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 > 第81章 第八十一章 竹编鱼篓包

第81章 第八十一章 竹编鱼篓包(1 / 2)

第81章第八十一章竹编鱼篓包

姜姀在想。

顶盖和腰带的花纹,的确让鱼篓包的花纹看起来更加灵动,却也因为繁琐,让整体看起来有些头重脚轻。那便需要在底部再加一层装饰,这样能将视觉的中心往底座上压,更给人脚踏实地的观感。

“在这最底下,加一排大拇指指甲宽的竖纹,再在竖纹紧挨着的上缘,加一排交叉纹。”

宋衍唰唰落笔。他有感觉,到这一步就差不多了。鱼篓包的结构看起来已然完整,再要加点儿别的元素,那都是画蛇添足。

果不其然,姜姀笑问他:“你觉得怎么样?”

“好看。”

姜姀蹙蹙眉:“你是说自己画得好看,还是说我的点子出得好看?”

宋衍站起身,同样后退两步,远远看着地上的图样:“就不能都好吗?你的点子想得好,我把你的点子画得好。咱们这叫相得益彰,配合默契。”

“就你嘴贫。”

她往草屋的方向走了两步,见宋衍没跟上来,回头喊道:“还愣着做什么,砍竹子去。”

宋衍连应两声,飞也似地跑近:“这就来。”

将近半个时辰后,一排竹子整齐地卸在屋檐下。怕姜姀需要试错竹子不够用,便一次性砍回来许多。

为了彰显自己力气大,他愣是没分批次来搬。咬咬牙,费了吃奶的劲儿扛回来邀功。

小果在屋后躲着直笑,就想看看她娘亲会做什么反应。

只见她娘亲脸上淡淡的,没表情,更没出任何表示。

但这并非姜姀故意。她现在满脑子都是鱼篓包,正思索如何将方才的图样,用双手复刻出来。想得出神的时候,就顾不上旁的了。

宋衍颇有些悻悻的,但他知道眼下不是打断她思路的时候,便也没出声打扰。到屋后把小果提溜起来,一齐到林子里去了。

姜姀挑了块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动手。阳光能提供许多干活的能量和动力,尤其在这种费脑且费手的时候,让暖融融的太阳,帮忙纾解混沌的头脑和僵硬的躯干,便显得更加重要。

按照图样,姜姀准备了三种不同粗细的竹篾和竹丝,分别用于鱼篓包不同部位的编制。

为了做出包底的正圆,她先备上了一个圆形的平面模具。这样只要把模具压在上缘,就能很好地控制编织过程中的竹篾走向。

两层压阵用的底壳子很快做出来。至于那上面装饰用的竖纹和交叉纹,则是在竹篾收口的时候,利用反插回去的篾条勾出纹样。

其余的篾条放在水里浸湿,都穿过包底的缝隙,像做竹灯笼似的纵向开编。

正当快做到腰带部分时,姜姀却犹豫了。

要想腰带和包体衔接得好,最好的法子,是直接在方才编好的竹篾上起层。可这样出来的腰带厚度不够,大大削减了整个鱼篓包的立面层次感,和加厚的包底看着也不配套。

若是分开来做,另取几根篾条缠在包身上,立面上看着是丰富了,只是看起来又和整体风格有些脱节。

她抿住嘴唇思忖了好一番。如何才能将这条腰带和整个鱼篓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呢。

