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苏婉禾看着身边熟睡的男人,再也睡不着了。两人也有过失控的时候,每一次都是裴珣硬生生停下,她能听到裴珣在夜里粗,重的呼吸声,那双手放在腰间的时候还有灼,热的温度。
就像现在,裴珣最后还是没有碰她,只是将人揽着,看似已经睡着。
当初恪儿在皇宫被困,她走投无路,郑家见死不救,她寻遍了能找的人,那个时候,她别无他选,是裴珣救了苏恪,若不是裴珣,苏恪可能早就已经是皇宫里的一簇冤魂,永成侯府今非昔比,又在这皇城脚下,即便她没有想过去争什么,也逃脱不开。
在裴珣的身边,这都是自己欠他的。
男人剑眉星目,睡着的时候总是喜欢将手放在自己的腰间,苏婉禾索性转过身来,用视线一点一点描绘着他的眉目轮廓。
他的长相很是俊美,如果不是因为裴珣是太子,恐怕上门结亲的人已经数不胜数,但裴珣生在帝王家,他走的每一步,都是需要考量的,就像自己,和他不可能是一个世界的人。
等他有了太子妃,就是自己要离开的时候了。
裴珣霸道,甚至有的时候不容自己分说,却在背后已经做好了一切,其实一直为她着想。
苏婉禾突然笑了笑,将裴珣的手握住,寻了个舒适的位置躺进了裴珣的怀抱,终于闭上了眼睛。
崔刺史的动作很快,生铁被送到码头交货,这种时候,陆运本是最好的选择,但官道上四处是盘查,为了不引人耳目,裴珣将这一批货都提前放到了船上,等到生铁都装货便出发。再者他们带着这样大的货物,难免会引人注目,裴珣已经在各个码头让人安排了接应的人。
周策通知苏婉禾收拾行李,被告知她已经出去了,是郑翊约了她,作为彭阳县令,这几日时常脱不开身,郑翊得了空,想要将柳桑宁的事情解释一下。
木已成舟,柳桑宁已经是郑府的侍妾,便是他有心阻拦,一切都晚了,母亲的请求,他拒绝不了,即便他并不喜欢表妹。
两人站在碧波亭上,这几日积攒的雪将亭边的小路掩盖,走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今日没有旁人,走上台阶的时候,郑翊伸手去拉苏婉禾,被她避开了。
“窈窈,桑宁的事非我本意,父亲常年在外,我还未归家,母亲说想找个说话的人,表妹是她看着长大的。”
郑翊说完,看到苏婉禾面不改色,有些着急:“但是,你我成亲之后,我不会碰她,你才是府里的女主人,表妹也会跟着母亲住在一起。”
苏婉禾转过身来,想到当初郑夫人的语气,不觉笑了笑:“你我本是父母之命,当初你承诺不会纳妾,如今已然是郑家先背信在先。郑翊,我们退婚吧。”
“不可能,窈窈,你忘了当初伯父是如何将你交在我手上的吗?虽然他已经不在了,可我应该承担起照顾苏家的责任。”郑翊情绪有些激动,明明还有半月,他们便可以准备成亲了,如今竟然成了这样。
苏婉禾心中冷笑,说到责任,她确实不知,在侯府落难的时候,郑家在做什么,不是雪中送炭,而是落井下石。
“总之,我会亲自向郑将军退婚的,其中缘由,你不如问问郑夫人才好。”苏婉禾想到在画舫中的陷害,她大概没法将郑夫人心平气和奉为婆母。
郑翊斟酌着苏婉禾的话,还想要挽留,苏婉禾已经转身离开。
苏婉禾知道和郑翊早就不可能,只是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在这个时候就和他挑明,与裴珣一处,是她欠的恩情。
她已经让云枝收拾东西,裴珣昨夜告诉她可能就在这几日就要动身回上京。今日一早,郑翊差人传来了消息,两人一直在彭阳城,自江上一别,却并未见过面,柳桑宁的事情,郑翊不可能不知,只是在他的心中,她没有那么重要罢了。
苏婉禾出来只带了映月,上次在客栈被崔刺史的人盯上,这几次她们都小心翼翼。
想到裴珣喜欢这里的笔墨,苏婉禾趁着天色尚早去了彭阳城的墨书阁。
她给裴珣和恪儿都选了一份,刚刚走出店门,路过小巷的时候,上了茶楼,点了一壶茶水,不经意间听到有几个人鬼鬼祟祟在商议着什么。
她并非是个爱管闲事的人,只是走过的时候隐隐约约听到“县令”、“刺杀”的字眼。
这彭阳城的县令,只有郑翊,这几日她也在沿路听说了百姓对他的赞赏,不知是谁想要郑翊的性命。
她和郑翊的婚事已经不可能了,可是她却不能见死不救,只是现在去送信,显然已经来不及了,她记得郑翊和她分别的时候,似乎曾说过与人有约,要出去一趟,地点便是城郊的桃源村。
