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百态小谢总,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地产板块的一些高管,还在琢磨着,要怎样在大老板面前表现。然而,万宁并没有给他们逐一上场的机会。他直接开口,认领了一个相当高的份额。
然后笑着道:“各位总裁时间宝贵。我在这里,向集团、向小谢总、向郭董做个保证。地产板块绝对不会掉链子。总之,我们板块内部调剂,一定完成这个总数。”
“好。”谢墨白难得地开口嘉奖,明明白白地表示出了自己的赞许。这对于他来说,这样明显地表露出对下属的态度,并不多见。
作为板块总裁、集团副总裁,万宁比黄文静表现得格局更大、气魄更大。当然,地产板块一片红火的形势,也给了万宁坚实的信心。但无论如何,他这一番当众表态,让谢墨白极为满意。
现在是由郭正分管地产板块,他深知,万宁是谢家的嫡系,对于后者这一番表现毫不意外。
他虽对万宁心有忌讳,但自从熄了和谢墨白争权夺利的心思,郭正老老实实做他的集团总裁,也并没有遭遇到谢家的什么为难和报复。
就算万宁和袁若梅,都是谢家的嫡系,但国昌集团规矩森严。他们还是要服从郭正的管理。
再加上,郭正的儿子郭瑞松回国,直接进了研发中心。郭正还盼着以后,儿子能继承他的遗泽。这都要得到谢家和谢墨白的首肯。
心有挂念,郭正自然安分下来。他既然不生事,一时之间,分管集团总裁和br/>
这场战略研讨会,开了不短的时间。位于谢墨白右手第一位的卓锦城,早已经面露疲态。从方才起,他就耷拉着眼皮,似合非合、似睁非睁。到现在,才勉强打起了一些精神。
“卫尧啊!”卓锦城缓缓开口,“万宁珠玉在前,你也跟着他学学。板块未来发展是个什么情况?你这个总裁心里应该要有一盘账。”
他对着国昌文旅的总裁邓卫尧吩咐道:“集团要发展,各个子公司都要尽力做贡献。你就代表板块,直接认个数额吧。”
方才万宁发言的时候,邓卫尧的心思就在飞速转动,琢磨着自己是否也要代表板块出来,统一表个态。
现在既然卓锦城发话了,他也就干干脆脆地认下了一个份额。用文旅今年的业绩,按比例进行推算,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说实话,最近10年,集团风头最盛的是地产板块和基建板块。近二三年,工业板块也开始发力。从业绩和体量上来看,文旅板块一直位于最末。他们现在就指望着宁城影视小镇这个重大项目,来奋起直追,多添一笔成绩。
因此,与邓一峰、万宁两位同僚相比,邓卫尧的底气明显有些不足。从谢墨白提出万亿营业额的目标时起,邓卫尧就开始心中叫苦。
多年共事,顶头上司卓锦城是个什么性子,邓卫尧还不清楚吗?上司他绝不可能直接站出来,帮指望着,何若琳能给力一些。
但到底是小谢总棋高一着。他明着是讲究民主,讲究实事求是,让板块和子公司根据各自情况,量力而行地认领业绩份额。
但实则,在这样的场合,大家就相当于同台竞技。谁肯承认自己不如同侪呢?
虽然小谢总说得宽和。的大型集团来说,他们不缺人才也不缺骨干。内部竞争一直非常激烈。
强者留,弱者去。优者胜,劣者汰。有为者上,无能者下。关键的时候不能为集团扛KPI,那以后的晋升提拔,别做梦了!否则如何能够服众?