这部分结构暂且卡壳,为了思路不被打断,只能先顺着竹篾的走向继续编上去。

收完口以后,她看着少了条腰带的鱼篓包出神。果然,腰带是整个设计的灵魂。要缺少这个部分,整个包身看起来光秃秃的,像个色泽浅淡的陶罐,毫无美感可言。

她想了个法子,试着将竹篾从包体内侧穿过,利用横穿出去的编好外轮廓后,再在内部把长度不一的篾条内折收拢。

这样从外面看着,立体度可,层次感足,又不容易和包体本身分离,还解决了外部收口容易产生的毛边问题,看着倒是比原先的设想还要精致好看。

果然实践出真知。方才在纸上谈兵,还真不知道实际动手的时候,会碰上这样那样的难题。

至于最后的包盖,有了底部定圆用的模具,上面也很快做出个一模一样的形来。

在盖子的设计上,她又动了点儿巧思。那就是把盖子做得略偏小些,借一捆拧紧的竹丝作中轴固定。

这样开盖的时候就不用把盖子拿下来,只用像翻盖垃圾桶那样,沿中轴滚动就成。

大功告成后,林子里站着的两个终于都凑过来。

小果看着光秃秃的鱼篓包:“娘,这个包圆溜溜的,怎么背呀?”

姜姀笑笑,拿来一根麻绳给它系上:“这样就好啦。”

看着长得跟小胖墩似的鱼篓包,小果伸手接过:“娘,这个麻绳这么短,好像背不到身上。”

“这个是手提包。”姜姀解释道,“就是在手里拿着的。你想一下,这种短圆的款式,搭配长长的背绳是不是不大协调,那样不好看嘞。”

小果脑子里冒出个画面,撇了下嘴:“好像是不好看。娘亲好厉害啊,什么都能想到。”

姜姀笑笑,没在家里多停留,揣着做好的鱼篓包去找了兰英婶。

这趟他俩都跟上来。到那儿时,屋前没人在,屋门也紧闭着。

敲门后,屋里倒是有动静。兰英婶出来开门,见着她做出来的新花样,惊喜道:“呀,这次这么快,又有新的货品要做嘞。”

“上回卖得好。这不是想着趁热打铁,再做一波拉到县城里去卖么。”

兰英婶笑着迎她俩进屋:“你俩别在门外站着了,外头冷。娇娇午后咳嗽了几声,怕是着凉了。我喂了姜水,就让她进屋睡下了。”

这天冷得确有实感。入冬以后,山里就算不下雨,也是一日日地冷下去。

算起来,再过几日就要到冬至了,的确到了容易感风着凉的时候。

母女俩跟着兰英婶进屋。宋衍这个大男人不方便进去,便到屋檐下拣了斧头,自个儿到竹林里砍竹子去。

屋内,兰英婶走到帘子后,看了眼娇娇:“你沈叔出去砍野麻去了,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到时咱们再开始吧。”

三人便在灶房里,围着火炕坐了会儿。

兰英婶忽地提起:“阿姀,这个冬至你打算怎么过?”

姜姀还真没想考虑过冬至要怎么过。回忆了一番,按大瑨朝的习俗,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在冬至日这天都是要吃大席的。

原身的记忆里,之前还在村子里住着的时候,就算是那些条件不好的人家,在冬至这天备不出席吃,也得煮几颗汤圆给自家孩子解解馋。

吃过汤圆的孩子,在这一日就会长一虚岁。像小果这样实六岁,虚七岁的孩子,过完冬至就是虚八岁了。

要换作在现代,再过一年她就该上学去了。

原身没读那么多书,但从小跟着兄长一起混私塾,简单的识字看书不成问题。

到时小果要是想读书,她也能简单地教一教。

想到这儿,她收回思绪,如实相告:“还没打算呢。”

兰英婶笑眯眯的:“要不咱们两家合在一起过?平日里冬至,家里就三个人,吃不了几个菜,做不出排场。要两家一起,人多,还能多想几个菜色花样。”

姜姀其实也有此意。既是大席,人多才热闹。

“那当然好啊。咱们到时多做几个菜,每样菜也别做多,把凉菜、热菜、点心、蔬果都安排上。这样吃起来,才有意思嘞。”

