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八十一杨坚9胜利的你谋划统一
你总是睡不安稳,老是做梦。
原想,做了皇帝,你就睡得安稳。
结果,做了皇帝,你更睡不安稳。
上半夜,你睡不着,在人间也整整活了四十年了,到现在,你才发觉,你的思维,原来可以如此活跃。
睡了吧。
你劝已经第三十五次在床上翻身的自己。
诶!对了,早上那份奏疏,到底送到门下省去,审核过了没有啊?
哎,管他的,明天问问高颎。
睡了吧。
你第三十六次翻过来。
唉,说实话,伽罗穿上皇后的朝服,并没有想象中好看,配色太年轻了,不够庄重。
要不然,起床去尿个尿?
睡了吧……第三十七次。
哦,是啊,那本来,是丽华穿的衣服。
丽华,她现在,还恨我吗?
另外,封阿7289;为晋王,合适吗?
以“晋”为号的王侯,好像都不怎么安分啊,远看司马昭、近看宇文护啊。
呃,不至于吧。
睡了吧……
诶,你说,那个波斯国,到长安,到底有多远。
波斯国送给你的那个大象,你说,它该怎么抠鼻屎?
你烦不烦啊!杨坚!
下半夜,你才把自己,逼睡着了。
或者说,你是被你自己,烦得晕倒了。
可又是,各种各样的颠倒梦想啊。
你又梦见,你是大海里的长鲸,吃饱了,在海里游行。你却看见,天空之上,出现一头遮天蔽日的金鹰,低着头俯视着你,就像俯视着一条,普普通通的鲈鱼。
你不知道,那金鹰,到底有多大。
鹰,要有多大,才能把一头鲸鱼,看做一条鲈鱼?
哪有,那么大的鹰?
醒来的你,嘿然一笑。
除了夜长梦多,做皇帝的头一年,你的感觉,其实还不错。
三省六部的制度,正式启动了。
新的税收额度,也在全国推广开了。
你还把首都,从长安老城,迁到了开发区那边的新城,新城的名字,叫做“大兴城”。
朝野上下的反响,都还不错。
你继续推进经济改革,废除了北周北齐各自杂乱的钱币,统一铸造新币。
你废止了北周严酷的军国主义法律,采用了更为合理的北齐律,将其改编为隋律,减轻了压在百姓头上的诸多酷刑。
你彻底罢黜了刘昉与郑译,把自己权力的来源,进一步清洗干净。
到开皇元年底,你这个新王朝的秩序,开始走向稳定。
你也开始谋划,更加昌隆的国运。
确实啊,这好长好长的的一段时间里,似乎这世间的所有风云,都在倾向于你。
公元582年,开皇二年初的一个夜晚,南方传来一个好消息,已是六朝古都的建康城里,死了老皇帝,立了新皇帝。
死的那个老皇帝,是还算精明强干的陈宣帝陈顼。
他那个文弱的太子陈叔宝,是现在,南朝的新皇帝。
多年来,南北两朝,遇上这种大事,按说,都是要相互写个国书,假惺惺地,慰问一下子的。
第一次做涉外的工作,你感到,这国书的措辞,不好把握。
他是皇帝,你也是皇帝,他不承认,你是皇帝,你也没承认,他是皇帝。所以,这个国书,该用什么样的口气?
你翻了翻前朝发给南边的国书,发觉宇文家给陈家写信,用的都是,几乎吆五喝六的强硬口气。
于是,你也打算,就这么继续。
你摊开笔墨,从一句霸气的话语写起。
这时候,高颎突然来报,说突厥人,可能要打过来了!
啊!突厥!
不急!先把这封国书写完。你如此强令自己,镇定。
可是,你心里,还是一下子就泄了气。
你把手上正在写着的国书,揉了。
你重写了一张。
你的新国书,擡头的第一句话是:杨坚顿首。
顿首,差不多,就是磕头的意思。
而被你揉了的那一份,擡头处,原本写的是:大隋皇帝,启南陈国主事。
你知道,突厥入侵,这已经是危急时刻,你现在不能招惹南边,以免两面受敌。
你只好卑微得,差点把头,埋进了地里。
这突厥,到底什么来头?
为什么,能给你,这么大的压力?
“消息确实吗?是谁说的?”你急切地问高颎。
“是长孙晟回来了,他亲口说的。”高颎急切地回答。
“叫他来!”