甚至,如果有能力更胜一筹者,逐渐进步赶了上来。那么后继乏力的老人,也不免要逐渐被边缘化,被调去坐冷板凳。
在这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和压力之下,邓卫尧又如何敢在此时缩头?现在看来,后面几年也只能拼了。好在还有宁城影视小镇这个重大项目。邓卫尧心中,不免对这个项目又慎重用心了几分。
他也知道,在这种场合,公开领回去的任务,无论如何都要完成。因此,也不敢太过放肆,只是掂量着文旅板块在集团的分量,认领了一个KPI份额。
谢墨白没有多表示,轻轻点了个头,就算是过了。于是,压力最后来到了基建板块和分管总裁何若琳身上。
尤其是何若琳,显得极为尴尬。他刚才虽然没有直接反驳谢墨白,但言下之意,还是觉得5年破万亿目标,太过激进。
但没想到这一圈转了下来,目标业绩任务也分得差不多了。大家基本上都认领了相应的份额。还有些优等生,更是愿意自加压力,多额外承担一些KPI任务。
所以现在,他要怎么表态?基建板块要怎么表态?在座众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这其中就包括林曦。
刚才何若琳的阴阳怪气,林曦还记在心里。她倒要看看,何若琳这下作何应对?敢不敢厚着脸皮,坦言别人都做得到,他和他分管的板块做不到。
林曦心中暗想,要是何若琳和他手下的潘玉荣,意见相悖。那这台戏可就好看了。
然而,能做到集团总裁之位,何若琳亦有过人之处。他虽然面色尴尬,却自己打了几个哈哈,找了个台阶。说道:“看来还是我保守了。我本以为万亿目标难如登天。可是现在么,也被大家认领得七七八八了。”
“这才是咱们国昌的精神面貌嘛!特别是有了小谢总的带领,集团山下新人新气象!”
官面话说得堂皇,但他心中别扭。众人这样积极,这倒显得自己最开始发声,有些不看好集团的意思。
何若琳本来就无法完全压制住潘玉蓉。再加上最近,因为基建板块人事调整的问题,两人很闹了一些不愉快。
何若琳心有顾虑。万一他仍然坚持己见,但潘玉荣却公然拆台。那反倒更加面上难看。他有些退缩了,不打算再坚持保守路线,决定把选择权交给潘玉荣。
“既然万宁和卫尧都做了表率,基建板块这边,玉荣你也拿个主意吧。”这就是不打算再干涉了。能不能领下任务,全凭潘玉荣自己做主。
郭正忍不住想撇撇嘴,他压下心中的鄙夷和轻视。何若琳也就这点心气儿、这点担当了!先前阴阳林曦激进,显得这么多人,只有他何若琳一个老成沉稳。现在还不是服软了?
在郭正看来,这么一个高难度目标,实现起来固然很难。可是,集团总裁也好,没有,谁还相信,他们会拼尽全力追求发展?
如果说,今天这是一场测验,何若琳的表现根本不及格。因为他已经暴露了一个无法掩饰的缺陷——锐气渐渐消,暮气见涨。
在国昌这样高速发展的大型集团中,这是非常致命的。如果跟不上集团前进的步伐,那么只t会被毫不留情地抛弃在路边。
郭正早就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是以,哪怕他年纪越大、资历越高,可他从来都不敢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他自己从来都是,想尽一切办法,同时也压着、逼着岚是董事长夫人,郭正却敢不买她的面子。等到谢墨白子承父业,郭正也敢试着掂量掂量他的轻重。
因为他深知谢家人、以及谢家父子的秉性。他们最擅长隐忍,对于有用之人、有功之人,最能包容。
而事实说明,郭正的判断没错。谢家父子对郭正,也确实极为重视。甚至为了进一步拉拢安抚他,还主动邀请郭瑞松回国,在研发中心为他单独组建团队。
这也是郭正的得意之处。集团开出这么高的待遇,固然是因为儿子优秀。但这又何尝不是,自己一贯坚持锐意进取,才赢得了体面和尊重呢?
同样,郭正极为反感那些“养老型”的同事和下属。后者早就被他踢走了。但如何若琳,同为集团总裁,郭正轻易动他不得。可心中却很瞧不起。
不过,这也不是他要烦心的事儿。郭正敢断言。为求安稳,谢墨白可能会暂时忍下。可一旦时机成熟,他肯定会动手,将何若琳这样不思进取的人“请走”。
郭正对谢墨白这个小子,倒是服气了一些。他有一句话说的对,既然坐在了这个位置上,就没有资格喊苦喊累。
如果怕累怕苦,就趁早滚到一边儿歇着!郭正在心中把何若琳默默鄙视了一番,继续坐等着看潘玉荣如何表现。
前面那么多人发言,为潘玉荣争取了不少时间。他早把种种应对之策一一列举,在心里过了又过,想了又想,力求寻找一个最优解。
大基建是大势所趋,这和国家战略有关,至少未来5年、10年之内,基建领域的市场非常可期。而且,国昌集团又开始拓展海外基建业务。所以潘玉荣对于未来几年的发展,信心十足。
按照道理,他也可以和万宁那样,一拍胸脯,认下较高的份额,在上司面前好好展示一番能力。但潘玉荣为人非常谨慎,而且又顾及到他的顶头上司何若琳刚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