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是在谁家吃这事儿定不下。

兰英婶的意思是,在她家吃,到时吃完,留着给她慢慢收拾就成。可姜姀却与她意见相左。

这是他们在山里过的第一个冬至,总得给她一个表现的机会。至于收拾不收拾的,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她家现在麻雀虽小,五脏也是齐全的。吃完擦桌洗碗,再打扫一下灶台。平日里不都是这样,顺手的事。

僵持不下,两个人一直到沈猎户回来,都没说出个定论来。

沈猎户把砍回来的野麻丢在院子里,洗好个手进来,帮忙圆了场:“我说你啊,就别跟阿姀争了。他们今年头翻新了屋子,按规矩,冬至那天是得大办一场的。”

兰英婶跺了下脚:“你不说,我还真忘了这事了。那阿姀啊,今年我就不跟你争了,就在你那儿办。明年可得轮着来,帮我记记啊。”

“一定,一定。”

冬至的事敲定,沈猎户也回来了,姜姀和兰英婶便来到屋外。

宋衍正呼哧呼哧地扛了竹子回来,又是老大一捆,唰的一下都卸在墙角下。

又如惯常那般,三个人忙碌起来。刮青,劈篾,过剑门,再行重复。等到把所有的竹子都处理好后,天也差不多要黑了。

小院里炊烟升起,是沈猎户在灶房里做饭。他原本并不擅长下厨,这阵子被兰英婶盯着,不进山的时候,灶房里的活计都被他包圆了。

以他现在的水平,做几个简单的家常菜不成问题。

这不,手边做出来的就有嫩姜炒腌菜,葱花炒蛋,配上热乎乎的豆米粥,就是他们一家三口不待客时候,惯常的餐食。

临走前,姜姀到灶房门边瞄了眼。

那葱花炒蛋大约是忘记放盐。此刻他正偷摸拌了盐水,鬼鬼祟祟地把蛋花放到盐水里过了遍。

这会儿被抓了个正着,还怪不好意思的。

“别跟你阿婶说啊,她知道我又毛手毛脚,一会儿又得骂我了。”

姜姀相当上道,出门后不仅没说这事儿,还将他大肆夸奖了一通。

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兰英婶冲他们仨挥手:“早点回去吧,正好想想到时冬至日要吃什么菜,好让你沈叔提前下去买。”

接下来的多数时候,姜姀都在沈猎户家,和兰英婶一起做工。

这回做的鱼篓包,可以说是这阵子以来,做的工序最复杂的一款。所以复杂的包底和腰带部分便由她来,包身的部分由兰英婶续上。

至于包盖,便先往后稍稍,等处理完一批次的包身后,再合力来做。

姜姀一直觉得自己手脚挺麻利,至少在不太冷的日子里是这样的。只是山间眨眼入冬,而今这一双手,一伸出来就冻得僵硬。

加上做鱼篓包常需要给竹子浇水,便也没法儿坐在火堆边上暖手。

一天下来,最多产出六个包身。

急不来,也快不得。

兰英婶倒很享受这种慢悠悠做活的时光:“咱们慢慢做,能赶在年前大集之前做完就行。”

她说的大集就办在县城里。每年岁末,周边的住民都会把自家压箱底的宝贝背到县城去卖。

那会儿的市集可比平常热闹得多,摊子上也多的是平日少见的稀罕货。像什么东瀛过来的玉石,西域特产的香料,届时都会在大集上出现。买是买不起,看个热闹总有。

被列举出来的大多是用物,倒没说起小孩子喜欢的吃食。小果巴巴地凑过来:“阿婆,到时的大集上,会有好吃的吗?”