眼下已经过了一刻钟,她只能只身去告知他,就当是全了郑家曾经的恩情。
蜀地动乱,官僚腐败,崔刺史强征青壮男人到矿山,不少耕田荒废,百里之中,寸草不生,更借着客栈的营生名头在江边抢劫,与地方沆瀣一气。郑翊来到此处任官,为蜀地修了河渠,还从南方请了工匠,教妇女手工刺绣,这里尚且有了起色,只是树大招风,更何况是从上京来的外放官员。
没有根基,不知道在何时便被盯上了。
苏婉禾让映月回府叫人,自行做了马车到桃源村,希望能够及时赶到。
城郊隔得不远,苏婉禾不停催促车夫,毕竟晚一秒,一切便不同了,作为旧友,她自然希望郑翊好好活着。
只是苏婉禾没有想到的是,郑翊所说的桃源村,已经一片荒芜,苏婉禾百思不得其解,莫非是自己听错了,郑翊明明说过与人约在此处。
这里不比彭阳城内,大概是田地荒芜,不少人出城去找营生了。
苏婉禾路过一处破庙,走了进去,在地上看见了一个荷包,已经被杂物掩盖,她捡了起来,拍了拍灰尘,才发现那是当初自己送给郑翊的。
知觉告诉她,郑翊就在此处,苏婉禾捏着荷包推开了庙宇的侧门,那是一处荒废的院子,里面的东西横七竖八,积着厚厚的灰尘。
不像是有人动过的样子,只是她经过另一处院墙的时候,看到一颗古树被生生劈开了,切口新鲜,显然在这里似乎经过了一场厮杀。
她捏了捏荷包,心中却害怕起来,不知道郑翊现在如何。
就在她要离开的时候,门突然被关上了,苏婉禾转身看到一群人等在她的身后,郑翊的双手被缚着。
“窈窈,你怎么会在这里?”
郑翊眉头紧皱,只希望自己看到的都是假象,他如何能眼睁睁看到苏婉禾受到伤害,这都是崔刺史的人,他们多年作奸犯科,早就杀人如麻,落在他们的手中不会有好的下场。
苏婉禾捏着手中的帕子,认出了为首的人,那正是当初来客栈绑架自己的人。
“原来是这位小娘子,你不是已经是李公子的人了吗,为何在此处来找我们县令大人,这样见异思迁可不好,只是大人吩咐过,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一人,既然你已经来了,就陪着县令大人一起到黄泉吧。”
那人笑得阴险,看着一步步朝着自己走过来的人,心中有过一丝慌乱,映月已经到府上去找人,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这个地方,若是不能,她和郑翊很有可能葬身于此。
“你们公然伤朝廷命官,这是死罪。”
“小娘子莫不是走错了地方,在我们面前讲这些仁义道德,我们只管能不能得到好处,大晋建国,山高皇帝远,我们也是良民,可朝中腐败,强加赋税,兼并良田,哪里还有活头,若不是我们自己寻了出路,可能早就是一缕亡魂了。”
为首的盗匪穿着褐色的粗木衣服,身量高大,络腮胡上是一双精明的眼睛。
“可郑县令是无辜的,他外放到此处,为百姓修建水渠,重建家园,教民耕织,一直为百姓做着好事。”
苏婉禾听到那人的遭遇,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都逃不脱贪污腐败,这是不争的事实,可她并不希望这些人都被蒙蔽了双眼:“你们放了郑县令,不要再执迷不悟了。”
“小娘子不要说笑了,若不是崔刺史,我们这些人早就已经丧命,郑县令错就错在一心为了朝廷,可朝廷何时将我们放在眼中。”
为首的人越说越气愤,若不是那些贪官,他们何至于此。
“可你们又知道崔刺史是什么人,你以为蜀地饥荒是朝廷没有救济,朝廷在第一时刻就派了人前来,拨了救灾的银子和粮食,可最后这些银子,又到了谁的手中。”
苏婉禾不卑不亢,裴珣谈公务的时候从不会避讳她,也正是如此,才知道崔刺史在这里一手遮天的事情。
她继续道:“你可知为何灾后重建一直没有成效,只因为崔刺史将壮年男子都征发到矿山,为他做免费的苦力,留下一些孤儿寡母,最后只能饿死,这位大哥,想必你也是个重情义的人,可崔刺史一直在蒙蔽你们。”
那人拿着刀迟疑一会儿,神色凝重,半晌才擡头看向苏婉禾:“他是朝廷的人,你要帮他就是要帮着朝廷,我不会受你欺骗的,上去,将人绑了,带给崔刺史。”
他身后的人上来了两个带刀的人,直直地冲去苏婉禾走去,苏婉禾摸了摸袖中的东西,深吸一口气,在两人即将靠近的时候,将袖箭对准了他们:“你们不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