两年前,周宣帝宇文赟在临死前,把自己的堂妹千金公主,嫁给了突厥的沙钵略可汗。
长孙晟,是送千金公主出塞完婚使团的副团长。
他出发的时候,你和他,还只是同僚关系。
他回来的时候,你和他,就得是君臣关系。
这倒是没得说。
不过,那个出塞和亲的千金公主,和你这个新皇帝,和你现在的新王朝,应该是什么关系?
她,总不可能,臣服于你。
你不会忘记,千金公主的父亲,前朝的赵王宇文招,曾经亲手用剑指着你,差点杀了你。
想必她千金公主,也不会忘记,你反手过来,就杀了赵王宇文招,她的父亲。
然后,你还夺了她宇文家的朝廷。
你让她在漠北一个人,失去依靠,孤苦伶仃。
复仇之焰,在寒风之中,烧毁了少女之心。
长孙晟对你说,公主在塞外,对突厥人的要求,全都逆来顺受,连她的乳母都说,从来没想过,刁蛮的公主,会突然变得这么温柔,温柔得让人,心里难受。
你问他:那么,公主现在,得偿心愿否?
他回答说:截止几天前,我离开的时候,公主已经通关了突厥汗廷里的所有宫斗,压过沙钵略可汗的后宫群芳,拔得头筹。
现在,是沙钵略可汗,对她的要求,全都逆来顺受。
所以这次,突厥起四十万大军,分西北、正北、东北三路,同时南下,也是出自,公主的要求?
是的,发兵之日,沙钵略可汗亲口对大军作如是说:我,周之亲也!今隋主自立,而不能制,复何面目,见可贺敦乎?
可贺敦?你没听懂这个词。
长孙晟说:突厥语,可汗正妻的意思,相当于中原的皇后,也就是千金公主。
哦……这么说,他们已经发兵了,那么,过不了几天,他们就会兵临长城之下,那我们应该……
长孙晟打断你说:陛下莫急。突厥人发兵,没那么快的,沙钵略可汗,要凑齐四十万大军,需要向各部落发消息,这些部落之间,近则相距百里,远则相隔万里,没个大半年的功夫,四十万人马,凑不齐。趁着这个功夫,我们可以,从长计议。
你看着长孙晟,那若有若无地笑着的样子,好像在显示,全天下没有人比他,更懂有关突厥的事。
嗯,你掂量了一下,断定长孙晟这个人,值得信任。
他的父亲长孙览,你老早就认识,是你的老同事。
他的哥哥长孙炽,原来在你的大丞相府做事,现在你的内史省办差,是你正在培养中的嫡系下属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一百多人的送亲使团,在你登基之后,全部在突厥滞留,只有他,副团长长孙晟一个人,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做出了回归长安的选择。
还把这么重要的消息,一并带回。
所以,你就问他,眼前局势,如何对付。
他喝了一口水,然后就这么滔滔不绝地,跟你掰扯了一整夜。
你本来还拿个小本,一边听,一边还记着。
后来,他说的那些人的名字,太拗口,他的计划,又分为太多的步骤,你实在记不过来,就放弃了,不记了。
你想着到时候,直接让他去做,也就是了。
反正,你听懂了一个大概,他的整个计划的目标,不只是帮你渡过眼前的难关,而是彻底把突厥搞垮,让他们臣服与于你,从此无法再在东亚称霸。
天亮的时候,长孙晟再次强调:陛下切记,在这场战争中,拼了命,也赢下开头的那一两场战役,是之后所有计划成功的前提。
否则,其他的所有目标,都将无从谈起。
你心里忐忑,却也还是稳着表情,对长孙晟说:放心。
然后,你送他回家,他回家补瞌睡。
你却没得睡,一大早,你就召见了高颎、虞庆则,商量应付突厥入侵的对策。
根据长孙晟带回来的情报,突厥三路四十万大军,最迟将在秋季完成集结,出兵南下,沙钵略可汗本人,将带领中路军十余万,从正北方向,取道萧关,直闯泾河上源,进而威胁长安。
另外的东北、西北两路,分别对准幽州、凉州。
目前,尚不清楚,这三路大军,哪一路,会率先发难。
无论如何,中路正北方的防御,至关重要,你让高颎组织人马,防御长安周边。
至于东北、西北两路,你做了一个权衡。
东北方向,是尚未心服的北齐故地,也是民殷国富的华北平原,相比之下,比贫瘠的西北方,更加重要。
