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朋嘱咐,再服用三天就可以停药,然后用黄芪代茶饮就可以了。
还是田总他们进行开会讨论,决定在黄芪里面再加上人参辅助恢复。广朋力阻不成,只能长叹。
倒是同时解除隔离的于军长,一下子对广朋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他派人把广朋妻子接回了原住处,还让广朋在家照顾她到满月以后才恢复到学校上课。
广朋不放心走向前线的战友,刚刚满月他就回到学校,迅速查看最新的各方面情况,尤其是西征前线的战报。
前方陆续传来的消息都非常令人鼓舞,可以说是势如破竹。我军的迅速出击让敌人根本猝不及防,一经交火就是仓皇溃退,我军非常顺利,接连攻占了几座县城,一两个月时间里已经长驱直入五百多里地。
“好啊,按照这样的打法,进军飞快,不久就会打到西域,得到白熊国军队的接应了。”王执委一边在地图上插着小旗子,一面说。
“对,应该继续加快速度,同时吸收俘虏进入军队,不然会越打越少的,而且周围敌人一旦反应过来,会很麻烦。”广朋看着地图说。
“不会的,我们势如破竹,敌人根本来不及反应。”
“不,你看,敌人的损失并不大,而且撤退的非常迅速。他们溃逃之后迅速向前,而前面是大雪山之间的狭窄走廊,如果敌人合流后提前布好城防,那么,只要有一座一座城市攻不破,就会非常被动。所以,必须保持现在的速度,不与敌纠缠一地的得失,而是迅速进军,绝对不可以停下来!”
别人言论也是众说纷纭向。
广朋不再参与这些纸上谈兵的争论,他说完自己的看法以后,就拔腿到了宗司令那里,一方面对他去医院看望妻子表示感谢,另一方面也是想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尽快反映一下。
“广朋来的正好。快过来,你看,你认识的那个大漠军的粟军长,和三省军的头领,在咸阳把跑来督战的郑三发扣了,要求他同意抗倭!这是他刚刚发来的电报。”
“什么,有这种事?”广朋的话题还没有开始,就被这个突发的新话题掩盖了。
他拿起电报一看,原来是粟军长和三省军的司令联合发来的,邀请宗司令等人前往协商下一步工作。
”老任也刚刚打来电话要我马上过去一下讨论对策,你说说你对于这件事的看法。”
“他郑三发还是想抗倭的,在蜀郡建设的那么大的基地,不就是为了抗击东倭蓄积力量吗?现在,他被扣留在咸阳城,刚好可以和他谈条件立即抗倭,我们也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走出去打东倭了。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啊。”
“对,我也是这么想。你和粟军长比较熟悉,你觉得他会同意我们的做法吗?”
“要是放在以前他对东林军排挤大漠军的情绪上,他会杀了郑三发。但是现在他已经是组织的一员,再加上他的同盟军前线抗倭经历,会接受我们要求的。如果需要,我可以给他联系一下,增加力度。”
“好,你说一下你的意思,我们也做好提前准备。”
广朋口述了一下,秘书做了记录,广朋签上名字,交给宗司令。
“西征部队要迅速进军,现在应该趁敌人没有反应过来,迅速冲出马家骑兵的活动区域,直达西域。现在郑三发又被扣,正是我们进军的关键区域,不能有片刻犹豫。希望宗司令在会上反映一下我的意见。”
“记住了,我会立刻反映,并要求总部作出决定的。不过,现在还是以迅速处理咸阳城的事件为主。你不要急着走,在我这里等一下,回来后一起商量这事。”
广朋看到宗司令匆忙的身影,也对突然发生的事情,有些茫然。
的确事出突然,郑三发给部下扣留,其实就是长期推动内战的必然结果,而且东林军与大漠军的矛盾尤为突出,目的就是再战场上消灭大漠军。这就必然导致恶果。
粟军长跟着大漠军一再转变立场,就是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现在趁西征展开,根据地空虚,又把因为丢了关外三省被人痛骂的三省军弄到咸阳,正好把他们捏到了一起,他的那点小心思不被人看穿都难。
撤回来以保住西征大军,或者迅速打通西域才是正道。
秘书给广朋冲上茶,让广朋沉住气等候消息。
一直过了三个小时,宗司令才回来,后面还跟着老任。
“言司令,我们又见面了,喜添千金,可喜可贺啊。”
“谢谢您的问候,百忙之中还派人去祝贺。”
“应该啊,人生之喜事,应该祝贺。何况,你还把纠正了对特派员的误诊,功劳最大啊。”
“于先生身体恢复的怎么样了?应该继续饮用黄芪,避免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