻时,宇文泰想起了这个庶长子,让他娶了独孤信的长女,也就把他,拉进了高层政治的圈子。
但是,在考虑继承人时,宇文泰还是首先淘汰了他,因为他太乖了,看上去,实在是胸无大志。
而你,在废黜宇文觉之后,想到由他来继承天王之位,也恰恰是因为他看上去,实在是胸无大志。
你没有想到,他其实,是一个,被所有人低估了的孩子。
长安城的西门口,你走上前去,向他施礼,然后拉着他的手,就要一起往宫里走。
没想到,他在自己的马车前站定了,慢慢收回被你拉住的手,轻轻地摇摇头说,他应该要先回自己原来的府邸,先去拜见自己的母亲。
他说话语气温和,但态度坚定,且理由也合情合理,你要是拒绝他,就会显得你做事,无情无义。
你只好放他去了。
结果,他一回到家,就不出来了。你三番五次地派人去请他进宫继位,他都不来。
你有些火了,再派人带话给他,问他到底想要怎样?
他说,要百官联名,写一个公开的正式文书,送过来。
哦,他是要走百官劝进的这个程序啊。哟呵,还挺讲究,那行,这个好办,你连夜连晚地叫人写了劝进书,收集了百官签名,一大早就公之于众,然后给宇文毓送去。
宇文毓按照程序拒绝,你中午就送了第二趟,他又拒绝。
下午吃完饭之前,你送去了第三份劝进书,宇文毓这才接受,算是走完了三辞三让的标准程序。
当天晚上,宇文毓在百官的簇拥下进宫,进宫后的第一次谢辞中,他只是笼统地感谢了百官的劝进,并没有把你单独列出来,特别点名感谢你。
哦!你一下子明白了,难怪他一定要走这个百官劝进,三辞三让的程序呢,原来这样一来,至少在正式的公开程序上,他的君主地位,并不是来自于你的拥立。
他是在向天下宣告,他的天王宝座,来自满朝文武的一致推举。
既然如此,那就不该,再任由你宇文护弄权。
呵呵,这小子,还真的,挺懂事。
你心里掠过一丝的不快,你自己,都为此感到奇怪,你不是说过,你情兼家国,只要宇文家的江山,后继有人,你就算立刻死了,都会含笑九泉吗?
现在,这个继承人看起来不错啊。
那你为什么,会感到有些不快呢?
你怎么了?
没,没怎么,凑合着过吧。
过了一个月,你和宇文毓,看起来,相安无事,实际上,试探彼此。
这时,六十四岁的柱国大将军李弼去世。
办完了他的丧事,宇文毓突然在朝堂上当众提出,应该马上增补一位柱国大将军。
又是那个,连于谨都不会支持你的敏感议题。大家都很支持柱国大将军持续的更新增补,因为这样一直更新下去,总有一天,会轮到他们自己,这种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的希望,能让大家感到未来有奔头,好日子在后头。
宇文毓这么当众一说,大家在情感上,一下子就站到他那边去了,压力,到了你这一边。
这一次,你不想再为了换取大家的认同,随便让步。从下决心毒杀宇文觉的那天晚上开始,你就已经,不害怕孤独。
你说出了小叔生前,那个说不出口的想法,希望能压一压大家。
一旁的宇文毓,却阴阳怪气地说:我不知道,父亲当年,有这种想法啊。他老人家生前,一心为公,怎么会这么想呢。
他宇文毓毕竟是宇文泰的儿子,比你这个堂弟,他的关系更加紧密,所以,他的否认,看起来,更有公信力。
况且,更符合大家的利益。
你好想指着他的鼻子,狠狠地骂上两句。不过,想想那样不太好,那会把场面,搞得太难堪。宇文泰的那些个心思,毕竟早已死无对证,这样争论下去,只会把水,白白搅浑。
况且,你向来都不喜欢,嘴上的争论。
“那么,天王殿下,实在要增补柱国大将军的话,您手上,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吗?”你调整了一下呼吸,忍下了那口气,最后决定,以退为进。
“寡人的四弟,鲁国公宇文邕不错,哥哥您看,怎么样呢?”
