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刑
宋成玉一下朝就回了宋府。
牧晏住的地方离宋府并不算远,骑马一炷香的时辰便可以到。
那院子本来是宋成玉名下一处荒废许久的私宅,半个月前特意清扫出来又重新装整一番才暂时成了安置牧晏的地方。
宋成玉下车时,已接近晌午,热浪般的风卷起衣袍,灌进袖口里。
宋府门前的红灯笼已换成了白灯笼,两只灯笼随着风轻轻晃动,大门两侧木刻的楹联随着百年的风雨字迹早已模糊,当初修整院子的工匠想把这处楹联拆掉重写,宋成玉想也未想便拒绝了。
他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只是短暂留下的过客,总还是想着以后告老还乡,回到江南的村子里开一间私塾,种几亩地,春日赏花,冬日观雪。
宋成玉无暇再想这么多,大步迈上台阶,踏过门槛,门口的小厮早已垂首低眉地迎了上来,低声道:“大人,您昨晚去哪里了,可把老夫人和夫人给急坏了,齐姨娘昨日便哭晕了过去,今早醒来不吃不喝一个劲地念着小姐的名字,夫人让小的在门口候着您,让您一下朝就去见她。”
“知晓了。”宋成玉这趟回来就是专门要见母亲和祖母的,他擡眸看了那小厮一眼,又问道:“母亲现在还在陪祖母吗?”
“是的,昨日老夫人也被吓到了,夫人一直在陪着老夫人。”那小厮连忙道。
宋成玉无声颔首,没有再说话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廊,到了一处院落前,走过垂花门,径直推开了正房的门,一踏进屋子扑鼻而来的是浓重的药味。
“母亲猜的真准,确实是玉奴来了。”宋夫人笑着对宋老夫人说道,一手拿着针线,一手拿着绣花绷子,面貌慈柔。
“那是自然,玉奴是我从小看到大的,光听脚步声我就能分辨出来。”宋老夫人斜靠在软塌上,不时抵唇轻咳,常年板着的脸在看到宋成玉时柔和了许多,“你快起来吧,说了好多遍以后见着祖母不必对祖母行礼了,你这孩子就是不听。”
她又有些嗔怪地对宋夫人道:“这大热天的你让孩子下朝直接就回图南院就行了,来看我做什么,我这老婆子能有什么事。”
宋成玉跪在地上却没有起来,直到母亲和祖母投来不解的目光,他才不紧不慢说道:“孙儿要向祖母请罪,孙儿做了一桩错事。”
他就这样笔直的跪在两人面前,身型请瘦皎然,身上穿着的绯红色的官袍更衬得人如画一般,如玉的脸仿佛蒙着一层薄薄的雾气,看不透他在想什么。
宋老夫人心里骤然浮现了些许不安,她从未见过一向乖巧的孙儿露出这样陌生的神情,不由得出声道:“玉奴这话是什么意思,玉奴若是在官场上做了错事,再怎么着也不该到我这个老太婆这里认错,你该去圣上那里。”
“此事是孙儿私德有亏,故而今日前来恳请祖母责罚。”宋成玉一字一句道,从头到尾他从未想过把牧晏没名没份地藏起来,他想让她光明正大做他的夫人,入宋家的族谱,以后若她愿意也可以再生养个他们的孩子。
宋老夫人听他这样说,内心的不安越来越重了,她实在是不知道宋成玉能犯什么私德上的问题。
她自认了解一手养大的孙子,自小就如庭院里的芝兰玉树,最是端方持正的君子。
他幼时在佛前发下的宏愿,宋老夫人到现在都记得────他说:“吾愿寻声救苦,渡尽众生。”
这样的孩子能犯什么私德有亏的事情。
宋成玉刚说出“宋晏”两个字,老夫人手中的茶碗已经掷到了他身前,碎成了好几瓣,紧接着她厉声呵斥道:“够了,不必再说,我不想听。”
他看着老夫人苍老的脸上浮现的怒气,那双阴沉沉的眼幽深沉闷,隐隐带着冷意,可宋成玉还是要说下去。
“她的事情是孙儿一手所促成,孙儿心悦她许久,见她要与旁人成婚,心生嫉恨将她绑走,又在莲香院放了一把火造成她已死的假象,昨日孙儿强行逼她与孙儿拜了天地行了夫妻敦伦,过几日孙儿会把她带回来,去祠堂拜过列祖列宗,给她一个正经的名分。”
宋夫人不可置信地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子,完全没想到他会做出这种事情:“玉奴,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莫要胡言乱语,再说了宋晏她与你可是……你们两人是没可能的,你快向祖母认个错,这事我们就当你中暑胡言乱语。”
“母亲,儿子所言句句属实,并非胡言乱语,叶生已经查过她只是齐见月雪夜捡到的孤儿,并非是与我有血缘的妹妹。”宋成玉早已料到此事不易,定然会遭受祖母母亲的阻拦反对,但这些困难他都不惧。
他怕的是他走完这九十九步,晏晏却连这最后一步都不愿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