于是,你指派虞庆则,前往镇守晋阳,统领东北战略方向上的防务。
为了表示你,对东北战略方向的格外重视,你在晋阳,设立了河北道行台。台,是指洛阳城里的尚书省,在你的三省六部制度下,尚书省,掌握中央政令。
行台,是指在外地办公的尚书省,是尚书省的派出机构,行台政令,高于地方政府。
行台长官,也叫尚书令。
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由你的次子,晋王杨广出任,代表你本人,前往晋阳,安定人心。
那老二,十三岁的杨广,突然得到如此光荣的使命,可把他高兴坏了,送他上任的路上,他一直笑得合不拢嘴。
你喜欢他,年少天真的样子。
你羡慕他,心里没有一点愁思。
不像你,硬要做这皇帝,自找苦吃。
至于西北战略方向,你没做什么特别的布置,也不是说听天由命的意思,你是觉得吧,西北方向,只有一个河西走廊,从突厥的视角看,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就算他们打穿了河西走廊,走廊对面,也是跟他们一伙的吐谷浑,最后还是得转向东方,与中路军汇合,还是要威胁长安。
那就没啥可说的,交给高颎负责的正北方,一起对付吧。
部署完毕。
你,高颎,虞庆则,以及长城沿线近百万军民,就像一群玩打地鼠游戏的孩子似的,拿着锤子,紧张兮兮地等待着,凶残的地鼠,突然冒出来。
从第一朵花开,等到第一场雪落。
整整大半年的时间,别的事,你们啥也顾不上,就这么等着。
这一年,老百姓的收成不行,你们的收入,也不行。
可是,突厥人,并未如约而至。
长孙晟这家伙,莫非是在骗我?
你一边这么想着,一边命令枯等已久的大军,全都撤了。
因为按照惯例,草原人,不会在冬天,草枯马瘦的时候,南下征伐。所以,一般来说,如果秋天不来,也就不会来了。
“传长孙晟,来见朕!”白忙活一年的你,在冬至的那天,杀气腾腾地下达诏令。
一个侍从领命而去,在门口,和另一个闯进来的侍从,撞了个满怀,那个闯进来的侍从,爬起来,大声吼着说:“陛下,边关急报,突厥沙钵略可汗,率军十余万,进犯夏州!另有两路人马,一东一西,分别进攻幽州渔阳和凉州敦煌,三路大军,共计四十万人马。”
啊?
你整整愣住了,得有个十秒的样子,才回过神来,对那个侍从说:“去,传长孙晟,来见朕!”
北方游牧民族,能够集结起四十万大军,从西北、正北、东北三方同时出动,压制中原王朝的万里边疆。
以前的柔然,再以前的鲜卑,都凑不齐,这等盛况。
这让人不禁遥想,八百多年前,险些擒杀汉高祖刘邦的那位,匈奴王。
可那时的匈奴王,身上有匈奴人,积蓄了一千年的力量。
而这个突厥汗国,建国至今,也不过才四十余年而已,为何,便已经如此富强?
长孙晟来了,你赶紧叫他坐下,问他现在这个局面,该怎么办?
长孙晟说:“陛下莫急,记得年初的时候,臣给您分析过,突厥汗国,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国,而且一群联合起来的部落,组织能力涣散,动员水平拉胯。
年初时,臣预计,他们能用大半年的时间,赶在秋天的时候,完成四十万大军的集结,现在看来,这都是高估他们了。他们到现在,才集结完毕。
现在隆冬时节,草枯马瘦,本来不适合游牧人动兵,沙钵略可汗却还是要来,这又印证了臣年初时的另一个分析,沙钵略这个人,刚愎自用,缺乏脑筋。
既然如此,如今的局面虽然有所变化,但还是在臣年初的预计范围之内,所以,破局的关键,依然是必须要拼命拿下,整个战争首场战役的胜利。陛下,整整将近一年的时间,您应该,早就部署好了吧。”
“呃,勒个,朕啊,考虑到前线将士劳苦,已经让大部队先撤了。”你一边说着,一边看着别处,不好意思看他。
长孙晟的下巴,掉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