呵,就这么诈他一下,他就摊牌了,不过如此嘛。
“老臣耳背,没听清,麻烦天王殿下您,再说一遍。”
你耳朵不背,你故意的,你想让那些,对他抱有莫名希望的人,听清楚。
“寡人是说,四弟宇文邕,可以增补为柱国大将军。”
“天王殿下,本朝的柱国大将军,都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元老啊,鲁国公虽然贵为太祖文王的第四子,但毕竟今年才十五岁,尚且寸功未建,若硬要封为柱国大将军,恐怕,难服天下人心。”你故意提高嗓门,把这几句话,说得抑扬顿挫,尤其是最后“天下人心”四个字,更是一句一顿,掷地有声。
你明显感觉得到,刚刚还对宇文毓抱有希望的人们,对他失望了,原来,他想增补柱国大将军的原因,只不过是想往军队里,塞自己人。
宇文毓也发觉了,自己摊牌太早,已经输了这一招,却又还是不依不饶,他直接向你发出质问:“那去年,您为什么增补李远为柱国呢?比起第一批战功卓著的柱国大将军,李远的资格,也不够啊。”
李远就坐在百官第一排的最右边,听到宇文毓的话,立即涨红了脸。
呵呵,听宇文毓这么说,你心里顿时得意,这孩子长期在外地做刺史,长安城里的事,在他看来,如同神仙打架的样子,他看了个大概,却看不到要害。
他真以为,是你愿意把增补李远,进董事会啊。
他不知道,这是你当时对宇文觉,很不情愿的一次让步。
那好,既然他这么说……
“天王殿下说的是,李远之子李植,蛊惑先王,祸乱朝堂,这笔账,还没算完呢,既然殿下今天说起了,那老臣立即将李远,赐死!”说罢,你冲一李远拿出去,砍了。
你这突如其来的手起刀落,吓得大周天王宇文毓,不敢再多说。
他不敢说了,你却要说:“天王殿下,如此一来,是不是就需要增补两位柱国大将军了?这样吧,你增补一个宇文邕,也让老臣,增补一个,你看,如何?”
见识了你这下马威的宇文毓,哆哆嗦嗦地说,都听……哥哥您的。
你提名你麾下的将领尉迟刚,升格为柱国大将军,接管李弼留下的两军四府,归你指挥。
这样一来,宇文泰设立的十二军二十四府,分别由八位柱国大将军中的六位平分。
李虎逝世后,他下辖的两军,改由宇文泰直辖,宇文泰托孤给你,你升格为柱国大将军,也就接管了这两军四府。然后你杀赵贵与独孤信,又接管了他们的四军八府。
现在,你又安插尉迟刚,替你代管了李弼的两军四府。
如此一来,北周全国兵力的十二军二十四府中,你一人独领八军十六府,剩余于谨、侯莫陈崇的那四军八府,也是你的同盟。
你又铁着脸色去找侯莫陈崇,厚着脸皮去找于谨,要他们把剩下的兵力,都让给自己,你承诺保他们,子孙太平。
大势所趋,他们也不敢说不行。
于是,西魏时期部分恢复起来的部落兵制,被彻底取消。全国兵权,彻底掌握在你一个人手中,柱国大将军,从此成为一个空头名号,宇文泰生前,说不出口的那个夙愿,似乎,就此完成了。
只是……
既然柱国大将军,已经贬值为一个空头名号了。这时候,你变得慷慨起来,同意把宇文邕,也封为柱国大将军。
受封仪式上,你看这位十五岁的柱国大将军,英气逼人,看起来确实很像他的父亲宇文泰,年轻时的样子。
你想起于谨说过的话,这孩子,你驾驭不了。
或许,宇文毓一定要把他这个弟弟提拔起来,除了争夺兵权,还有别的意思?
冬天的时候,于谨告老辞官。
你赶紧行动起来,招呼都不跟宇文毓打一个,就他留下的太师称号,忙不叠地封给了自己。
宇文毓也不跟你打招呼,朝会的时候,直接宣旨,命令释放卷入北周立国两年以来,卷入政治斗争而获罪的前朝皇室,元氏家族人员。
无非是想释放元进嘛,那个在宇文觉身边,跟乙弗凤、贺拔提一起,挑唆他来对付你的那个家伙。
他宇文毓和元进,并无私交,他想释放元进,一是想给大家卖个好,再就是想说明,你做的事情,尤其是针对先王宇文觉,所做的事情,都是错的嘛。
随他便吧,你只争输赢,不争对错。
你胸有成竹,你见招拆招,你完全有把握,压过他
首都长安城所在的雍州,政府正常换届,你看准机会,突然身份下沉,以太师、晋国公、大冢宰之尊,把地位关键的雍州牧职位,也给兼任了起来。
这样的话,在中央层面,宇文毓的旨意,原则上讲,必须经过你这大冢宰的同意。
即便宇文毓没有经过你同意,强行发布某种旨意,能不能在地方上落到实处,还是绕不过你这父母官,雍州牧。
你还把主要管理长安城的长安县,东面主要由官员居住那半边,专门分离出来,设置为万年县,由你的爪牙直接监管,以便控制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