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86
陆柚在高晋年回来给他说起运煤这个事情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煤老板的审美从来不让人失望],不过他马上反应过来,自己真的是前世被小破站那些短视频给洗脑了。
晃悠去那些无关紧要的念头后,陆柚仔细回想了一下,这时候似乎的确是国内煤老板们如雨后春笋崛起的时代。
如今这个时代讲究计划经济,为了尽可能地多养活一些人,大多数资源都掌控在国家手里,按需分配。
但在这种情况下,煤炭煤矿却是一个例外。
私人进入煤炭开采领域正是从八十年代开始。
当时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中央鼓励煤炭大省河东省加快产业发展。
既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河东省人民自然是积极响应号召,这也导致很快河东省的煤矿十座有九座都是私人老板在开采。
正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又可能是因为河东省的煤矿资源太丰富了,导致哪怕就几个人都能组建一个小型挖煤班子,所以河东省那一片随处可见挖煤的,大大小小,不一而足。
因为煤炭比木头耐烧,火力旺,而且不像是木头那样还得切割、晒干,基本上挖起来就可以直接卖出去变成钱,所以煤老板的荷包都特别鼓。
不过呢,煤老板们也不是没有烦恼的。
正因为河东省煤矿资源特别丰富,挖煤又没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所以河东省完全消耗不了煤老板们日夜兼程挖出来的煤。
可是国家其他省市地区对于煤炭的需求还是相当大的。
颇有点“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既视感,为了解决这种资源需求的不平衡,对于河东省私人煤老板将煤矿运出去这种行为,中央也是无形中放款了尺度的。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那些背景特别硬,做得特别大的大煤老板可以搭上官方或者稳定销售的路子,中小型煤老板们光是想办法如何将煤运出去就足够抠得头秃了。
因为没车也没人呀!
如今的车辆管控比较严格,光是学会开车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导致会开车的人也寥寥无几。
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代表,若是一旦有人愿意开车为这些中小型散户煤老板们运煤,那么赚的钱固然比不上煤老板本身,但报酬也觉得相当丰厚。
高晋年看重的便是这一点。
或许该他赚这笔钱,在首都那家柳桂香开的私人小饭馆里,高晋年就结实了这样一个有需求的小煤老板。
大概这世上真的有[缘分]一说,两人本来只是因为饭菜而闲聊了两句,对方几杯酒下肚,酒酣耳热之际,不知怎么的就聊到了运煤这个话题。
当然,考虑到那个时候还有孙师傅和另外两个老司机和他们带着的[接班人]在,再加上高晋年需要赶回家给高爱国做婚宴酒席所以他和对方并没有深入交谈,但从首都回来之后,高晋年在忙完了手头的事情后便和对方通过电报联系。
几封电报来回交流后,两人一拍即合。
而且可能身为煤老板,能做到需要把煤运出去这个水平,本事也不算小,那位姓贾的煤老板也是有一些人脉和渠道,可以买到二手车!在今天上午收到贾老板发的电报之后,高晋年当时就眼睛亮了。
XXX
只不过贾老板的打算是他可以买好两三辆二手车,然后招高晋年为他打工。
可高晋年却想的是自己买一辆,到时候带车加入——这样万一后面贾老板和他一拍两散,或者中途他自己需要用车做其他事情,也要自由许多,不至于被人掣肘。
毕竟如果只是想开车为人做事的话,他又何必去和贾老板交流那么久?高晋年完全可以开动脑筋加入某个厂子里当司机——不一定拘于棉纺织印染厂。
高晋年学开车可不仅仅是为了给别人开车当个司机就满足了。
有条件的话,他当然想有一辆自己的车。
只不过之前高晋年打听到的消息是这年头一辆新车贵不用说,普通人还买不到,都是要单位或者工厂才有购买资格。
可从贾老板话里的意思,那二手车是不需要什么购买名额的。
虽然价格便宜不了太多,而且还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需要会修的人才行,要不然掏空积蓄买一辆走两步就趴窝的破铜烂铁,人都要气死。
高晋年正是有钱又会修,感觉这二手车简直就是为他而生(bhi)的!甚至他都计划好了,等买到车之后,就可以走马上任开始将运煤这活儿干起来了,而且将煤送到目的之后,还可以考察目的地有什么特产是他顺路回去的地方所缺乏的——比如时尚的衣服、家家户户都想买的自行车、手表、皮鞋,或者一些山珍蘑菇腊肉腊肠之类的……
而且他自己有车,只要避开那些路霸,完全是想带什么带什么,能带多少带多少。
总之,坚决不会空车跑回来,能赚一点就是一点!只不过想要自己买一辆二手车,对高晋年他们现在也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所以高晋年是打算回来和陆柚商量的。
谁知道他还么来得及开口,先被陆柚给的惊喜给砸了一脸。
XXX
听高晋年详细说他和贾老板的往来的时候,陆柚正是被感激[过头],灵魂有些飘飘忽忽的状态,听到高晋年说的话,最开始差点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没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