“有,当然有。像什么长皮糖人、肚包肉、冰凌棍,这些孩子喜欢的吃食更是要多少有多少,花样基本上不带重的。你到时可得留着肚子,等你娘多攒些钱,带你痛痛快快地把整个大集吃上一轮。”

被她说的,小果兴致勃勃。明明距离过年还有段时间,但这心上的期待就是怎么都压不下。以至于夜里睡觉的时候,梦见的都是这些好吃的。

想象力实在匮乏,梦里的这些零嘴都没个正经的形状,但味道又是齐全的。

糖人像个矮胖肉软的小娃娃,舔一口又甜又暖。肚包肉一口下去,溅出来的汁水都是油香油香的。至于冰凌棍,冰冰凉凉,吃着比白茅根更爽口。

这种好梦伴随着小果的每一个夜晚,一直走到了冬至这天。

今日是他们家的大日子,大的小的都没闲下。

姜姀已经把需要用到的食材列好。宋衍脑子好,还是由他记着那些细枝末节。

两个男人天没亮就下山去买菜。毕竟今日的县城肯定热闹非凡,不赶早过去,怕是许多吃食都要买不到嘞。

等他俩走后,姜姀就忙活开了。这是她穿来以后,头一回办大席。除了要买的大荤、生鲜和点心,其余的还是得靠自己去山里淘摸。

鱼篓早早被下到溪里。吃席嘛,肯定不能吃鱼干这种陈货,得吃最新鲜最嫩口的。

一早本想让宋衍买条海鱼来尝尝。碍于沈猎户告知的泼天物价,终是没舍得咬下这个牙。

他们这一带地处远海,四面里多是山地丘陵。就算是最常见的鲳鱼,从海边挑过来卖,算上车马、人工费,还有冰块的损耗,一斤价钱最便宜,也在二百文往上。

这个价钱,够买两斤多的五花肉,倒不如溪鱼这种免费的河鲜划算。

于是她当场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前几日挖回来的冬笋已经吃完,她便又挖了几棵回去。看看山里的笋子,许多都长得出芽了。

能挖出来的这些,嫩度也是一次不如一次。只能说,且吃且珍惜吧。

而家里最小的小果,也老早起来。从鸡窝里摸出来热乎乎的三个鸡蛋,她囤着没舍得叫她娘亲煮了吃,都留给中午吃席用。

又将鸡棚里头放的脏茅草都捧出来,换了一簇新的下去。

从前那些沃在坑里的烂茅草,都被她娘亲兑成肥料,浇到了油菜地里。

见沾了鸡屎的烂茅草有这等大用,她也学着她娘亲的模样,来来回回跑了几趟,把拾掇出来的都埋进坑洞里。

过阵子又能继续给油菜追肥,这样这片芽儿地保准能够大丰收。

眼见着最后一茬烂茅草埋完,手里闲下来,小果跑到林子里,找到了正埋头挖野菜的姜姀。

“娘,我来帮你吧。”她蹲下身,找了一根树枝和她娘亲一起。

姜姀笑笑:“你看背篓里,已经有很多野菜了。咱把手边的挖完,等会儿一起回去。”

小果嘻嘻笑了下:“娘,你就跟我说说今天都有什么菜呗。我之前问你,你总不说。今天总可以了吧。”

姜姀看她一眼:“今天也不行,等上桌就知道了。你要提前知道这么多,怕是一会儿就没惊喜了。”

“哪会。”小果嘟囔了一句,“不管娘做什么我都爱吃,有没有惊喜都一样。”

姜姀顿了顿:“其实菜色也简单。”

小果垂挂的眼眸一下子亮了,只是等过许久,都没等到姜姀的后半句话,蹙了下眉:“娘,你又吊我胃口。”

逗小孩成功的姜姀扑哧一下笑出来:“急不得,急不得。等你沈阿公和宋叔叔回来,你看看他俩买的东西,然后猜猜?”

小果撇了下嘴,愤愤地跟着她起身,一道回了草屋。

日头在天穹上跑马,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宋衍和沈猎户回来了。

最新小说: 灵气复苏,我家辅助又拿刀上了 配角栏D组的路人甲同学 重生之我给国家送外挂 你住在我的心上 完美伴侣[快穿] 快穿:职业疯批 橙黄橘绿时 西楼月不满 醉梨花 一场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