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办拍卖会是秦昊的主意。
这种想法并不是临时起意。
而是那天听孟长生说卖出去的国债,被邢同照和孟长生等人瓜分了以后,就滋生了这个想法。
目的其实说到底还是为了卖国债,也即是拍卖会所得的钱,将全部用于购买国债上。
本质上还是让朝臣拿钱出来,只不过不同于宁青柏的那种强买强卖,而是把钱换成了他们的珍贵物品。
你们不是没钱吗?
拿东西换总可以吧?
而且这东西好坏还是你们自己说了算!
朝臣肯定不是傻瓜,当然不可能心甘情愿地交出自己的珍贵物品。
所以秦昊就把捐献出来的物品登记造册,让捐献者自己签字画押,并承诺拍卖之后会给对等的国债券。
这是第一步。
在签字画押的时候,自然也都知道了前面的人捐出了什么东西。
就比如第一页第一人就是独孤纵横,捐出来的是八十寿诞之礼——秦昊的首本诗词。
第二个人是李烨和皇后,捐出来的是那对视若珍宝的龙凤保温杯。
第三个是秦太后,捐出来的是自己携带多年的翡翠玉镯。
第四个是宁青柏,捐出的是京城的一处宅院。
第五个是邢同照,捐献的是自己珍藏的一把青龙剑……
接下来是一众朝臣,杨家和秦昊则是在末尾。
这个排名看似普通,实则很有讲究的。
把独孤纵横排第一那是打样,皇帝皇后排第二那是避嫌,秦太后那是另一方势力的代表,又地位尊崇所以排第三。
宁青柏上次事情没干好,这次不敢不拿出值钱东西。
到了邢同照这里才是重点,到底是拿好东西还是破衣烂衫百官可都在看着他,所以他就更不敢随意糊弄。
有了这几人打样,后面的人自然就有了底数。
坏就坏在你不签字当个无名氏献份爱心那也不行,秦昊会当着你的面帮你写上。
几天前,他就是拿着这个本子,跑遍了认识和不认识的朝臣。
第二步:把最后的捐献成果示众。
你可以给,也可以不给,可以给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也可以给一身破旧衣裳。
反正不管是什么,拍卖会之后都会把名字写在告示牌上,让全永安百姓知道你为国家出了多少力。
包括那些不给的人,也会写得明明白白。
就是这么简单的两步,秦昊所到之处没有一处是空手出来的。
并且,一众朝臣明明看到秦昊恨不得一口生吞了他,偏偏自己还要上赶着给他送上自己最贵重的物品。
秦昊没有像宁青柏那样把众人堵在院子里,也没有主动强迫任何一个人。
可是正如独孤纵横所说,把朝臣得罪的比宁青柏更狠!
当然,仅靠一众朝臣的物品,即便再珍贵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凑出三亿两。
他也只是把这次活动当做启动资金,就和当初在武宁时一样,只要启动了工程项目,他有的是办法将三亿两国债全部消化掉。
巳时。
水袖戏院拍卖会现场。
秦昊和孟长生喝完了一壶茶水,会场里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慢慢填满了整个会场,变得嘈杂了起来。
三楼的包厢也敞开了大部分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