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欲来
不提北方前秦内部,二王子苻生正日夜惦记着独孤珩,只说他回到会稽之后,果真按照自己所思所想行事,对于权势手段的使用也越发熟练,不能说游刃有余吧,但至少已经能够不让人从面上轻易看出他的想法了。
而这,也是他逐渐从青涩到成熟的重要一步,喜怒不形于色,方为做大事之人,不过他的心,一直未曾变过,依旧是忠君爱民的。
在会稽,他的独孤家的公子,这身份天然让他能够拉拢住当地的豪门世家,以刘靖父子为代表的中下层世家也早已选择投靠,这段时间对于军队田地以及官吏选拔上做的一些改革,也为他赢得了底层人民的支持。
虽说不是没有异议,但至少明面上,形势一片大好,而他又是司马裒的少傅,众人称颂他的同时,也就不免会加赞誉于司马裒这个琅琊王。
再加上独孤珩基于对司马裒的信任,将组建的会稽新军交由他指挥,又在王籍之和王羲之的帮助下,不遗余力的为其造势,这也就使得民间对于司马裒这位亲王的呼声越来越高。
虽然大半名声都是依靠独孤珩得来的,但毕竟,他得到了,而这件事,支持他的人有多喜闻乐见,那么反对他的人就有多忌惮厌恶,没错,后者指的就是太子司马绍。
眼看着支持司马裒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名声也越发的好,这无疑让太子司马绍感受到了深深威胁。
彼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公元320年,司马裒封王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又在会稽经营着偌大的家业和名声,就连皇帝司马睿都连年大兴赏赐,最重要的,司马裒还有独孤珩的支持。
这样一来,他的存在自然就让司马绍忌惮不已,因为此时的司马裒,也确实足以威胁他的储君之位了。
可眼下朝堂里并没有人愿意为太子说话,其根源无非是琅琊王氏的两位大人,王导和王敦,已经表明了态度,虽然没有公开支持二皇子司马裒吧,但对太子司马绍,也早已不如当初那般热络,甚至大不如前。
而今朝堂之上,几乎大半官员都是琅琊王氏的人,那么他们当然不会为太子发声。
至于皇帝司马睿,这两年他对太子,亦是多加苛责,与此同时,还对自己的二儿子司马裒多加夸赞,那他的态度,也就很明显了。
也就是说,太子司马绍现在的情况,跟四面楚歌也没什么区别了。
若是一直这样僵持着也就算了,可偏偏太傅郗鉴那儿言说已经算好了良辰吉日,希望让王羲之回来成亲,而琅琊王氏这边,王导和王敦也觉得历练的差不多了,是时候让孩子们回来了,便顺水推舟,用了这个理由,请求陛下恩准。
这是两家的大喜事,皇帝司马睿自然没什么好不答应的,他不仅允了让王羲之回来完婚,还许独孤珩和司马裒一起回到建康参加婚礼。
当然了,这次回来,他对这两个孩子也还有别的打算,这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可不管皇帝到底想怎么安排,总之他一下令,准许琅琊王司马裒以及独孤珩回建康,甚至还大张旗鼓的派人去迎接,这个举动,实在是太戳司马绍的心窝子了。
刚一得知,他便在东宫里大发雷霆,索性他还知道,自己是因为不满父皇偏爱次子,这才愤怒的,所以也就屏退了下人,但太子妃就避无可避,需要时刻面对着他,以防有什么意外。
这不是说她有多爱太子,实在是这会儿她和太子的儿子已经两岁了,不为爱情,为了孩子,为了家族,她也得想方设法的把太子的种种出格行为消弭于无形,即便不行,也至少要把消息控制在东宫之内,不能外传。
至于太子在东宫里的种种刻薄言语,太子妃也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往心里去就是了。
这次的事,她本来也想这么糊弄过去,直到她听到太子说了一句。
“父皇竟然用半副龙辇接他回来!他一个宫人所出的庶子也配?!”
“殿下,你说什么?”这下太子妃也坐不住了。
“我说你丈夫就快被父皇废了!”
“届时,你,你的儿子,都得被废!被软禁!”
“好给那个贱种腾地方!”
“现在你听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