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虽然不知高已有没有听明白自己的所言,但易长行宁愿希望他没有听懂。
因为,任何言辞,都不如实际行动带来的震撼大。
接下来,易长行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将全军所有人数,物资,全部清点了一遍后,又与各大将领和军侯商议了一遍,决定要保留大部分军力放在日后踏平北燕疆土之上。
如此这般,接下来就尽量不损失一兵一卒。
可该如何不损兵折将,就将北燕人全军覆没,这是个难题。
正当易长行一筹莫展之时,军中所配备的钦天监监正,这会儿将例行公事分簿成册,递交了过来。
监正跟随兵营出军,所需完成的工作事宜,是将战场周边的所有天象,气候变化之类的,全部事无巨细,精准地详细罗列。
这会儿,易长行看着那上面写着的:四月十七,小满,天降甘霖,利生长。
易长行忽而灵光乍现,忙问钦天监监正:“四月十七,不就是后天吗?”
“回皇上,正是。”
“朕记得,每逢小满之时,雨水陡增。”
“不错,这会儿正是颗粒谷物生长的时节,只是,最近一直在战争,可能今年的收成会不大好。但,破军与七杀之星光照于北方,紫微与太阳之星辰与破军、七杀之败相成刑克之位,且破军与七杀的气数已然在走下坡路,想必,北燕人大败,那是必然的。”
“朕且问你,你能否推测出来,四月十七天降甘霖的几率是几何?”
“回皇上,是九成。”
“我们目前所处于的方位雨水大吗?”
“算是中等的。”
“雨水最盛之处,是在哪里?”
监正凝神想了一会儿,又仰头看了看此夜昏黄的夜空,方道:“再往东去三五里便是。”
易长行赶忙回到桌案旁,看起了舆图,过了一会儿,他面露喜色,道:“那就是要靠近丹阳了。”
“正是。”
“去年丹阳大劫,北燕王他们联合福昭,陷我们万千兵将于水火。今年,咱们也给他们来个丹阳大劫,以一雪前耻!”易长行说到这儿,兴奋地擡起头来,冲着营帐外喊道:“来人啊!”
葛成舟和几个军侯走了进来,拱手齐声道:“臣在!”
“分拨出十万大军,一同向着东边行军三五里,稍稍靠近丹阳。剩余的,留在这里,以做支援。”
“是!”营帐内士气大振。
“这段时间,投降于我大邺的,共有多少人?”易长行又问。
葛成舟接口道:“三万五千余人。”
“让这些人,作为前锋,扎根于五里之外。其余咱们十万大军扎根于四里之外。”易长行指着舆图上说:“但是,咱们这会儿,给北燕人他们设个局。”
“什么局?”众人忙问。
载着高已的囚车“吱呀吱呀”地,颠簸着向前缓步推去。
高已这会儿已经极其不耐烦了,饿了整整一天的他,这会儿忍不住地破口大骂,道:“原先那地儿待得好好的,父王的兵还没打来,他娘的福政那个懦夫这会儿在跑什么?!”
推着囚车的,是这段时间投降大邺的北燕兵,投降之后,易长行安排了最能言善辩的人来,给这些投降的兵将们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又给了这些北燕人不曾享有过的好处。
不论什么世道,能给了真金白银的,都是爷爷。
因而这会子,推着囚车的这几个人,对着高已说:“太子殿下,其实,福政皇帝挺好的,这会儿他要求转换营地不是因为懦夫,而是听说最近不是小满了嘛,想寻个雨水少的,相对天气好的地儿,这样,让我们这些当兵的,少受些苦。”
这些人说着,脑海里想的却是他们为了攻打大邺,攻打卫国,不论雨雪天气,北燕王都让他们徒步行军。哪怕累了,病了,也要为了赶着时间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