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齐刷刷看向官道左侧的道士方阵,却不曾看到一个格外醒目的道人。
按照常理,吴越此时该宣召这位“得道高人”上前,勉励一番,若是心中有所疑惑,正好借此机会向高人请教一二。
可此时的吴越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旁人或许不知柳兰璧出家后的法号,但他却是心知肚明。
心中暗道,在善于变通的世家当中,河东柳氏在某些方面,堪称“刚烈”。
世人缘何对世家女趋之若鹜?因为她们容貌姣好、善生养、主持中馈、长袖善舞……
非也非也!
是因为她们除了拥有强大的家世背景之外,还通晓诗书礼仪!
这才是传承的根本!
而祭祀,恰恰是礼仪中最重要的一环。
但凡柳兰璧仍是柳家女王氏妇,除非她熬成家族的老祖母,否则绝无可能参与到如此重大的官方活动中来。
可柳兰璧偏偏出家了!
方外人,无分男女,不问前尘旧事。
吴越不否认世间有天才存在,但柳兰璧出家不足一年,即便她熟读道藏,也绝无可能独立主持一场如此盛大的法会。
她背后离不开河东柳氏的支持。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不是薛曲和相娑罗的行事风格。他俩不爱找事,但若法会布置真有纰漏,他们也不可能帮忙遮掩。
所以,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人,柳兰璧的表现至少是合格的。
这,便是河东柳氏的阳谋。
世人眼中的“弃妇”、“悍妇”,小小场面,手到擒来。
这就是河东柳氏女的格局和素养。
多好的家族宣传活广告!
吴越收敛神色,吩咐道:“请河东士族官吏上前。”
不多时,一群人鱼贯而入。对右武卫将官而言,许多都是老熟人。
对左武卫和左候卫来说,这些人也算不得陌生。当初吴岭率领两卫北上,经过河东时,也曾在此停驻,与这些人宴饮欢聚。
当然吴岭的本意绝非是和他们亲亲热热,而是敲打。但这些暗流涌动不曾抬到台面上来,双方的关系依旧是亲切而友好的。
河东世家势力庞大,许多时候官府都要靠边站。
这时候一众家主们借着先前的几面之缘,回忆起吴岭的一言一行。丧信公开后,河东的世家亦曾遣人去往并州吊唁,到底是差了一筹。
如今借着寒暄的机会,他们立刻提出要去吴岭灵柩前拜祭。
南衙大军班师回朝,沿途州县士族或多或少都有所表示,但他们的重点都放在了通过宴饮拉近彼此关系上。
哪知道河东世家反其道而行之,将重心放在了死人身上。
这中间差的是什么?是人情世故,是段位!